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年初才开始投资新三板,但浙商资管投资新三板的产品规模已接近12亿元。浙商资管总经理李雪峰表示,在新三板市场上,选择一家公司并不是以简单的财务数据为评判的标准,本质上是要针对萌芽期成长股的特征来进行量化筛选。
泡沫不可怕
选出优质标的是关键
中国基金报:您觉得新三板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李雪峰:伴随着制度的落实,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在转好,新三板目前正处于制度红利释放的上升阶段。这个阶段泡沫肯定存在,对于投资角度是泡沫,但对于融资就是痛点。我认为,唯成长解泡沫,唯泡沫缓痛点。新三板与主板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先发优势和更差异化的优势。不管企业的规模或者盈亏,理论上都可以挂牌,这种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存在泡沫。但有泡沫不可怕,从中选出优良或者具有成长空间的企业才是关键。
中国基金报:近期挂牌企业交易价格波动巨大,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李雪峰:这种现象并不是价格的风险,而是交易规则不完善的风险。事实上,协议转让阶段的价格波动不用过于大惊小怪,它做的是一件不合理但却合法的事情。出现这种股价的大幅波动,我们应该反思交易的计算规则是不是有问题。在新三板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要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优化,交易规则和计算规则的设计者也要从中找到一些问题。比如新三板成长指数和新三板做市指数,这两个指数间经常反映出相反的信息,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这就值得新三板市场所有参与者反思。
针对萌芽期成长股特征
进行量化筛选
中国基金报:投资新三板和投资A股市场有什么差异?
李雪峰:对于成长的特性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特点,但并不妨碍我们研究的视角。尽管新三板企业在资质上没有尽善尽美,但我们要用包容的眼光看他们,抓主要矛盾,即是否合法合规。这一点与我们以往研究成长股的大逻辑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另外,在新三板市场上,选择一家公司并不是以简单的财务数据为评判的标准。本质上是要针对萌芽期成长股的特征来进行量化筛选,不是简单依据财务数据的量化。亏损与否只是因素之一,比如一些互联网企业虽然亏损,但他的用户数量和流量却在增加,这反而是好事;对于新三板企业的估值,不能机械地看,处于萌芽期的公司估值或许会很高,我们在做主板股票时也没有特别看重估值。
中国基金报:对于新三板的未来,您有什么预期?
李雪峰:新三板是个包容的市场,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将改变整个中国。
在我看来,新三板迈出的一小步将是改变中国的一大步。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获得融资,只要它的领导人富有理想、勇气、担当和责任心,即使它的质地本身并不优秀,上市以后也许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而对于利用资本市场来改变一个产业链和企业,我们的理解要更加深刻。
从跟投策略转向领投
中国基金报:浙商资管投资新三板的情况能否介绍下?
李雪峰:涉足新三板之初我们很谨慎,我们主要用VC、PE的思路,考虑流动性等方面的原因。但后来随着项目的积累,我们开始改变策略,从跟投策略到领投策略转型,建立一支新三板投资研究的别动队,将投行人员、行业研究人员和销售人员,三股力量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其实整合了研究、强势做市商和投行三种资源。
截至目前,我们发行的新三板产品,累计规模在12亿元左右。具体产品的规模,小则几千万,大到几个亿,产品期限均为3年。无论是从增速,还是整体规模来看,浙商资管在券商资管中都首当其冲。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资管所有的权益产品,无论二级市场还是新三板或是定增,一律不作杠杠。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研究能力,做平层对于我们来说更好。尤其在二级市场中做优先劣后会使投资的心态改变,投资动作会变形走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