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联股份与永辉超市于9日分别发布公告称,后者拟受让百联股份全资子公司上海百青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联华超市(HK.0980)21.17%股份,受让价格为3.92港元/股,受让后将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
百联集团麾下的联华超市是上海积攒了一二十年所形成的国企商业精品资产之一,如今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浪潮中,试水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而永辉超市则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外地民企,二者的“携手”,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着实让人期待。
联华超市业绩连年跳水
百联股份旗下的联华超市创始于1991年,是上海地区首家以发展连锁经营为特色的商超企业,主要有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三种业态,分别冠以“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和“快客便利”品牌。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扩张,联华超市的经营足迹曾遍及境内一百多个城市,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超市连锁集团。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联华超市综合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不得不收缩战线,目前主要布局于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而且外埠以加盟店居多。
伴随着门店的收缩,联华超市经营业绩也随之滑坡。联华超市业绩下滑始于 2012年,该年度公司全年营业额约为289亿元,同比增长约5.33%,可净利润则同比下降45.7%。2013年度公司营业额约303亿元,同比增长4.8%,但净利润却大幅跳水达84.4%,仅为5295万元。今年1月下旬,联华超市发布了2014年度业绩预警公告,称公司净利润预计较2013年同期盈利明显下降,降幅约为30%至50%。
对此,联华超市给出的理由是,在零售业市场激烈竞争中,公司成本费用刚性增加,特别是人工成本和场租成本不断地刚性上扬,如2013年度联华超市人工及租赁费开支同比增加了2.8亿元,其中人工成本增加额占到了总成本增加额的71.8%。
和君咨询合伙人王洪波认为,传统国企善于做资源整合,却不善于面对巨变中的市场环境和同业竞争,往往决策慢而掣肘多,联华超市虽然在香港上市,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并不彻底,市场化程度也不高,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时,难以实现突破创新,业绩下滑也就难免了。
实控人积极摸索变革路径
针对联华超市逐步陷入困境的现状,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百联集团和百联股份着手积极摸索变革路径。
随着上海《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指导性政策的明朗化,百联集团在强调把握好创新转型与发展改革稳定关系的同时,正积极探索一条如何在市场化背景下有效地推动业务整合与资源集约,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之路。因此,此番将联华超市部分股权转让给永辉超市,被外界视作百联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吸纳优质资产,导入外部资源参与经营管理,从而推动企业焕发生机的一种新举措。
目前,联华超市的第一大股东是百联股份,持股41.2%;位列其后的是百联集团,持股22.7%。如果此次股份转让成功的话,百联集团晋升为第一大股东,永辉超市将成为第二大股东,百联股份子公司则将退居第三(即持股20.03%)。未来单就股份数量而言,永辉超市与第一大股东似乎仅差了1.53%,但百联系两者相加依然牢牢掌握绝对控股权。
总部位于福州的永辉超市自2001年创立以来,历经十多年飞跃式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以零售业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为两翼,以实业开发为基础的大型集团企业。资料显示,永辉超市2014年度实现营业额逾367亿元,净利润8.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38%和18.05%,成为境内连锁超市企业中经营业绩最为显赫的冠军。但是,永辉超市在长三角区域的布局数量明显偏少,在上海地区眼下仅有3家大卖场。所以,永辉超市对于加快进入上海这一长三角的桥头堡市场,有着很强的动力。
百联股份董秘董小春在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百联方面此番引入永辉超市作为联华超市的战略投资者,从大处讲是落实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具体举措,有利于联华超市激活经营机制;从微观层面讲就是将有助于双方携手完善超市供应链建设,降低经营成本,拓宽市场空间,提升经营业绩。永辉超市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公司能有幸参与到上海国企改革进程之中,与百联这样的著名国企合作,自然十分珍惜这样的机遇,今后双方将努力落实好协议精神,共同拓展出互补共赢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