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兴发集团(60014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是一家以全球领先的精细磷化工为核心,致力于绿色循环发展的全球化运营企业。公司始终专注于精细磷化工发展主线,积极探索磷、硅、硫、盐、氟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条,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资源能源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关联产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当前正加快向科技型绿色化工新材料企业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包括磷矿石、特种化学品、农药产品、有机硅系列产品、肥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集成电路、汽车、建筑、化学等领域。
(二)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坚持精益运营、质量为本原则,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配备一流的生产设备设施和检验检测仪器,强化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持续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适用性水平;坚持效益导向,落实产供销一体化管控,统筹各项生产要素配置,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效益;大力开展质量提升工程,为市场提供卓越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磷矿石、煤炭、金属硅、纯碱、硫磺、甲醇等。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积累了一批优质供应商,同时加强计划、采购、制造、物流等全链条管理,着力提升供应商、制造商、仓储、物流、渠道商之间的协同水平;在业务操作方面,公司采购部门对原材料市场持续保持关注,并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动态优化采购方式,确保采购价格公平透明,科学合理。
3.销售模式
公司磷矿石、特种化学品、有机硅系列产品主要向下游厂家直接销售。农药、磷肥则采取了直销和经销两种销售模式:农药原药主要向大型跨国制剂生产企业直接销售,磷酸一铵主要向国内复合肥生产企业直接销售;农药制剂及磷酸二铵主要向下游拥有成熟渠道的经销商销售。
(三)主要产品行业情况
1.磷矿石
依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全球探明磷矿石基础储量约670亿吨,其中80%以上集中在摩洛哥及其它北非地区。我国磷矿资源排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已探明经济储量约32.4亿吨,但平均品位相对较低。国内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磷矿开采及深加工企业主要围绕磷矿资源聚集地分布。
公司在国内磷矿石行业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磷矿资源储量及产能居行业前列。截至目前,公司拥有采矿权的磷矿资源储量约3.95亿吨,磷矿石设计产能为585万吨/年,同时拥有处于探矿和探转采阶段的磷矿资源约4.10亿吨(折权益),其中桥沟矿业(全资子公司保康楚烽持股50%)拥有磷矿探明储量1.85亿吨,目前已取得200万吨/年的采矿权证;荆州荆化(保康楚烽持股70%)拥有磷矿探明储量2.89亿吨,目前处于探转采阶段;宜安实业(控股子公司湖北吉星持股26%)拥有磷矿探明储量3.15亿吨,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目前处于采矿工程建设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设计产能400万吨/年;兴华矿业(与万华化学合资成立,公司持股45%)已竞得远安县杨柳东矿区磷矿探矿权(该矿区推断资源量约1.56亿吨),目前处于探矿阶段。二是磷矿开采技术业内先进。公司与中蓝连海设计院、武汉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的厚大缓倾斜磷矿体开采关键技术,成功破解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厚大缓倾斜磷矿体开采难题,有效提高了回采率;开发出两步骤回采嗣后充填采矿技术和锚杆锚网锚索联合控顶技术,消除了矿山采空区的安全隐患;拥有重介质选矿、色选、光电选矿和浮选等磷矿综合利用装置,能够有效提高中低品位磷矿的经济效益。三是绿色矿山建设全国领先,截至目前公司拥有6个磷矿采矿权,其中5座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省级绿色矿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磷矿石总产量约为5970万吨,同比增加16.73%;今年以来,磷矿石价格相对稳定,28%品位磷矿石船板价格维持在960元/吨左右。
2.特种化学品
特种化学品属于高端精细化工产品,通常指技术含量高、产量小的化学品类,包含了特种聚合物、电子化学品、表面活性剂、香精香料、特种涂料、各类添加剂等主要类型。从细分的特种化学品市场看,特种聚合物、电子化学品、工业清洁品、表面活性剂、香精香料、建筑化学品这六细分领域大约占据了全球45%的消费份额,剩下主要的细分领域包括水溶性聚合物、石油化工催化剂、特种涂料、各类添加剂(包括食品、塑料、饲料、润滑油等各类添加剂),以及各类化学品(如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纺织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以及助剂等。
