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1月29日例行召开的羊年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通报了今年1月份大股东减持情况。
张晓军表示:1月9日~28日,沪深两市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共减持4.61亿股、74.84亿元,共涉及54家上市公司(沪市12家,深市42家)。其中,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比例为99.5%(按金额计)。去年同期,沪深两市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共减持28.73亿股、391.19亿元。因此,今年以来大股东减持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张晓军之所以要通报大股东减持情况,显然与进入2016年后市场对大股东减持的高度关注有关。由于去年股灾的原因,为了救市的需要,证监会于去年7月8日发布了证监会公告〔2015〕18号(即《18号文》),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人员在半年时间内不能减持所持上市公司股票。由于该禁令到今年1月8日期满,所以市场担心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潮”会因此而到来。正是基本这种担心,股市在进入2016年后迅速出现大幅下挫的走势。
而为了消除投资者的这种担心,证监会于 1月7日又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因此,张晓军发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1月份的减持情况,可以视为是《减持规定》结出的硕果。
我们应该肯定《减持规定》结出的硕果。毕竟在目前市场形势下,大股东减持数量能够受到控制,这终究是一件好事。但尽管如此,就目前市场来说,对于防范大股东减持这根弦还不能放松。而且对于1月份大股东减持数据,市场也需要客观看待。
应该说,今年1月份大股东减持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是没有悬念的。毕竟证监会出台了新的《减持规定》,同时市场又密切关注大股东减持的进展事宜。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逆势减持的事情肯定会大幅减少。但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就在市场密切关注大股东减持的情况下,沪深两市仍然还有54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共减持4.61亿股、74.84亿元,其中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比例达到了99.5%(按金额计)。这表明大股东减持的冲动犹存,并且大宗交易是最主要的减持方式。
不仅如此,尽管一些大股东还没有实施减持,但他们减持的动力是很大的。如中文在线1月18日午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王秋虎因需要改善个人生活,拟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01.27万股,减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二级市场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协议转让方式等。而在此之前的1月12日,游久游戏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2015年1月已结婚,构成一致行动关系,为确保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发生变更,两大股东可能择机减持股份。可以说,尽管在1月份有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没有实施减持,但他们减持的欲望正蠢蠢欲动。
也正因如此,尽管今年1月份大股东减持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市场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作为监管者来说,要积极完善对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相关规定,而不应放任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来大规模地实施减持,进而增加大股东减持对股市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