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6交易日重要股东减持119亿 产业资本恐高?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最凶猛的减持潮来袭。随着上证指数在5月31日大幅上涨3.9%,产业资本开始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减持运动。

据wind统计,6月仅过去6个交易日(6月1-8日),已发生341起“重要股东”减持,减持市值119.81亿元,已接近五月一半规模。

而大宗交易平台减持规模更大。6月1日当天达到了减持高峰,当日成交金额61.68亿。

有大宗交易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近期生意火爆,每天成交均在5亿-10亿之间不等,资金量紧张。

有分析人士指出,创业板与中小板股票估值过高;产业资本有资金需求,再加上对后市不看好,因此出现减持小高峰,而弱势反弹正是减持的好时机。而如此凶猛的减持潮,或预示着未来大盘上升空间仍有限。

6月1日突现高峰

据wind统计,6月仅过去6个交易日,已发生341起“重要股东”减持,减持股数6.61亿股,减持市值达119.81亿元,已与1月、2月、4月全月减持规模接近。

市场人士预期,若以此速度下去,6月“重要股东”减持规模超前五个月“指日可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相关数据发现,重要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占其减持总量比例为37.39%。此外,还有其他股东活跃在“大宗交易”平台。

而从大宗交易数据来看,自进入二季度后,这场减持潮在5月31日上证指数猛涨3.9%当天突然“涌现”。

据wind统计,四、五月以来,大宗交易平台日均减持规模为21.29亿元;但在5月31日成交额却突飞猛进至51.23亿元,随后在6月1日达到减持顶峰——61.68亿。6月2日,6月3日以及6月6日亦保持较高的减持规模,分别为38.60亿、47.36亿、55.61亿。

在这短短5天时间内,有42笔大宗交易“减持市值超亿元”,其中北京银行(601169.SH)累计减持10.78亿,中南建设(000961.SH)被减持5.41亿元。

江浙一家大宗交易商告诉记者,“大宗交易平台资金量最近很紧张,我们单天9亿、10亿的成交量操作,已有很多天了。”

北京一家大宗交易商对记者透露,其所在公司6月的最高纪录曾经单天成交12亿元。

上海一家大宗交易公司人士也表示,仅是6号其公司已有接近5亿元的成交。

据上述上海大宗交易公司人士介绍,目前大宗减持仍基本以折价减持,折扣幅度在9.6-9.75折之间,具体情况因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股东减持数量来决定。

上述江浙交易商表示,从近期表现可以看出,大部分产业资本想出逃。“上市公司股东缺钱,然而市场此前盘整太久,只要大盘稍微有起色,股东就想做减持。”

他指出,其实不少股东早在5月已做好减持计划,适逢5月31日-6月1日这两天上证指数表现不错,达到股东心理价位,因此大宗交易平台得以疯狂成交,在6月1日达到了高峰。

上述上海大宗交易公司人士亦表示,据其观察,产业资本对行情并没有太大信心,因此逢高减持。“大家主要是觉得今年不会有太大的行情。”

估值偏高触发出逃

从6月大宗交易数据发现,减持多发生在深市。深市发生大宗交易比例占71.21%;而沪市占比28.79%。

比如美的集团(000333.SZ)6月累计被减持4455.90万股,市值达10.26亿;慈星股份(300307.SZ)累计被减持4000万股,市值5.88亿;中南建设(000961.SZ)被减持3440万股,市值5.41亿。

面对6月产业资本大量减持,深圳市智诚海威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卢伟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估值问题。

“大小非减持事实上属正常现象。而减持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场股票估值很高,尤其是创业板与中小板。有些公司确实有不错前景,尽管高估值,仍然有业绩能去消化;但有的上市公司业绩并非像市场那样想的美好,估值就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回归。”

对于如何判断减持对市场的冲击,卢伟强认为要着重看公司竞争力。“大股东抑或小非进行减持,如果是为了改善个人生活问题等,我觉得是能理解的。但投资者这时要特别注意公司的基本面,看估值是否与基本面相匹配,如果是因为公司业绩不行,股东也不看好而套现,那就要警醒了。”

华南一家券商营业部投资顾问分析表示,事实上目前正是“产业资本往外逃,新增资金不愿来”的局面,在他看来,产业资本减持影响了市场的信心。

“一旦上证指数上涨,产业资本就会出逃。但对于大盘而言,杠杆资金套牢仍然特别多。市场近期流动性也低迷,增量资金也在观望。所以从总体来看,大盘最近反弹力度很弱,未来上涨空间有限,产业资本出逃意愿很强烈。”上述投资顾问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美的集团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