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风险,但事实上不参与股票投资可能风险更大。而投资成功有两个前提,一是坚定信心,二是量力而行。
股市有风险,人们耳熟能详,但为什么说不投资股票风险会更大呢?这其实与货币购买力的贬值有关,根据全球各主要市场成分指数统计数据显示,撇除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二战战败国之外,近百年来有记录显示的全球各主要市场指数累计涨幅都战胜了债券收益率,因此股市是普通人跑赢通胀的最佳途径。
对于股票投资风险的误判就好似田忌赛马,很多时候是人们将风险进行了错配。例如,全球市场衡量标杆都是成分指数估值,我们却拿高估值板块与海外成分指数去比较;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投资收益率衡量标准都是参考标准普尔500指数,我们却推崇绝对收益排名,结果专业投资者比业余投资者更投机。
在了解了股票投资的风险配置问题,再来谈投资信心的问题。牛市应该是经济转型的刚需配置,经济发展和牛市归根结底都是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往往呈现出周期性的峰谷差,经济转型和通胀趋势都与人口结构峰谷差有关,资本市场牛市则是经济转型的刚需配置。
美国人口峰谷差中的波峰是20世纪50年代,即美国50后婴儿潮人群,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胀,20世纪80年代里根改革,20世纪90年代科技股泡沫,2007年次级债危机,这一切经济现象都与50后婴儿潮人群有关。美股道指在1972年前后达到1000点,随后1982年才恢复到1000点,2000年前后达到10000点,现在是18000点,显然50后婴儿潮人群与经济和股市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与美国50后婴儿潮人群比肩的就是国内80后婴儿潮人群,当婴儿潮人群步入中年时,长期困扰经济的通胀问题会消失,当婴儿潮人群步入退休前,长期困扰社会的房价问题也会消失。与此同时,无论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还是婴儿潮人群的养老储备角度,资本市场牛市则属于刚需配置,因此沪指4000点确实仅仅是牛市起点,这就是人们看多A股的信心之源。
有了信心之后,还需要量力而行。A股市场本身而言,量力而行取决于成分指数估值和国内经济总量。从经济总量角度衡量,2014年国内经济总量是10万亿美元,考虑2015年经济总量增长7%以上,沪指4572点对应A股市值60万亿元人民币,A股还存在市值增长空间,因此沪指4572点绝不会是牛市顶部。与此同时,目前沪指言万点也为时过早,因为上证50指数20倍PE估值和国内经济总量,暂时还是两道逾越不过去的坎。
至于投资者量力而行,牛市规律就是根据估值和经济总量,牛市、盘整、再牛市,一般投资者根据估值选择指数化投资较适宜;主动型投资者应该学习彼得林奇,专注研究企业所处产业前景和产品创新,切忌人云亦云追逐高价热门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