中国是特种化学品的最大消费国,占全球市场大约三成,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第二至第四大消费市场分别为北美(包含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西欧、日本。相对于大宗化学品而言,特种化学品行业受周期性影响相对较小,盈利性稳定且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几年特种化学品市场需求仍将稳定成长。
公司特种化学品主要包括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油田、水处理、医药、矿山等领域的多种精细化学品和助剂。
(1)电子化学品。
电子化学品是全球第二大特种化学品,是在电子元件和产品制造、硅晶片和集成电路(IC)、IC封装以及印刷电路板(PCB)的生产和组装的加工步骤中广泛使用的高度复杂的特种化学品。全球电子化学品先进技术主要由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掌握。随着我国全面推行“卡脖子”关键技术自主攻关,半导体芯片、显示面板等产业国内发展迅速,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国内集成电路及显示面板企业也积极导入国产电子化学品供应商,为国内电子化学品企业带来了良好发展契机。
公司控股子公司兴福电子经过10多年发展,目前已建成6万吨/年电子级磷酸、10万吨/年电子级硫酸、3万吨/年电子级双氧水、5.4万吨/年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以及2万吨/年电子级氨水联产1万吨/年电子级氨气产能,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产品质量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已实现中芯国际、华虹集团、SK海力士、长江存储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客户的批量供应。
目前兴福电子正在推进4万吨/年超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3万吨/年电子级双氧水扩建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微电子新材料产业发展动能。
2025年上半年,电子级磷酸、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价格总体持平,电子级硫酸价格受市场竞争影响有所下降,但公司通过产能释放、成本控制等措施,促使产品整体毛利率与上年基本持平。
(2)食品添加剂。
公司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食品级磷酸和磷酸盐,其中食品级磷酸盐产能超过15万吨/年,是国内食品级磷酸盐门类最全、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司在精细磷酸盐领域积累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多项技术荣获中国石化联合会、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参与了食品级三聚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多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2025年上半年,受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食品级添加剂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以食品级三聚磷酸钠为例,2025年1-2月,受原料黄磷价格下跌等影响,产品价格由0.98万元/吨下跌至0.95万元/吨,3-4月稳定在0.95万元/吨,5-6月,黄磷价格下行,带动产品价格下跌至0.88万元/吨。
3.农药产品
公司农药产品主要包括草甘膦原药与制剂、百草枯原药与制剂、24-滴、烟嘧磺隆、咪草烟原药等,其中草甘膦系列产品收入占农药总收入的比重超过90%。草甘膦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约占全球除草剂市场30%份额,草甘膦合成工艺主要包括甘氨酸法和亚氨基二乙酸法,国内企业多采用甘氨酸法工艺。2024年全球草甘膦原药产能约为118.3万吨,生产企业总计在10家左右,全球前四大企业产能占比超过70%,行业产能集中度较高,其中拜耳拥有产能约37万吨/年,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已将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列为限制类项目,未来草甘膦新增产能有限。中长期来看,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以及百草枯等除草剂逐渐退出市场,未来草甘膦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公司现有23万吨/年草甘膦原药设计产能,产能规模居国内第一,配套制剂产能10.1万吨/年。通过多年发展,公司掌握了先进的草甘膦生产工艺和环保治理技术,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全资子公司泰盛公司独家制定的草甘膦原药国际标准FAOSpecification284/TC成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标准评审并正式发布,为中国首家。
2025年一季度,草甘膦市场供应充足,下游按需采购,受部分企业低价吸单等影响,草甘膦价格振荡下行,至4月底下跌至2.31万元/吨;5月以来,南美地区订单大量下发,主流企业接单良好,市场供需结构转好,推动草甘膦价格持续上涨,至6月底上涨至2.5万元/吨。
