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市场上两种主要权证的代表,宝钢认购权证和万科认沽权证都以预料中的暴跌结束了最后一天的交易。2只权证离场,但仍有20多只权证继续交易,权证的话题不会就此而止。权证因股改而生,又在股改收尾阶段陆续离去,权证面市一年多以来究竟给市场带来了什么,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对于推进股改而言,权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股权结构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部分公司在股改对价中的送股数量无法满足流通股股东的要求,部分公司甚至根本无力送股,在这种情况下,以权证作为对价的确化解了部分公司的股改僵局。由于有资格发权证的都是大中型公司,这些公司能否完成股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股改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因此,权证在推进股改上的作用值得肯定。
但市场对于以权证作为股改对价也不无微辞。由于不少权证自上市之日起就注定会成为废纸,非流通股股东其实是让整个市场代其支付股改对价,而自己并未有任何付出。有观点甚至认为,以权证作为股改对价其实就是逃避对价。
权证最为市场诟病的还是其上市后所引发的投机狂潮。较大的日涨跌幅限制、T+0的交易制度使得权证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金,多数权证都上演过暴涨暴跌的过山车行情。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高收益和高风险是权证的固有特点之一,但许多权证显然是炒作过度。不少权证的走势完全脱离相关标的证券,几乎成为投机资金手中的玩物。由于不少权证毫无内在价值,到期后也不可能行权,因此权证的炒作是一种典型的“零和游戏”。对于这些毫无行权价值的权证来说,有多少资金从炒作中获益,就有多少资金从中受损。经验告诉我们,受益的多是手握重金的投资者,甚至是市场操纵者,而受损的却多是普通中小投资者。权证所带来的过度投机显然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当一只权证离开市场时,除了投机究竟还留下了什么,这点显然值得深思。
虽然权证造成了过度投机的负面影响,但完全否定权证这一投资品种也并非一种客观的态度。除了推动股改顺利进行外,权证作为一种创新品种丰富了市场的投资品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的缺陷。在看到权证投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权证的确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华菱认沽等个别权证更是已经具有了对冲风险甚至套利的功能。
权证推出的时机或许值得商榷,相关制度设计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如何进一步改进它,最终使得权证在适度投机的同时,在丰富市场投资品种、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等方面也能有其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