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奇葩研报频现 基金经理冷对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6-03-10 12:24: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社交媒体如火如荼的大浪潮中,众多在过去具有“高大上”形象的金融机构放下身段,尝试互联网思维,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行文风格,试图吸引更多流量,以期获得更高的“变现”可能性。一些券商研究员为所谓的“接地气”,绞尽脑汁强行变身“标题党”,赚取点击率,奇葩研报频频出现。据记者了解,作为券商研报主要买方的公募基金却并不买账,反而认为如今券商研报质量下降,内容不“给力”,沙里淘金的难度加大。

自2014年下半年A股市场进入上涨以后,市场行情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券商研究报告也不甘寂寞,为了在牛市中占得一席之地,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在行文风格、标题上大做文章,摇身一变为“奇葩说”。从《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到《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再到《你大妈不是你大妈,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等等不一而足。摘录上述某广为流传的券商研报中的某一段:“在一个存量博弈的市场里,正道只有一个,三个字:撸小股票。但不是说撸小股票在什么时候都是对的,2010年到现在都6年了,创创也没涨到天上去(虽然可能one step to paradise),但是根据站得高尿的远定律,涨的多自然跌的也high。在市场掉头向南的时候大股票还是值得配的,虽然大家都跌,但毕竟你跌的少呀,就像股灾的时候如果你配了银行,那上证3700点的时候别人都在家里哭你却已然new high了呀。此外,大股东禁止减持的deadline眼看着1月就要到了,而且别人也知道1月是deadline,所以,you know what I mean……”整篇研报中透露出浓浓的搞笑艺人“Hold住姐”风格,若是放到两年前,或许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券商研报。

市场上普遍认为,研报奇葩化是券商研究圈浮躁的表现,一些研究员急功近利,希望快速成名,而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在分仓佣金收入的激励下,券商研报处于卖方市场,属于“供给侧”,在供大于求的竞争环境下,要获得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认同并不容易,分析师便纷纷在研报标题上做文章,希望通过标题抓住买方机构眼球。

这招对公募基金有用吗?有基金经理坦言,看邮件时如果收到一封“标题党”的研报确实可能会点进去看一下,但每天收到的研报实在太多,也只能草草扫一眼了事,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和公司,也就是说内容才是核心要义。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两年很多研究员写研报是“拍脑袋”,不谈基本面,直接给市值预期,牛市的时候尤为明显,动辄拍板500亿市值,想找出真正有含金量的研报极其不易。另一位“80后”基金经理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标题党”层出不穷,内容却不“给力”,券商研报整体质量有所下降,“很少有人去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很多分析师在推荐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这家公司一年收入、利润、资产负债表、主要客户等情况,大概估一下明年收入或利润有多大增长空间,再看下现在市场一致预期,如果超预期就推荐了。”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风格出位的券商研报并不会影响到基金经理的决策。华南地区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卖方、自己公司研究员的报告都会看,通常会先看卖方的,觉得感兴趣的会先找分析师聊,如果聊完之后确定是比较认可的方向,会和公司内部的研究员继续做深入的研究和判断。“券商研究员做的工作对我们来说起到的是比较基础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行业和公司的基本情况。但落实到投资建议上,我们还是主要和公司内部的研究员进行探讨和确认,很少完全依赖卖方来做投资决策。大家都是找适合自己风格的研究员来做交流,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重视基本面的卖方,更喜欢看到有数据和逻辑进行支持的研报,这种类型的卖方才会考虑作为长期接触的对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