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粤万年青(30111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深耕大健康产业核心领域,以中医药为核心,同步拓展医疗及健康消费品业务。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传统文化精髓,其传承发展源远流长。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医药既是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资源,也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凭借"防治结合"的独特模式和"未病先防"的健康干预理念,在慢性病管理、亚健康调理及康复保健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持续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国家从战略层面持续完善中医药发展的顶层设计。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的实现,深入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与传统医学创新发展、完善监管的政策文件与措施,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如:
2025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全面提升中药质量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两大目标。文件提出五大核心举措:强化全链条质量管理、提升标准体系、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完善监管机制以及优化政策环境,旨在构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支撑。
2025年3月2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实施2025版《中国药典》有关事宜的公告,新版药典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对中药饮片标准体系进行系统性升级,涵盖品种收载、质量控制、安全性要求等多方面变革,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2025年4月7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十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培育和发展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其中,在引导健康产业多元发展方面,支持发展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在宣传推广健康理念知识方面,积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营养指导、药膳食疗等活动。
2、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仍为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秉承“用心守护人类健康”的使命,坚持创新驱动,以药品为核心,另外重点培育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健康消费品两大业务板块,构建“中药+”发展格局,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致力于构建覆盖“预防-诊疗-康复”的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
3、公司的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致力于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重点打造古代经典名方、医疗机构制剂、仿制药、创新药及重点品种二次开发等的专业研发平台,围绕公司战略核心领域投入,目前建有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与汕头大学进行产学研战略合作,立足核心优势,统筹推进各平台协同发展。此外,公司根据对行业趋势的研判,以市场需求、公司战略为导向,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委托研发等多种研发模式,聚焦核心治疗领域,构建短、中、长期的产品管线布局,为公司未来产品多样化、梯队化、持续化且具有技术壁垒提供了战略保证,不断夯实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基础。
(2)采购模式
公司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全面统一负责公司研发、生产、经营所需物料、物品等对外采购工作,保证公司研发、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研发、生产、经营计划确定中药材、原辅材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试剂耗材、办公用品、物品等采购方案,采购部严格执行采购订单及采购付款管理等制度和流程进行采购,合理控制物料采购价格、库存,降低资金占用。针对中药材大宗交易,公司结合中成药、中药饮片的生产计划以及预计交易需求量,通过对产业链的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各种药材的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按照公司库存情况进行机动灵活、科学合理的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公司采购成本,实现专业化的采购管理模式。
(3)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执行GMP规范组织产品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计划管理,根据销售计划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将销售与生产等环节紧密联系,实现从销售到生产的信息优化和共享。销管部根据各事业部提供的各产品年度销售预测以及分解的月度销售计划,综合近3月销售情况及实时库存情况,制定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和进度要求的生产主计划并下达给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每月核对物料产品库存量、根据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的匹配度,依据任务优先级安排车间进行生产。生产各车间严格执行生产技术部分解计划,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范组织生产。质量管理部做好来料质量控制、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控制;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良好运行。
(4)销售模式
公司药品的销售模式主要采取“经销分销+直营”相结合的模式。经销方面:公司成立一、二、三终端及商务的销售队伍,依靠专业学术推广队伍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推广活动,从而提高公司医药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同时在全国或部分地区进行精细化招商,由经销商为公司提供分销配送服务,公司为经销商提供学术支持,通过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实现对医疗和零售终端的覆盖。直营方面:通过与国内上市龙头及头部连锁药店合作销售,业务覆盖至各区域城市主流门店,公司市场部向连锁药店店员开展专业培训、部分门店开展患教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公众健康知识等活动,形成品牌影响力,确保产品销售持续健康成长。为顺应互联网时代医药行业变化,公司倾力打造集药品直采、经营赋能于一体的“F2B”自有平台——万药直采,我们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精品·专销·直供”为理念,通过大数据应用为基础,构建标准化、智能化高质量稀缺精品中成药F2B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好产品。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78.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0.63万元,增长1.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22.4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32.87万元,下降147.83%;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74.2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30.02万元,下降225.53%。
