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场外证券资产融资的业务形态和备案制度。这意味着场外配资终于通过行业自律的形式,将其阳光化,并形成有效监管。该办法的发布,说明管理层正努力逐步完善市场秩序,努力恢复市场常态化。只有市场恢复常态,证券市场的各项功能才能更好发挥,理性的市场预期才能建立,市场的财富效应才能显现良性作用。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市场参与各方都得到不少经验教训,及时总结有助于在市场恢复常态化的过程中做出更好的决策。尤其是对投资者而言。
市场要步入常态,投资者首先要吸取股灾教训,要认识到有暴涨就有暴跌。从来没有哪个股价泡沫破灭时是“有序下跌”的,由于人固有的恐慌心理,行情一旦逆转,惊慌出逃必然会出现踩踏,加剧市场下跌,形成恶性自我强化。投资者自己应对此有清醒认识,加强风险控制,保持平常心。
其次,慎用杠杆,加强资金管理,合理控制仓位。投资者需要了解杠杆交易是把双刃剑,杠杆资金无法改变行情的趋势,但可以加快行情的节奏,涨时助涨、跌时助跌。在使用杠杆资金的时候,更要做好仓位管理和止盈止损。杠杆交易更适合短线投机而不是长期杠杆投资。对于仓位控制提示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盈利水平来决定,而不是根据通过判断大盘的好坏来决定。你的盈利能力决定了你的仓位大小。
最后,投资纪律更重要,止损重于一切。本轮股灾之所以如此惨烈,大部分投资者在下跌初期没能及时止赢或止损离场,而在下跌后期又互相踩踏是原因之一。对于投资者而言,设定止损线尤为重要。止损线的设定一般有两个标准:第一,资金面止损。股价或指数从高点回落15%-20%,意味着其上涨趋势可能已经走坏,这时应及时止损回避风险;第二,技术面止损。技术上,当股价或指数跌破60日均线,说明其中期趋势向下,应减仓或清仓止损。
学会自我保护是投资者入市学习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同时,保护投资者也是监管层的重要职责,尤其经此一役,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这些平常的“老生常谈”显得更加重要。而一些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也由此显性化。
融资融券比例失衡问题凸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仍是一个单边做多的市场,我国融资与融券的比例为560:1,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融资与融券比例分别为3:1和8:1。未来市场要想健康发展,打造市场双边制衡的格局将是大方向。
仍需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市场投资理念。从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起,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呼声一直没有断过,但是随着券商对两融业务的大力推广,A股市场再度进一步散户化,A股市场剧烈波动和投机盛行与我国投资者结构散户化不无关系,目前个人投资者占据市场交易份额的85%左右,导致市场普遍存在一夜暴富的想法,投机气氛浓厚。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树立委托市场专业机构理财的理念。
市场交易制度割裂问题引关注。此次股灾,政府救市过程中遭遇的流动性问题,使得涨跌停制度和T+0制度成为市场讨论焦点,特别是后者,期货交易是T+0,而股票市场是T+1,人为形成两个市场的割裂,确实需要进一步梳理并加以解决。
此外,国内资本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交易品种和工具日益丰富,风险随之细化和复杂,也使风险的市场化管理与统筹提上了监管日程。只有这样,中国资本市场才能蓬勃发展,也才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正能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