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商制度迎来一周年,8月25日、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了东方证券首席投资官兼证券投资业务总部总经理兼金融衍生品业务总部总经理齐蕾、东方证券证券投资业务总部总经理助理陆江平,了解东方证券做市业务的发展及对新三板做市制度的看法。
作为新三板券商,2014年,东方证券的做市成交金额占整个市场做市成交金额的26.43%,市场排名第一。
年底做市业务规模将达30亿元
《21世纪》:东方证券的做市风格是怎样的?
齐蕾:东方证券做市的风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健。首先在源头上要把握做市企业的质量;其次,在定价环节,科学定价很重要,我们会自上而下选择一些风口上的行业,挑选高成长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将来在价格提升上也有空间;再次,在做市交易上,尽可能地积极参与、活跃交易,把一二级市场价差尽可能做得低一些,可能会有负价差;最后,我们针对投资者最早提供了投后销售服务,负责挂牌企业的再融资、路演、调研等,促进了交易以外的交流沟通和项目的市场推广。
陆江平:可能市场上有人会认为东方证券的做市风格比较激进,其实所谓的激进在于看好的项目敢于重仓,目前我们持有的单个企业库存股比例最高达到10%以上,这样的企业有两三家。从涉足新三板之初,东方证券就确立了“精品”战略。在选股上,东方证券的筛选标准比市场平均要高一些,注重企业质量和财务指标。对于长期看好的企业,我们希望拿到更多的库存股,走的时间能有至少三年。
《21世纪》:东方证券在2014年初投入10亿元用于新三板做市,目前做市企业有64家,做市业务规模情况如何?
齐蕾:2014年初,10亿元资金是在当时所有做市商里投入最大的,体现了我们对做市业务的重视。我们预计今年年底,做市业务规模能够达到30亿元,这样的规模在业内也比较大。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其他券商也有跟进加大投入,可以明确的是,4月份以来市场出现下跌,我们至今没有减少对做市业务的投入。
陆江平:在做市数量方面,越往后我们会越淡化对做市数量的要求。在选择做市标的时,我们也会考虑企业所在的行业后续会不会有操作空间,比如并购整合等,更注重投后管理。依照“二八”法则,少数的企业能够贡献更多的做市收益,使得服务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21世纪》:新三板市场在今年经历了从暴涨到下跌的波动,东方证券在操作策略上有怎样变化?
齐蕾:我们对做市商的理解是应该起合理定价和稳定股价的作用,在股价偏离企业价值之上太多时将库存股分散出来供给市场,股价跌到价值以下太多时在市场上增持,避免价格的暴涨暴跌。市场上有不同风格的盈利模式,有些做市商通过新项目的不断周转做一二级市场差价提高收益率,其实对自身和企业都是很大的伤害。
今年3、4月行情过火的时候,我们向市场释放流动性,7月份下跌的时候动用了资金去增持一些跌破其价值的股票,现在政策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的操作策略也没有变动,同时我们正持续关注和接触那些被低估的具备长期持有价值的优质项目。
期待做市商制度改革
《21世纪》:做市商制度运行一年,它被期许增强市场流动性、促进合理定价,这期间取得了一些“量”的突破,但未能避免让新三板市场继续陷入流动性困境的尴尬,您对做市商制度运行效果有何评价?
齐蕾: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慢慢来。市场疯涨的时候不缺钱,缺的是好的投资标的,这往往会造成某些标的被炒得很高。监管层注意到这些问题,放慢了政策红利的步伐,这是对价值投资的引导。现在主板出现了流动性风险,新三板更加有流动性风险,在流动性缺失的时候更要倡导价值型投资,整个市场需要耐心下来,不要像A股一样去做博弈。新三板的投资周期应该是介于创投和主板之间的,不管是企业、做市商还是投资机构的眼光都要看得更长远,首先不要让这个市场出问题、不要后退,再往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慢慢走。
《21世纪》:对做市商制度,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齐蕾:现在做市商的门槛偏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规定,初始做市商应当取得合计不低于挂牌公司总股本5%或者100万股,且每家做市商不低于10万股的做市库存股票。有了这样的选择权,很多做市商为了充数就拿10万股,涨多了就卖掉,极容易短期套利,这不利于长期活跃交易。同时,也应该有更多类型的机构作为做市商,这并不矛盾。就做市商自身而言,运作应该更加市场化。
《21世纪》:对于市场预期的分层制度、竞价交易制度、公募基金入市等政策,你有何期待?
齐蕾:非常希望公募基金入市能够尽快落地。新三板500万的投资门槛将很多个人投资者挡在门外,如果公募基金能够参与进来,那就意味着更多的散户有了参与新三板投资的渠道。包括分层制度、竞价交易制度等政策,作为做市商我们也给全国股转公司提了很多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