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东山精密(002384)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在本报告期内无重大变化。
公司致力于为智能互联、互通的世界研发、制造技术领先的核心器件,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互联解决方案。主要从事电子电路产品、精密组件、触控显示模组、LED显示器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工业设备、AI、医疗器械等行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利用完整的业务链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行业领先的综合服务,从而不断加深与客户的合作深度和粘性,实现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行业内全球领先的优质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
公司主要产品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以客户订单为基础,通过分析客户订单的产品需求量,结合自身产能、原材料情况制定生产计划进行量产,并最终实现交付。
(3)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在电子电路领域,根据Prismark的研究报告数据,以收入规模计算,公司连续多年柔性线路板(FPC)排名全球第二,PCB排名全球第三。公司在电子电路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质量控制、智能工厂管理等能力,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电子电路客户主要为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客户资源较好,竞争实力突出。
在精密组件领域,公司是综合规模较大的专业精密组件供应商之一,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和通信设备等领域相关结构件产品,主要服务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厂商,行业竞争力较强。
在触控显示模组、LED显示器件领域,公司是国内触控显示模组和LED显示器件领域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公司在车载显示模组以及中大尺寸消费电子显示模组领域整体实力突出,随着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的持续推进,公司触控显示模组业务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为驱动企业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能源汽车上游供应链中,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能为新能源汽车客户提供PCB(含FPC)、车载显示屏、功能性结构件等多种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目前公司新能源业务在产品策略、技术积累、客户拓展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效。未来,凭借多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公司将进一步加深公司与客户的合作黏性,强化供应链协同价值。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客户优势:拥有国内外优质的客户群
多年的耕耘,公司已获得行业内全球顶尖客户的青睐,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司新客户的开拓能力,助力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得到客户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司深化与现有龙头客户的协同创新并布局新兴领域。公司丰富的客户群体,涉及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多个行业,能为公司抵御不同行业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影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优势:理念先进、体系完备、执行高效
公司秉承“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企业精神,实施“规划统筹、业务放权、平台支持、监管集权”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各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公司集团化管控能力持续成熟、全球化运营框架逐步成型,为业务规模化扩张与跨区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的管理团队拥有先进制造业管理实战经验和开阔国际视野,对所处行业趋势和发展机遇拥有较为精准的战略预判力和决策魄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强。在跨国并购重组整合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理念,将企业文化、商业模式成功植入被并购重组标的,不断提升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综合价值,助力标的公司快速取得较好的经营绩效。公司通过以人为本的组织变革,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匹配业务需要,蓄积企业发展人才,构建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三)产品优势:横向多品类,纵向一体化
近年来,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和内生发展相结合的方式,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不断调整和优化战略的聚焦,持续导入能带来新利润增长点的优势产品。公司产品线横向已形成了涵盖电子电路、光电显示、精密制造三大板块,能为消费电子及新能源客户等行业客户提供多种智能互联互通领域基础核心器件。在电子电路板块,公司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头部企业之一。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的车载FPC、液冷板、电池壳体等产品已在行业中建立起优势地位。此外,公司还积极发挥各业务板块在研发、技术、供应链、产品和市场等方面的协同性,整合内部资源,通过对行业的前瞻性研究和开发,积极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四)技术优势:坚持科技创新能力是第一生产要素
公司将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参与行业领先客户的先期开发,紧跟技术前沿,现已形成完备的研发体系和高效的研发机制,建立了一支专业水平突出、行业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全球化研发团队。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制程等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探索智能互联互通领域核心器件的制造工艺前沿,为服务未来的创新业务如AI、AR\VR、IoT等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推进产品技术提升的同时,公司也高度重视生产技术创新升级,两化融合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全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
(五)规模优势:以规模促发展,以协同促效益
目前公司合作的客户均为国际国内知名的高科技公司,采购量大,对产品交付要求严格,对供应商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要求较高。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现已发展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智能互联互通核心器件提供商之一。公司产能规模较大,能够满足下游大客户规模化的采购需求,形成良好的规模优势。公司的规模优势一方面有利于通过较强的采购议价能力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公司逐步建立起来的全球化采购能力,可以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有利于公司与竞争对手形成差距,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六)国际化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公司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持续加强对行业优质资源整合。近年来,公司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不同职能的运营机构。公司双轮驱动的战略主线,全力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为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加快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已取得较好的拓展。公司海外人才力量持续加强,国际化运营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这将有利于构建企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积极应对复杂的竞争环境。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抢抓电子电路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并继续保持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竞争优势,积极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客户拓展。通过不断提质增效,带来了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为新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去年以来,AI技术的突破将加大云厂商对算力数据中心的资本性支出。受益于此,数据服务器的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并给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公司充分发挥在电子电路、精密制造等行业积累的技术和能力,快速启动高多层线路板新产能的规划,同时抓住AI服务器的市场机遇,积极推进对索尔思光电的收购,切入光模块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21%。2025年1-6月,公司主要工作如下:1、以产品能力筑基,强化创新引领
公司始终坚持以产品创新为企业核心驱动力,保持研发费用的投入及前瞻性的研发布局,通过有规划性的新行业拓展,并保证设备产能的技术先进性,不断培育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满足行业和客户需求。
2、构建运营协同,增强经营效益
公司通过深化流程管控,构建高效的内部协同机制,有效增强经营效益。坚持稳健经营,确保各项财务指标质量健康及现金流充足。以数据治理为抓手,依托领先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不断提升公司的智能制造水平。
3、组织变革与成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实施“引育并举”的举措,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持续投入。一方面,通过“长青计划”引进优秀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储备;另一方面,积极优化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为企业打造一支充满活力、高效协作的团队,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4、拓展新领域,赋能多元化发展
公司在稳步提升消费电子业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能力和优势,集中内外部资源,逐步拓展新的领域和行业。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持续稳定提升,并拥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上半年,公司启动了对法国GMD和索尔思光电的收购,新业务的加入将会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