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3月,新三板市场的热度持续上升,交投十分火爆。在日成交迭创新高的过程中,上周五新三板总成交额及做市股成交额分别站上了35亿元关口和25亿元关口,分别达37.53亿元和26.09亿元。由此,全周新三板市场的成交额首次超过百亿元,达124.04亿元,较上周大增90.16%。市场人士指出,做市公司盈利增速远高于新三板总体,在做市股的带动下,新三板交投火热。但随着估值修复与竞价交易制度落地的临近,新三板公司分层已经初现端倪,两极分化现象将不可避免。
成交额迭创新高做市股成主角
进入3月以来,新三板市场的活跃度不断上升,市场总成交额接连突破了10亿元、15亿元、20亿元、25亿元和35亿元关口,而这一快速增长势头在上周得到了尤为突出的表现。数据显示,3月30日至4月3日,新三板市场总成交额从周一的19.54亿元攀升至37.53亿元。其中,4月3日新三板市场共有467只股票发生交易,其中做市转让股占224席;整体市场合计成交额为37.53亿元,做市转让成交26.09亿元,协议转让成交11.45亿元;整体市场合计成交数量为2.63亿股,做市转让占51.41%,达1.25亿股,上述数字纷纷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由此,上周新三板周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到了10.55亿股和124.04亿元,周增幅分别达48.48%和90.16%;日均成交股票数量为450只,为历史新高,其中做市转让股日均成交217只,协议转让日均成交232只。虽然做市股数量相比协议转让股明显偏少,但从成交额角度看,做市股为新三板市场绝对的主角,上周新三板做市转让合计成交额达83.96亿元,较上周大增122.57%,且占到了上周新三板市场总成交额的67.69%。
指数方面,截至4月3日,三板成指收于2075.18点,上周上涨了445.28点,涨幅达27.32%,周合计成交额为99.05亿元;三板做市收于2503.63点,上周上涨607.75点,涨幅达32.06%。指数的大幅上涨进一步体现出了新三板市场的活跃程度。
个股方面,数据显示,上周新三板合计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股票有24只。做市转让股有19只,中海阳、融信租赁和天阶生物的成交额位居前三甲,上周成交4.63亿元、4.07亿元和3.01亿元;而协议转让股有5只,分别为九鼎投资5.69亿元、联讯证券 3.76亿元、圣泉集团1.87亿元、垦丰种业1.68亿元和成大生物1.03亿元。涨跌幅方面,做市转让股上周涨幅超过100%的有13只,仅海芯华夏的涨幅超过10倍,下跌仅有友食品和皇品文化,跌幅仅为18.78%和1.49%;而协议转让股方面,涨幅超过100%有34只,奥维云网、翼捷股份、金刚游戏和凯英信业的周涨幅超10倍,下跌则有31只,富机达能、昌信农贷、新网程和联宇技术的周跌幅超过了80%。
成长空间仍在市场或陷分化
与成交额一同快速增长的还有新三板市场的总体规模。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为2177家,较上周增加37家。其中做市转让230家,较上周增加13家,协议转让增24家至1947家。由此,上周新三板总股本由前一周的915.83亿股增至929.44亿股,其中做市转让为124.28亿股,协议转让为805.16亿股;新三板总流通股本增至332.36亿股,其中做市转让54.91亿股,协议转让277.45亿股。
在整体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新三板公司的整体估值水平偏低,且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均优于A股公司,这保证了新三板市场成长空间。广发证券表示,首先,据2013年盈利情况测算,新三板挂牌公司、做市公司、协议公司平均PE分别为38.41、48.65和34.97倍,平均PB则分别为6.08、9.48和5.07倍,根据2014年上半年同比增速测算,预测PE分别为31.90、41.45及27.52倍,可见新三板挂牌公司估值水平普遍偏低,做市公司估值水平高于新三板总体;其次,盈利能力方面,2014年上半年做市公司、新三板总体、协议公司以及A股的毛利率分别为24.32%、26.30%、27.04%、18.17%,净利率分别为7.34%、4.81%、3.85%以及5.10%,做市公司与新三板总体、协议公司毛利率相差不大,但整体均明显高于A股公司,而净利率方面,做市公司的净利率明显高于其他三者,新三板总体的净利率略低于A股公司,但是总的来看,做市公司盈利能力高于新三板总体,新三板盈利能力高于A股公司。最后,成长能力方面,2014年上半年做市公司、新三板、协议公司、A股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7.76%、12.42%、10.53%以及4.92%,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37.59%、15.99%、4.31%以及7.74%,可见做市公司盈利增速远高于新三板总体、新三板显著高于A股公司。
不过齐鲁证券也指出,伴随着交易量屡创新高,新三板公司仅今年3月整体PE从30倍上涨到46倍,流动性红利释放明显。随着估值修复与竞价交易制度落地的临近,新三板公司分化已经初现端倪,两极分化现象将不可避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