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壳资源稀缺背景下,围绕着“保壳”展开的各方博弈大战再度上演。而这一次,战场由以往业绩连年亏损、缺乏造血能力的“垃圾股”转向了“违法”预退股。
2014年12月12日以来,沪深两市共38家个股集中提示了退市预警风险,与以往碰触财务、审计等退市指标所不同,上述38家个股则因涉嫌违法违规事项被证监会调查,碰触退市红线。
在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多位机构人士看来,“违法”预退股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其一是调查结果有一定突发性,且无法事先预测调查结果,以控制投资风险;其二是监管层对于事件的定性最终决定公司是否触碰退市红线,包括如何界定“重大违法”和是否出具行政处罚、采取行政措施,高度不确定性更增大了风险。
但在一些激进的投资者看来,高风险背后往往隐藏着高收益。“壳资源稀缺背景下,(公司)越是具有较大退市风险,大股东越会想尽办法去保壳,重组、注入资产的可能性都会很大。”一位江浙游资人士向记者指出。
事实上,不仅是一贯风格大胆的游资,包括QFII基金、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亦趁近期股价大跌之际,大肆买入上述多只违法预退股,博弈后续重生机会。
游资抄底博元投资
风险就是机会。
2014年12月9日,博元投资(600656.SH)发布的一纸风险提示引发股价快速雪崩。相比同期发布退市预警的10家涉嫌违法违规的沪市公司,博元投资违法情况最为恶劣,经广东证监局调查发现,公司存在财务信息虚假记载,涉及金额数十亿元。
《监管关注》显示,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博元投资下属多家子公司的相互资金拆借过程中,合计发生借款4000万元,占201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52%,但公司未及时进行披露,亦未按规定提交董事会审议。
接连违法违规事件浮出水面后,博元投资退市风险激增,受此影响,2014年12月9日至23日停牌前,博元投资股价大幅下挫,累计跌幅高达22.39%。
就在股价大跌之际,以江浙游资为首的资金已悄然入场建仓。2014年12月10日,继前日跌停后,博元投资股价再度徘徊在跌停板附近,然而就在收盘前10分钟,股价突然被巨量资金拉起,收盘时跌幅大幅收窄至5.99%。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成交量高达2.68亿,是前日成交量的2倍。
股价剧烈波动背后,龙虎榜给出了资金角逐的真相。其中买方五大席位中有四家为地处上海、江苏一带的券商营业部,江浙游资入场信号明显。而卖方榜第一、第三名分别为中信证券公司总部和机构席位,而前者更疑似为QFII基金席位,两家分别卖出906.71万元和894.73万元。
当天买方扫货量远压卖方,其中买方前五位合计买入9497.8万元,而卖方前五位合计出货量仅3660.28万元,仅为买方的三分之一。
买卖分歧背后,QFII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和江浙游资相反举动透露着截然不同的风险偏好。“公司违法违规严重,出于谨慎考虑,肯定是清仓持股。”有公募基金人士向记者分析。
但在一些游资私募基金人士看来,越是退市风险增大,公司股东越有救市决心,反而是豪赌后续资本运作的好机会。
公司后续通过资产运作解决困境的可能性极大,股价具有炒作空间。”前述江浙游资人士向记者指出。
不出意外的是,2014年12月23日,博元投资发布重组停牌公告。拟以现金向中东控股集团购买其拥有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生物资产类林业公司股权。
目前资产重组救市的手法迅速在违法预退股中发酵,除博元投资外,*ST国创、青鸟华光、荣丰控股三家公司亦在退市风险警报拉响后紧急以资产重组为名停牌。
QFII抄底
不仅是风格大胆的游资私募,一向以价值投资著称的QFII基金和部分机构资金亦加入这场违法预退股风险博弈中,但由于低估风险预期,大部分操作均抄底在半山腰。
2014年12月12日,因发布退市风险预警,上海物贸(600822.SH)股价大跌9.95%,报9.86元。但盘后龙虎榜显示,海通证券国际部成为买入席位第一名,当日共计扫货591.6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席位是市场知名的QFII基金大本营。
从买入量来看,或是QFII少量建仓尝试。但由于上海物贸后续股价跌跌不休,QFII亦不幸抄底在半山腰,从2014年12月12-23日7.56元区间低点,公司累计跌幅达23.32%。而1月8日上海物贸收盘价为9.11元。
同一日,亦有机构资金在创兴资源(600193.SH)上半路抄底,当日该公司跌幅达9.99%,报7.3元。当日有机构席位买入592.20万元。不过此后该公司股价亦下跌惨重,至2014年12月23日5.85元区间最低点累计下跌19.86%。而1月8日创兴资源收盘价为6.65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