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沪股通做空机制正式启动。港交所资料显示,将有414只股票被列入沪市A股沪股通卖空股票名单,包括“两桶油”、“四大行”等权重股,占沪股通568只标的股的72.9%。
沽空(或卖空)是指股票售卖方或为自身利益或代他人出售符合资格的沪股通股票。从相关规则可以看出,沪港通沽空交易与a股融资融券业务中的融券类似,通过沪港通卖空不得“裸卖空”,即必须卖出自有股票,或向券商等机构借股或担保卖空。有市场人士表示,从香港市场的担保交易操作来看,沽空者最少要付出沽空股票市值105%的资金作抵押,而向券商借贷股票的成本更高。
这是海外投资者卖空A股股票的首个明确的渠道。尽管沽空交易在初期限制很多,但仍有不少投资者担忧其可能对A股造成利空。不过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沽空交易对A股影响有限。
分析人士指出,严格细致的做空限制意味着做空也许只是形式。包括高盛在内的数家金融机构认为此举不会影响A股目前的势头,甚至呼吁外资增持A股。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表示,沪股通做空机制的短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毕竟A股市场是一个以内地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而且投资者又是 “死多头”,仅靠少数香港投资者或海外投资者来做空,实属蚍蜉撼大树,很难真正达到做空的目的,甚至不排除少数做空的海外投资者会陷入国内投资者的“人民战争”之中。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虽然沪股通沽空会从数量及价格上设定限制,但并不影响推进的过程。”他认为,沪股通的做空机制加速了A股价格合理化进程,过度偏离的股票价格将会增加反向纠正的力量,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预示着沪港通进入了双向交易时代。
但也有机构测算认为,由于香港市场的保证金投资机制完善,通过沪港通沽空机制可借贷用于沽空的A股恐怕将多于内地市场的融券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沪股通总余额为1931亿,额度累计使用1069亿元。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沪港通投资者和机构仍处于建仓阶段,短期内海外投资者仍将以收集筹码为主,卖空操作的空间有限,但估计未来逐渐会有海外机构利用沽空来对冲风险。(本文根据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报道综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