随着流动性扰动因素的消失,市场资金面已经全面转暖,持续了两周的资金净投放状态结束,央行重新回到资金净回笼的轨道上来。
8月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200亿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持平于上期的2.25%,尽管操作量不低,但是由于今日的到期量达到1500亿元,因此相当于净回笼资金300亿元。这是自7月15日以来,央行首度净回笼资金,此前两周一直处于净投放状态。
这是因为,伴随着7月下旬各种对资金面形成扰动的因素消失,市场资金面已经全面转至宽松状态。从资金价格上来看,利率回调明显。银行间质押式回购资金利率加权平均值涨少跌多,隔夜和7天期品种分别跌0.5和8.7bp;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从隔夜到1年期各品种全线下跌。
回顾7月份的流动性变化情况,在汇率波动、缴税以及跨月等季节因素的扰动下,7月下旬一度出现资金面超预期的紧张的状态,银行货币交易员四处寻求资金,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大幅上涨。彼时,市场出现强烈的降准、乃至降息的预期。但结果,央行仍然是通过加码逆回购投放、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国库现金定存等这些结构性工具的调控来稳定市场流动性。结果,尽管7月资金面经历了一番波动,但总体情况仍好于前期。
这表明,央行不仅在通过这些短期工具调节流动性上越来越有效,而且确实在尽量避免使用全面宽松放货币的手段。东北证券研究报告表示,通胀缓解是宽松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下半年经济形势逊于上半年,但短期没有滑落过快的风险;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暂时可满足诉求;企业出现流动性陷阱;供给侧改革叠加需求工具相机决策基调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必要性高于全面性货币政策。
基于此,该机构认为,进入8月,央行依然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其特征是稳流动性、结构性调控、信贷谨慎、防风险。全面宽松并非不可能,但主要在触发风险信号的情况下,包括资本外流风险加大、经济过快下滑风险和金融风险。短期这三类风险的信号依然不强。
事实上,这不仅是中国央行的态度,目前来看,全球央行都在放宽货币政策上持谨慎态度。
7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维持超额准备金率-0.1%不变,国债购买规模维持80万亿日元不变,ETF购买规模从3.5万亿日元提升到6万亿,美元贷款计划规模扩大一倍。总而言之,日本央行宣布的这一轮宽松力度不及预期。
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全球市场掀起一波对各主要央行的货币宽松预期,但随后并没有央行有符合这种预测的相关动作。招商证券表示,日本央行的“小心谨慎”折射出,当前全球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操作时的某种窘境。目前全球央行进入政策观望期,各自都在等待新的信号。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需要建立在基本面的实际走势之上,在全球博弈的背景下,主要央行并没有提前行动的意愿,偏好于根据基本面数据决定货币操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