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业(000650)近日又一次调整定增方案,将募集资金规模由不超过33亿元调整为不超过12亿元。自去年9月发布定增预案以来,公司已数次修改定增方案。
多次修改定增方案
2015年9月12日,停牌三个月的仁和药业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发行不超过3.12亿股,募资总额为不超过39亿元,用于京卫元华重组整合叮当连锁后收购60%股权、叮当连锁“B2C”模式推广全国主要城市、叮当医药“B2B”模式推广全国主要城市、公立医院药房托管平台等项目。
2015年10月19日,仁和药业公告,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将发行价格由12.52元/股调整为8.37元/股,发行价因此下调33%。根据增发修订稿内容,发行数量不超过4.6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仍为不超过39亿元,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未变。
2015年12月5日,仁和药业发布关于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方案的公告,将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京卫元华重组整合叮当连锁后收购60%股权项目改为自有资金实施,并相应对募集资金金额及投向、发行数量进行调整,发行方案其他内容保持不变。调整后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3亿元。
2016年3月4日,仁和药业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三次修订稿),对公司原非公开发行预案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进行了调整,其他内容均未发生变化。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定价基准日调整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日,即2016年3月4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90%,即不低于6.21元/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31亿股。
2016年6月21日,仁和药业又一次修订增发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决议公告日,即2015年10月18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90%,即不低于8.37元/股。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调整为不超过约1.4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投资项目为“仁和药房网零售终端推广全国主要城市项目”。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叮当医药B2B模式推广全国主要城市项目”和“公立医院药房托管平台项目”变更为全部以发行人自有资金实施;“叮当连锁B2C模式推广全国主要城市项目”原计划以募集资金收购3,000家零售药店,变更为公司以募集资金投入收购2,000家,以自有资金收购1,000家,并将项目名称更改为“仁和药房网零售终端推广全国主要城市项目”。
增持金额低于承诺金额
仁和药业去年9月中旬复牌后遭遇连续 “一”字跌停,2015年9月17日,连续4个交易日跌停后,股价已跌至11.27元,低于发行价即12.52元/股,9月17日晚间,仁和药业公告称:“由于公司股价近期大幅波动,使得公司目前股票市值不能完全反映公司价值,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控股股东仁和集团或实际控制人杨文龙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杨潇先生计划自2015年9月18日起,于未来3个月内根据市场情况,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所允许的方式增持本公司股份,计划累计增持金额为30000万元。”但9月18日,公司股票仍然跌停。
2015年12月14日,仁和药业接到公司控股股东仁和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杨潇发来的《关于增持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计划完成的函》。仁和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份的计划已实施完毕,增持金额约2.58亿元,增持比例1.98%。此前几天即2015年12月10日,公司称,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第四章第4.4.9规定:“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自上述事实发生之日起一年后,每十二个月内拟增持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2%的,应当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要约收购方式或者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其要约收购义务后增持该公司股份”。因此,公司将相关规定转达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后决定,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份不会突破2%。
不过,仁和药业因拟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公司股票自2015年6月12日开市起停牌 (2015年9月14日开市起复牌),在停牌前,实际控制人杨文龙之子杨潇于2015年5月27日、6月2日和4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191万股,占总股本5%(减持后持股比例9.43%),合计套现金额为8.26亿元。据统计,5月27日至6月8日,杨潇累计减持11.14亿元。
公司为何反复调整定增方案?相关股东增持金额低于承诺金额,是因为事先没有考虑好还是别的原因?对于前述问题,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近日致函仁和药业,但截至发稿公司并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