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至沓来的资金在为新三板带来流动性改善的同时,也推高了新三板挂牌企业,尤其是做市企业的估值。投资人士纷纷表示会将资金布局前移,更加青睐通过定向增发,或在挂牌前增资扩股方式参与这一市场。
“近期,部分做市企业的价格真是太高了,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某中型券商做市部门相关负责人感叹道。
而这样的观点也获得不少新三板基金投资经理的认可。“我们是不敢再追了。流动性虽然大有改观,但其始终不及创业板。不要说现在转板机制还没落地,就是按其现有估值,其市盈率大有跟创业板接轨的态势。”某北方大型金控集团新三板基金资深人士说。
新三板尤其是做市企业的市盈率,正大步流星地紧追有“80倍”之称的创业板。例如,新三板的首只百元股麟龙股份,2014年盈利5092.15万元,按其送转后总股本6780万股计,每股收益0.75元,昨日收盘价54.9元对应的市盈率已高达73.2倍。上陵牧业的最新股价为15.3元,对应2013年度的每股收益0.2元的每股市盈率高达77.2倍,而A股乳业股伊利股份、光明乳业市盈率分别为16.5倍和60倍。
某新成立的新三板基金投资经理明确告诉记者,其管理的新三板基金不会从二级市场中吸纳新三板公司的股份。“公司更青睐参与新三板做市企业的定向增发。没有锁定期,定价也更加市场化,我们在场外可以用更加理性的价格介入这一市场。”
沪上某主打新三板基金的私募基金负责人也表示,公司依然看好这一市场的制度红利。不过,公司更倾向于布局早期项目,即寻找符合挂牌新三板标准的企业,在挂牌前便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买入公司股份。“我们要赚公司成长的钱,不会急于在挂牌后就早早抛售,但我们期望拿到价格更便宜、更安全的筹码。”
事实上,这样的投资理念已经逐渐落地,并在盘面有所反映。东方财富choice显示,上周新三板成交金额和成交量双双滑坡,全周成交金额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为4.86亿股、42.07亿元,同比分别回落了12.2%、5.0%,这是进入三月以来,第一次出现回落。做市企业的成交活跃度也不出彩。做市企业交易量和交易额为2.0亿股和26.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9%、9.1%。
此外,从交易价格来看,承接前一周的跌势,做市企业再次出现超过50家一周交易价格总体下跌,共59家,占比近三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