报告期内,公司利润下降主要受新拓展的“两翼业务”仍处于市场培育期的影响,阶段性投入导致成本显著增加。具体包括:①新业务板块拉低营业毛利以及受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影响,合计减少利润690.45万元;②新业务拓展导致管理人员薪酬及差旅办公费增加428.25万元;③新增场地租赁导致装修费、租赁费及相关融资成本上升,合计增加费用398.51万元。除此之外,因公司新增对外投资导致可理财的闲置资金减少,本期理财收益同比减少314.47万元;同时因长账龄应收账款占比提高,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213.5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大健康产业,通过深化内部资源和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以药品为核心,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健康消费品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体系。具体经营业务板块情况如下:
(1)药品业务
报告期内,中成药业务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药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110.85万元,同比上升7.62%。其中,参芪降糖片因集采中标,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71%,实现销售收入5855.63万元,同比上升1.51%。
(2)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业务
公司通过独资设立或与知名成熟医疗品牌合作投资的形式,进行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领域的布局,并在汕头市核心区域打造“万年青国际医疗港”。医疗港业务涵盖母婴护理、全科医疗、睡眠医学、健康管理、中医康复理疗、药品零售等。报告期内,医疗港各业态仍处于市场培育期,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收922.05万元。
(3)健康消费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健康消费品业务主要包括中药饮片及燕窝等健康食品,实现销售收入351.17万元,虽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较低,但中药饮片已形成规范化生产能力和质量认证资质,并拓展有450个中药饮片品种,与现有业务形成研发协同、渠道共享和品牌联动,显现产业链协同价值。
公司现拥有101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32个为原研首创产品,10个产品为独家品种,4个产品为独家剂型,16个产品列入国家基药目录,38个产品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主要产品线聚焦胆道类、降糖类、心脑血管类、感冒类、补益类等中医优势领域。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面对医药行业加速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公司立足稳中求进发展基调,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深度融合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耕核心业务优势,同步延伸产业链与创新链布局,积极培育新兴增长点,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双轮驱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历史优势
作为拥有130余年发展传承的岭南药企,“万年青”品牌于2024年成功入选“中华老字号”名录。公司依托“守正创新、品质为魂”为发展基因,在胆道疾病、糖尿病防治及补益类三大用药领域建立了专业品牌认知。百年匠心积淀形成“国家银质奖-省科技进步奖-高新技术产品”的多维认证体系,奠定中医药行业标杆地位。
2、产品多元优势
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公司已构建起具备竞争优势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公司现拥有101个国药准字号产品,涵盖片剂、硬胶囊剂、注射剂、丸剂等11个剂型,产品线覆盖胆道类、降糖类、清热解毒类、妇科类、补益类、儿科类等13个治疗领域,消费群体广泛。其中32个原研首创产品、10个独家品种及4个独家剂型形成差异化优势,16个基药目录产品和38个医保目录产品构建成“独家品种驱动、基药品种托底、医保品种放量”的三维产品体系。此外,公司健康消费品板块中,中药饮片已拓展至450个品种,进一步打通“中药饮片-中成药”协同链条,为不同层级的医疗市场需求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3、质量体系优势
公司始终以质量为核心竞争力,构建起贯穿研发、生产、质控的全链条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起草及参与起草的多个产品、中药材质量标准被纳入《中国药典》《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等权威法定标准体系。公司严格遵循GMP规范打造现代化生产厂房,构建完整的GMP标准化管理流程。针对核心品种建立严于法定标准的内控体系,根据各级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显示,公司多款产品质量指标均高于法定标准。公司产品已形成“国家级认证-省级荣誉-技术认定”三级认证体系,消炎利胆片、石淋通片、脑力宝丸荣膺象征国家质量标杆的“国家银质奖”,妇炎平胶囊、胆石通胶囊、苦木注射液凭借独特组方获评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9个产品荣获“广东省优质产品奖”,4个产品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8个产品入选“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名录。公司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经数十年的推广与使用,产品质量稳定,疗效显著,市场认知度高。
4、工艺技术优势
公司始终坚守“古法传承+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理念,在完整保留传统炮制工艺与经典配方的同时,全面推进中药生产的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升级。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成功将真空低温履带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离心喷雾干燥技术等创新工艺应用于生产体系,形成传统工艺精髓与现代科技优势互补的创新集成。报告期内,公司新增1项授权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在中药现代化制造领域的技术储备。
5、渠道网络优势
公司持续优化营销体系,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网络,精准匹配多元化产品布局。在专业医疗市场领域,通过创新学术推广模式,在医疗机构端建立专业化学术营销体系,持续提升专业推广能力,强化品牌学术价值。针对基层医疗市场,采用“学术赋能+本土化运营”策略,通过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与适应性营销模式,夯实处方药渠道下沉基础。公司目前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在重点城市群建立公司直控营销团队,产品终端覆盖医院、基层诊所、药店等多元化渠道。通过优选省级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分级经销商管理体系,借助区域优质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实现终端网络深度渗透与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在直销体系建设方面,形成“电商平台+自营渠道+战略直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线上通过主流电商平台及自建数字化营销系统触达C端用户;线下通过新零售事业部与全国性连锁药店建立战略直供合作,在核心连锁终端实施重点产品专区陈列、专员推广等深度合作模式,有效提升品牌终端影响力。
6、中药材供应链优势
在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业务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公司依托深耕行业构建的成熟采购网络与高效的供应链整合能力,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中药材采购及销售业务。在质量控制方面,充分发挥多年的专业积淀,建立从道地药材溯源到质量分级管控的全流程质保体系;在运营策略上,依托市场行情监测系统实施动态定价机制,通过价格趋势预判制定科学采购计划与弹性销售策略,有效平衡供需波动风险,强化中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持续提升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