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国际市场作为‘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关注和开拓的潜在市场。”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是化解国内文化产能过剩的一个有效办法。
龚曙光还详细阐述了对国有文化资本运营平台的构想及中南传媒的布局规划,“国企改革中一个最重大的政策之一就是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把实体企业和运营平台分离开,这是符合国资管理改革方向的,且与国际情况相匹配。”
援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十七届六中全会曾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然而多年以来进展并不明显,“总是比较边缘的”。龚曙光认为,加强文化援外,可以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作为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援外也是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利益手段。龚曙光表示,“国家每年都拿很多的钱来做援外,但是,过去这项工作主要集中在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很少尝试实施文化援外。但精神援助可能比物质的援助更重要”。
在采访过程中,龚曙光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前几年,中南传媒子公司天闻数媒曾与非洲有过产品输出的援外工作。当时,南苏丹方面希望我们可以为他们做整个教育体系的构架,这个项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从援外资金里面拿了600万美金,作为我们第一期的工作费用。可以说,这是我国首次进行文化援外”。
事实上,文化领域需要被援助的国家数量非常多,龚曙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我们的文化输出是比较边缘的。因为我们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被输出国主流社会广泛接受的这样一个通道。而文化援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使中国与受援国之间架起沟通的通道”。
与此同时,除了加强沟通外,文化援助还能帮助文化企业“去产能”,龚曙光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也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例如,伴随着互联网阅读的增加,目前印刷业的产能就是过剩的。但是,如果我们文化援外,就能把这些有益的产能利用起来。例如,海外一些国家学生的教科书都由中国企业来提供,那么印刷的这一部分业务,就可以利用现在的过剩产能来实现。”
中南传媒“文化+金融”战略
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本管理是目前国有文化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因为只有专业化的资本运营平台,它才真正具备对国际的文化产业进行资产整合和资本投资的能力。”龚曙光对记者表示,当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将政府管国有资本的模式,转变为资本平台来管国有资本。例如新加坡国有资本管理的淡马锡模式,可以把实体集团和运营平台分离开,以金融平台的模式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实际上,中南传媒“文化+金融”的财团发展战略,正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一种新模式。
说起文化企业做金融,龚曙光表示:“没有哪一家重大的文化资源战略重组,不是资本推动的。但是,作为一家文化企业,中南传媒并没有做金融的资格。所以只有先拿到相关牌照,才能使我们获得一个合法的使用金融工具的基础。”
2014年,中南传媒就宣布进军金融领域,获批设立全国文化行业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这对于一个文化企业来讲,其实是具有探索意义的。目前中南传媒成立了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部,形成三位一体的投融资体系”。龚曙光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下属三个投资平台之间分工清晰,“真正属于文化产业,需要进行战略性并购,并要求并购控股的投资项目,一般由投资部来完成;对于技术先进、内容具有创造性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孵化,一般由基金公司来完成;而财务公司的职责,是运用各种金融的职能和工具,直接服务于公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