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消息引爆恐慌 暴跌无碍经济向好
1月19日,中国A股市场再次上演了令人震惊的“黑色星期一”。早盘,沪深两市大幅低开逾5%,此后虽一度回暖,但午后在金融、基建等权重板块拖累下全线溃退。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于3116.35点,跌幅7.70%,创2007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处罚“两融”违规券商、杠杆放大资金效用、恐慌情绪释放等是诱发此次暴跌的重要原因。专家提醒,投资者在操作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理性决策,切忌盲目跟风。
揭秘“黑色星期一”
在A股“黑色星期一”的历史上,本周一的表现可谓“名列前茅”。继早盘大幅低开之后,沪指盘中一度跌幅超过8%,股指期货四大主力合约悉数跌停。截至收盘,两市合计成交量7013亿元,近2000只个股下跌。其中,银行、券商、保险类个股几近全部跌停,石油、电力、钢铁、工程机械等权重板块也纷遭重挫。
通常,人们将金融市场暴跌所在的交易日期用“黑色”冠名,而在A股市场,“黑色星期一”尤为令人心有余悸。以沪指为例:1997年9月22日,单日下跌6.8%;1998年8月17日,全天跌幅8.36%;2007年6月4日,单日暴跌8.26%;2008年1月28日,重挫7.19%;2008年10月27日,收跌6.32%;2009年8月31日,下跌6.74%;2013年6月24日,下挫5.30%……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黑色星期一”现象与市场消息发布规律有关。“一方面,中国股市历来受政策面消息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决策层为了使市场有充足的时间消化,通常选择周五盘后公布相关政策决定,这也促成了影响在周一集中释放的‘规律’。”董登新说。
直逼跌停原因多
面对“黑色”来袭,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上周末证监会对融资融券业务中违规券商的严厉处罚是此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
1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通过对45家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发现了个别券商的违规问题,并决定暂停中信、海通、国泰君安三家券商融资融券账户3个月,同时对民生证券、齐鲁证券等5家公司采取警示的监管措施。
利空的导火索点燃了恐慌情绪的“火药桶”。专家指出,“火药桶”还有如下几方面构成要素:首先,注册制推进预期增强让“新股供应量大增”的担忧加剧;其次,2014年宏观数据公布在即,投资者担心“数据利空”;再次,券商龙头中信证券遭大股东减持成市场“阴霾”;最后,银监会日前发文规范委托贷款,“信贷腾挪术”将受规范。此外,本周两市将共有37家上市公司、逾700亿元限售股解禁,短期内有利于聚集较强的做空动能。
“从整体趋势上看,本次暴跌的根本动因是对前期大盘过快过猛上涨的一种调整。”董登新进一步分析指出,此轮上涨以来,大盘指数在权重股的拉升下,没有形成过一次像样的调整,而“指数牛市”的动力恰恰又来源于遭到处罚的“两融”等杠杆类业务。因此,本次暴跌既有外在利空干扰,更有大盘自身调整的需要。
保持理性勿跟风
广大中小股民应如何应对“黑色星期一”?专家建议,投资者应在大盘剧烈波动中保持应有的理性,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切忌盲目跟风,一味地“追涨杀跌”。
“需要看到,监管层对两融业务中的违规及时出手,虽然影响短期资金面,但在长期却有利于证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应盲目悲观。与此同时,从历史数据和中国经济常年快速发展的趋势上看,本轮涨幅并不是非常大,即使下跌也不会太过分。在风险释放后,股市也将逐渐探索出一个‘新均衡区间’。”董登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