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沪深两市首只金融业权证——招行认沽权证将要上市。此次“招行CMP1”上市数量为22.41亿份,占到已上市七只权证39.21亿份初始流通量的一半以上。
而招行权证的上市仅仅是个开始。2006年上半年,至少有8只权证将登陆内地证券市场,未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中有近30家未来可能推出包含权证的股改方案。
此外,上交所和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对权证的实时创设作出技术准备,券商发行备兑权证也早已准备得热火朝天。从监管层、券商、投资者的种种表现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生的内地权证市场将在今年迎来大扩容。
权证亮相
2005年8月22日,内地证券市场阔别多年的首个权证品种宝钢权证(宝钢JTB1,580000)上市,拉开了权证市场快速发展的序幕。
上市的宝钢权证只有38770万份,这给场内巨大的资金一个极好机会。上市以后,理论价格不到0.70元的宝钢权证以1.26元的价格开盘,成交金额也屡创新高。由于价格远远偏离价值,市场怀疑有庄家联手操纵权证价格。
在监管层规避炒作的理念下,创设权证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5年11月28日,“创设权证”粉墨登场,广发、长江等10家券商创设了11.27亿份武钢认沽权证,这个数量3倍于武钢集团股改送出的4.74亿份认沽权证。
武钢认沽权证上市后,接连两个跌停,第三天才打开跌停板。监管层利用创设权证平抑投机的初衷基本实现。
某创新券商自营部负责人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对于券商来说,创设权证是个无本生意,只要正股不出现大跌,都可以获取收益。并且,十三家创新券商可以调集上百亿的资金不断地创设权证。
券商发行权证的利润之高让很多市场参与者感到眼红,一些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资公司甚至申请借用券商的创设通道。“我们计算过,利润至少在20%以上。”
不过,不少参与者因为没有在2005年11月25日前抛掉权证而蒙受重大损失,甚至有人对权证创设的合法合理性提出质疑。
在市场的一片质疑声中,交易所放缓了创设权证的步伐,在武钢认沽、认购权证推出后,券商仅仅只创设了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白云机场认沽权证(机场JTP1,580998)。深交所虽然上市了三只股改权证,创设一事却被搁置下来。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七只权证上市交易。作为新生事物,权证受到了市场资金的热烈追捧。截至2006年春节前,在106个交易日里,七只上市权证市值43.73亿元,总成交金额近2600亿元。
跨越式发展
2006年春节过后,有关权证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2月14日,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发布通告,为做好认购权证实时创设注销等技术系统准备工作,定于2月18日组织相关业务的全网测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权证实时创设/注销已提上技术议程,该项制度的推出应该为期不远。
据接近交易所的人士介绍,实行实时创设后,上证所将考虑允许券商在实时创设模式下每天进行多次创设或注销。按现行规定,创设人每日申请创设或注销权证均不得超过1次,且每次创设或注销数量均不低于100万份。这样一来,权证的上市供应量基本掌握在发行权证的券商手中。
券商人士介绍,此项技术准备是为权证市场今年的大扩容以及发行备兑权证作准备。
据统计,目前已有招商银行权证、华侨城权证、G长电权证等三只权证等待上市。另外,上海机场、邯郸钢铁、华菱管线、盐田港、包钢股份等五公司也公布了带权证的股改方案。按照这些公司的股改进程和目前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的通过率,这八只权证均有望于上半年与投资者见面,总的初始流通数将达到52亿份,超过已上市七只权证39.21亿份的初始流通量。 而在未来的股改中,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石化、浦发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等在内的近30家上市公司有望发行权证,而股改后,可发行权证的上市公司将达到100余家。
与此同时,券商发行的备兑权证将在未来成为权证市场的主体。早在创设股改权证之时,券商已经就备兑权证的发行做着准备。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力推,上证50ETF有可能成为备兑权证的首个标的。研究人士普遍认为,备兑权证的发行将进一步强化权证产品价格发现的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金融衍生品。
而备兑权证的发行,也离不了实时创设等技术性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做大做强权证市场是交易所的意向所在,而在此之前,交易规则和技术系统的完善是必要的保障。由此来看,推出实时创设不仅是创设权证的改进,也为未来备兑权证的推出提供有力的保障。
可以想见,大规模的股改权证、创设权证以及备兑权证都将出现在不久的市场上,权证大扩容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