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ST泉为(30071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聚焦新能源光伏主营业务发展战略,持续深耕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领域,专注于异质结(HJT)电池组件、EPC总包、电站运维等的技术研发、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旨在为全球光伏系统提供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及定制化、可靠、卓越、可持续的一站式智能化能源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效异质结(HJT)电池组件制造商和清洁能源服务商。
自2022年转型布局光伏新能源领域以来,公司先后在山东枣庄和安徽泗县投资建设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公司光伏新能源板块主要业务为高效异质结(HJT)电池组件、EPC总包、电站运维等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为一体的产品系统集成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的EPC建设等。凭借着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等优势,公司先后成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并荣获“2023中国品牌500强”、“中国好光伏2024年度新锐企业奖”、2024年度第十二届“光能杯”光伏行业“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光伏组件企业”和“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场景化产品”等奖项。公司是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760W+俱乐部成员之一,通过与10余家异质结光伏企业共同探索异质结行业发展、市场政策及技术新方向,为公司在光伏异质结领域的发展赋能。截至目前,公司在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取得了30多项专利,同时,公司的光伏产品也先后获得了德国莱茵TUV产品认证、欧盟CE产品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太阳能产品认证以及TüV南德权威认证。
公司是典型的制造类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在完成电池片、玻璃、边框、胶膜等原材料采购后,经过一系列连续的生产步骤,制造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核心产品,进而将产成品销售给下游集中式或分布式光伏电站企业、经销商或分销商,从而实现业务收入及营业利润。公司经营模式如下:
①研发模式
公司技术研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出发点,成立了独立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研发中心,采用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体系,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导入五个阶段。公司研发体系整体流程明晰,建立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生产—市场开发及应用”于一体的研发流程,推进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工作高效开展。
公司目前已经搭建了完整的技术研发团队并积极布局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研发,围绕高效异质结(HJT)电池及组件降本增效,制定了“硅片薄片化”“光转膜”“叠层TCO技术”“0BB技术”“双面微晶技术工艺”“银包铜金属浆料应用”“钙钛矿叠层”“靶材少铟化”“设备国产化”等多项降本增效实施路线,以助推实现高效异质结(HJT)电池及组件规模化生产。
②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池片及其他生产主副辅材和配件等,总体采用“以销定采”的原则进行采购,针对光伏电池片等重要原材料,公司一般通过与供应商签署中长期采购协议或战略采购协议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依据销售订单和生产计划确定季度或月度采购计划。同时,公司对部分常用或关键原材料策略性地保留一定合理库存;针对常规材料或辅材等,公司通过定期实施招投标来保持供应商的竞争性,以此应对采购价格波动风险,控制采购成本。
③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为自主生产,建立了“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目前公司已在山东生产基地和安徽生产基地投建了太阳能光伏组件车间,设立生产运营部门组织实施生产计划。根据客户订单和对市场行情的预判提前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及时制作生产计划,保障客户所需产品的按时交货,同时,公司根据生产和销售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的安全库存标准,有序排产。
④销售模式
目前,公司对外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各种不同功率的光伏组件,公司将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的销售策略,销售客户主要面向国内外集中式或分布式电站客户。直销模式下,公司主要通过行业交流、展会宣传、技术服务、同行推介等方式扩大行业影响力,获取商业机会,通过商务洽谈与客户签订合同后进行生产及交货。从初期接洽客户需求、项目竞投标,到评审签订合同、合同执行、生产交货,至跟踪验收、售后服务,公司制定了规范完善的销售业务流程,贯穿售前、售中和售后。
在上述经营模式下,公司现阶段主要产品为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电站EPC工程建设。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不断创新的研发实力
公司对研发团队的建设十分重视。泉为科技研究院以HJT、钙钛矿技术创新和发展为目标,积极展开与各大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包括与南开大学共创实践基地,与东北电力大学携手共建“智慧绿色能源创新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创建“海洋光伏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以及“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在公司良好的技术创新及研发机制下,公司已具备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新品产业化能力。目前,公司在光伏新能源领域拥有30多项专利,公司的光伏产品也先后获得了德国莱茵TUV产品认证、欧盟CE产品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太阳能产品认证以及TüV南德权威认证。
2、扎实稳定的生产能力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山东枣庄和安徽泗县两大生产基地,分别于2023年、2024年建成投产,设计产能4GW,基地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成熟的工艺路线,资深的管理团队,为公司产品的产能及质量奠定了敦实的基础。
3、可靠兼顾适用性的产品系列
公司开发了两大类大功率产品——“泉耀”系列与“虎鲸”系列,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可以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形成的原辅材料适应不同环境的差异化,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其中,“泉耀”系列主要针对陆地场景设计和生产。产品功率范围420W至750W,应用场景覆盖分布式户用屋顶、工商业屋顶、大规模地面电站、荒漠光伏等场景。作为面向海上光伏市场的旗舰产品,“虎鲸”系列采用最新开发的玻纤增强聚酯复合边框,力学性能优越,动载性能好。采用双层镀膜玻璃+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边框,可通过盐雾最高8级测试。采用丁基胶+高阻水硅胶封装,抗水透能力提升10倍以上。此外,组件还具备降低水汽透过率,有利于抵御各类水域、降雨和湿气的环境。2024年2月,“虎鲸Ⅻ”系列通过了南德权威认证,最高功率可达742.7W,在实测中,“虎鲸Ⅻ”系列已实现最高功率达752.3W。
4、完善且可长效运转的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制定了科学、严格、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了在技术和管理关键环节精细化管理和及时回溯改进的质量控制系统。同时公司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概念,为此还构建了供应商动态评估与控制体系、产品物流品质控制体系以及顾客满意与投诉控制体系,实现了从供应到产品出库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基于上述体系的建立,在质保方面,公司为光伏产品提供25年产品质保以及30年功率线性质保。
5、优秀的销售团队及强大的销售能力
公司以业绩目标为核心,强化销售团队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洞察适时调整营销战略、战术,深度挖掘客户痛点,精准匹配产品/服务价值体系,建立长期信任关系并制定了清晰的销售策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EPC项目顺利并网发电,组件销量达到2024年度销量水平。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