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第三周,A股遭遇了7年以来单周最大跌幅,6月19日一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跌幅更达到6.5%。
6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对于A股二级市场的暴跌并无评论,却对另外一个市场交投持续低迷进行了回应,这便是新三板。事实上,A股还在牛市氛围中,而新三板的二级市场在四月之后便徐徐步入了熊市,交投低迷。
导致新三板二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活跃度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监管层近两个月对新三板市场做出的多项规范性举措,包括“法网专项”行动对新三板企业各类违法违规案件进行调查以及出台《加强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手段。
“不能简单的认为监管政策导致了市场由牛转熊,但是频繁的监管让市场自己冷静下来,随后证监会通报了被调查的12家新三板公司,更让很多投资人认为新三板目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观望。”上海地区一家专门投资新三板的私募人士说道。
证监会首度回应
熊市进行时,证监会终于发声回应。
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发问:在多举措规范新三板市场交易的情况下,新三板日交易量持续萎缩。对此,证监会如何评价?
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近期,我会加强对新三板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规范力度、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现象,使异常价格成交大幅减少。从4月中旬开始新三板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所回落。”
这也是证监会首度回应新三板如今二级市场萎靡现状。新闻发言人邓舸随即表示从长期看,市场监管的加强和交易行为的规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新三板价格发现功能和运行质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长痛不如短痛”,前述上海地区私募人士说道,“我觉得之前的市场涨得太快确实需要刹车,但是刹车之后完善现有市场,推进制度创新才是我们对新三板市场的期待,而年初至今宣传的政策一直没有落实让我们挺着急的”。
正如这位人士所说,公募基金入市、转板以及投资者门槛降低等政策始终没有落地也让二级市场的情绪持续走低。
不过情况可能在近期改变。
从上周开始,先是股转系统董事长杨晓嘉在《清华金融评论》撰文指出新三板今年在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头戏是实现市场分层。
紧接着副总经理隋强在某论坛上表态,非券商机构参与推荐挂牌、股票做市的政策有望很快落地。另外,公募基金参与新三板的相关指引有望近期向市场征求意见。
而股转系统监事长邓映翎在出席某活动时也透露,年底会推出新板块,大体的方向是成长板以及优选板。
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邓舸也表示,“交易制度方面,证监会拟协调新三板完善做市转让业务规则,引入非券商机构参与做市业务,优化协议转让管理方式,提高交易规范程度,推进市场分层,实现差异化管理。融资制度方面,我会将推动新三板适时推出优先股、公司债券和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等融资工具,拟定资产证券化业务规则,进一步拓宽挂牌公司融资渠道,完善市场功能”。
“等待政策释放,并不是仅仅想赚一笔快钱。目前新三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来解决。持续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对新三板的长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政策是否能够兑现也是我目前投资新三板重要决策因素之一。”北京一位新三板投资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熊市进行时
“如果政策再不落地,就没人投资新三板了。”今年初开始投资新三板的一位投资者对记者抱怨道。
期盼政策落地刺激市场情绪并不是上述投资者一个人的想法,几乎所有二级市场的玩家都在期待这一针政策强心剂。
在3月疯狂过后,4月份新三板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迅速迎来了第一个熊市,三板做市指数和三板成指指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分别下跌了34%和20%。
根据IFIND数据,3月的牛市行情中(3月2日到4月7日)三板做市指数的日均成交额为6.42亿,而从4月7日攀上高点开始算起到6月19日的这段交易日当中,做市指数的日均交易额却仅为3.3亿。
进入六月后,新三板二级市场颓势依旧,市场整体成交额一降再降。
6月1日,协议转让与做市转让的整体成交额还有13.4亿元,而到了6月5日两种方式下的整体成交额仅有9.4亿元,其中成交额一度还跌到了8.6亿,此后市场整体成交量一直在8亿左右徘徊,而颓势并没有就此打住,根据股转系统公布的市场快报显示,6月19日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整体的成交额为6.66亿,市场整体成交额正式宣告跌破7亿。
市场整体低迷,企业也未能幸免,多家公司的交投与3月市场火爆之时无法相提并论。
以做市龙头之一的融信租赁(831379)为例,上一波行情中日均成交额为4032万元,而三板下跌的这段时间里其日均成交额跌到了1717万元。另外一家挂牌做市公司天阶生物(430323),在3月行情中日均成交额为3067万元,而随后日均成交额下降到874万元。
“新三板每个月都有超过300家以上的新增挂牌企业,另外转变为做市商转让方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相比三四月份时,企业数量的基数在变大,成交金额等反而在萎缩,这也能说明新三板二级市场成交的问题。”中信证券的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