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权证 - 权证评论 - 正文

到嘴的权证肥肉被抢 基金反思被QFII抢权博暴利

来源:证券时报 2005-12-19 08:59: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基金到嘴的权证肥肉却被QFII抢了去。

  在万科和鞍钢股改表决前,QFII分别通过转债转股和大举增持获得了大量的筹码,成为了权证价格高烧时期的最大赢家。而同样在两只股票股改表决前,有的基金持有的万科转债没有转股,有的基金减持了鞍钢新轧,没有充分把握住这次从权证赚钱的好机会。
  
  QFII 先知先觉  

  根据万科股改表决公告,瑞士银行成为万科第二大流通A股股东(第一为万科大股东华润),持有7280万股,而在三季报中瑞士银行尚未进入万科十大流通A股股东。业内人士分析,瑞士银行在三季末持有的2.27亿元万科转债已经转股,转股转得6400万股左右,所以瑞士银行持股量大幅增长。

  然而,部分重仓万科转债的基金没有转股。万科公告显示,万科的19.88亿元转债在股改表决前只有11亿元左右转股,有9亿元尚未转股,即使扣除华润股份持有的3亿元,仍然有6亿元尚未转股。

  没有转股的万科转债持有人以基金为主,某重仓万科转债的基金经理表示,事后来看,万科权证价格被狂炒,部分基金没有转股的决定过于保守。尽管随着万科正股价格大幅上涨,万科转债市价也上涨了7%左右,但是如果这些基金选择转股,收益率可以达到30%左右。

  同样被QFII抢权的还有G鞍钢,根据鞍钢股改表决公告,瑞士银行的持股量从三季度末的1758万股增加到3810万股,新增的QFII股东花旗环球持有213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2.83%,雷曼兄弟持有1145万股,占1.52%。此外,深交所的权证超比例持有人名单显示,在12月5日,即万科权证上市第一天收盘时,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瑞士银行都持有超过5%的鞍钢认购权证,相当于股改表决时持有超过3770万股。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两个持有鞍钢权证大鳄也因此浮出水面。鞍钢三季报显示,德意志银行持有鞍钢3659万股,而摩根士丹利没有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两家QFII都增仓了鞍钢股票,获得了更多的鞍钢认购权证。

  然而,重仓鞍钢的基金却以减仓为主。对比鞍钢三季报和股改表决公告,十大流通股股东的6只基金中,有3只基金减持鞍钢,2只基金退出十大流通股,只有一只基金持股量不变,基金把持有的鞍钢筹码拱手让给了QFII。

  万科认沽权证和鞍钢认购权证上市后都被投资者热炒,市价超出理论价格一倍以上,在权证投资上的“先知先觉”,让QFII获利丰厚。

  基金开始反思  

  “在万科和鞍钢的股该期间,QFII投资很大胆,体现出QFII的高明之处。相比之下,国内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显得有些保守。”湘财证券基金研究员曹朝龙表示。事实上,基金在万科认沽权证和鞍钢认购权证上的应得收益被QFII抢去不少。

  外来的和尚怎么会念好权证的“经”?许多业内人士都感到不解,QFII对国内证券市场的了解程度绝对不如国内的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在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和研究人员中,也有不少人士都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权证疯狂”。

  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可能是基金太注重价值投资理念了,对权证市场把握不准,错过了这次从股改权证中获利的好机会。

  然而,某基金分析师认为,万科认沽权证和鞍钢认购权证被热炒有很大的偶然性,基金是出于谨慎投资的态度,没有积极地抢权G万科和G鞍钢是有道理,也体现了基金吧价值投资作为一个长期的理念。其实,基金在万科认沽权证和鞍钢认购权证中已获益匪浅。其中,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和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受益比例最高,如果万科认沽权证按照0.87元计算,鞍钢认购权证按照2.4元计算,权证给两只基金的净值分别带来了1.7%和1.5%左右的净值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QFII大举增持G鞍钢具有特殊性,今年第四季度鞍钢新轧H股价格要比对价后的A股价格高出10%以上,上周比价有所降低但仍然有8%以上。根据QFII惯用的“A+H”投资方法,QFII一般会大举增持这类上市公司的A股股票。

  某熟悉QFII操作手法的消息人士透漏,有一些QFII的海外客户做空鞍钢H股,同时做多鞍钢A股,采用对冲基金常用的手法进行投资。也有一些QFII的海外客户采用减持鞍钢H股,增持鞍钢A股的组合操作。

  此外,有部分基金和QFII一样积极抢权G万科和G鞍钢。资料显示,基金银丰、南方避险增值基金等万科转债十大持有人都已经转股,基金丰和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都是在鞍钢股改表决时首次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