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新三板做市商指数一举突破2000点,收盘达到2121.71点;4月2日,指数继续上攻,终盘收于2324.25点。自3月18日推出以来,该指数一路上扬,今年一个季度相比去年年底已实现翻番,成交量也急剧放大,股转系统连日来更是多次出现日内十倍股。在一些投资者眼中,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不是A股,不是创业板,而是新三板。
在此背景下,多家券商纷纷表示,新三板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前两年投行业务积极投入,之后是做市交易业务不断增加,今年定增以及并购业务忙不胜忙,研究咨询业务供不应求……券商相关业务线都被调动起来。
券商做市展开争霸赛
在东方证券新三板做市业务负责人姚春潮看来,新三板业务是真正的蓝海,市场对于这方面的投资价值才刚刚有了认识。而且以往新三板主要被作为并购对象,如今新三板企业更多的是开始并购行业上下游企业,并且在券商的主导下,并购方式更为多元化,企业有了多样而便捷的融资方式,自身做大的意愿更强烈。
随着新三板挂牌业务竞争加剧,原有券商市场集中度下降。从挂牌数量看,大券商勉强维持排名,而地方性小券商奋起直追。长江证券分析师统计数据后表示:对比2013年-2014年挂牌前20的券商排名,可以发现:仅申万、广发、中信建投3家券商名次保持不变;受益于丰富的投行项目储备,安信、宏源和招商挂牌数增幅最大,其次是方正、东北、东吴、齐鲁和中信证券。其中,安信证券挂牌数由2013年底的2家跃升至2014年底的48家,而齐鲁证券2014年12月单月新增挂牌18家。小券商排名大幅提升。在做市排名前10的券商中,既有国泰君安、中信、申万、国信等大券商,也有以齐鲁证券为代表的区域项目储备丰富的中型券商,还涌现出一批以天风、广州和世纪为代表的小券商。
在做市数前25名券商中,东方、国泰君安和海通的成交额与换手率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做市商。通过简单测算券商做市投入规模不难发现:做市规模与做市实力成正比,相应的券商做市收入也与此相关。有业内人士称,对于做市业务的前瞻投入,让先行者赚取了较好的收益,同时也成为发展做市企业的良好口碑。
做市交易的正式上线,使券商新三板业务从单纯推介挂牌转变为集经纪、做市和投融资为一体的最具定价权的综合性业务。因此,评价券商新三板业务实力的高低,也逐渐由单一的挂牌家数,转变为挂牌、做市、投融资多个维度的综合比较。长江证券资深分析师刘俊表示,在挂牌业务方面,申万、齐鲁和国信挂牌数稳居前三,但安信、招商和宏源等投行业务突出的券商增速较快;在做市业务上,竞争性做市机制使天风、广州、世纪等小券商实现了做市家数的“逆袭”;若从做市能力和收益看,东方、中信、齐鲁和中信建投等做市资金投入较大的券商排名靠前。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最具定价权的业务创新,新三板必将有效撬动交易和大投行业务,成为券商潜在的规模及利润增长点。
需兼具投行与PE眼光
通过直投基金投资新三板优质企业,券商可以实现投行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有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表示,相比火爆的创业板50多倍的估值,新三板仅有十几倍,并且公司的业绩也并不逊色,只是相对规模更小一些。数据显示,以公用事业为例,创业板平均动态市盈率为54.55倍,而新三板仅为16.99倍;业绩层面,2014年上半年新三板做市和协议企业平均利润增速分别为32.03%、19.82%,远高于中小板的7.30%和创业板的14.85%。
今年一季度,新三板公司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平均每天都有近10家公司公布定增融资方案。有分析师测算2013年-2015年深创投等创投机构IPO和投资新三板的投资收益,其IPO退出年化收益率仅为30%,而通过定增投资新三板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479%。
同时,由于定价功能的存在,券商系直投在新三板项目的获取上,具有其他PE、VC无可取代的天然优势。齐鲁的鲁证新天使基金、海通的开源和中比基金,以及天风的天风汇盈投资数量相对较多。
现阶段,公募机构只能通过专户或基金子公司产品来参与新三板投资,2015年1月首家由光大永明等保险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小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获保监会批复成立,初步实现了险资直接参与新三板等小微企业投资的破冰。分析师认为,未来随着公募和保险资管试水新三板市场,这一市场的产品会不断丰富,投资者大浪淘金,作为中介的券商或许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