4.有机硅系列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汽车、电力、医疗、新能源、通信电子等行业对有机硅材料的旺盛需求,我国有机硅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高性能化工新材料领域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行业权威数据统计,2017年至2024年,国内有机硅DMC表观消费量从89.32万吨逐步增长至181.6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0.7%。尤其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受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14.7%、11.1%和20.9%。目前国内外均采用直接法工艺,通过硅粉、氯甲烷合成,然后经过水解、裂解等工序得到环状聚硅氧烷DMC或D3、D4等中间体。中间体通过聚合,并添加无机填料或改性助剂得到终端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和硅树脂四个大类。2022年以来,我国有机硅行业多个新增产能项目相继投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国内有机硅总产能约320万吨(折合DMC)。
公司现有有机硅单体设计产能60万吨/年,配套110胶12万吨/年、107胶12万吨/年、密封胶6万吨/年、硅油5.6万吨/年、功能性硅橡胶6万吨/年(包含5万吨/年光伏胶、1万吨/年液体胶)、有机硅微胶囊500吨/年、功能性硅烷2500吨/年、有机硅皮革100万米/年、有机硅泡棉15万平方米/年等。
2025年1-3月,受上游单体厂协同减产救市影响,国内DMC市场价格由1.27万元/吨上涨至1.36万元/吨。4月,因单体厂库存高位,叠加关税增加等影响,DMC价格持续下跌,至4月底跌至1.11万元/吨。5-6月,受行业开工率上升以及下游企业需求疲软等影响,价格再度承压下行,叠加工业硅原料价格下跌,有机硅价格也随之进一步下跌,截至6月底DMC价格下跌至1.06万元/吨。
5.肥料
磷肥属于农作物的基础用肥之一,其中磷酸二铵对磷矿资源依赖性强,产业集中度高。国内磷酸一铵、二铵产能超过400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一半,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云贵川鄂”等磷矿资源聚集区。
公司全资子公司宜都兴发现有磷铵产能100万吨/年,配套湿法磷酸(折百)产能68万吨/年、精制净化磷酸(折百)产能15万吨/年、硫酸产能200万吨/年、合成氨产能40万吨/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兴发拥有复合肥产能40万吨/年。
2025年1-3月,受原材料硫磺等价格上升影响,磷酸一铵、二铵价格持续上涨,至3月底均达到4000元/吨左右;4月,下游复合肥市场春耕收尾、夏季肥推进缓慢,磷酸一铵价格略有下跌,至4月底约3900元/吨;5月,受硫磺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出口预期向好影响,磷酸一铵市场价格上涨至5月底约4000元/吨;6月,夏季用肥收尾,复合肥开工率下滑,磷酸一铵市场价格小幅振荡,6月底约3900元/吨。4-6月磷酸二铵市场价格整体变化不大,在4000元/吨左右。2025年1-6月,受国内出口政策影响,磷酸二铵出口数量锐减(1-6月累计出口59.9万吨,同比减少91.27万吨),国际磷酸二铵供应紧张,出口价格持续上涨,由1月的4500元/吨左右,上升至6月底约5300元/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化工行业持续承压,公司准确研判市场走势,科学统筹生产经营,积极抢抓市场机遇,有效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整体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6.20亿元,同比增长9.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减少9.72%。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湖北兴瑞100万米/年有机硅皮革、15万平方米/年有机硅泡棉,远安吉星5.3万吨/年黄磷技术升级改造项目、5000吨/年XF-A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新疆兴发3000吨/年四氧化二氮项目投料试车,进一步提升公司磷硫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同时兴福电子3万吨/年电子级双氧水扩建、1.5万吨/年电子级磷酸综合利用扩产项目,兴华磷化工3.5万吨/年磷系阻燃剂项目,远安吉星2万吨/年数据储存元器件专用次磷酸钠扩产技改项目、1万吨/年润滑油级五硫化二磷搬迁改造项目加速实施,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技术创新加速攻坚。上半年研发投入5.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0%,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首套乙烯法制备乙硫醇产线试车成功,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磷酸铁生产工艺持续优化,成本不断降低,实现扭亏为盈;磷酸铁锂成功突破三代半工艺,正在加快攻关第四代工艺,市场开拓取得显著进展;有机硅皮革质量逐渐趋于稳定,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研发力量持续补强壮大,专职研发人员超过500人,其中博士5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接近90%。新增授权专利68件,累计拥有1487件。
报告期内,公司资本运作精准发力。公司控股子公司兴福电子于2025年1月22日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深度释放兴福电子成长潜力,推动公司微电子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为深入构建企业-员工-股东利益共同体,公司高效实施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共计1355名核心骨干员工出资2.65亿元认购公司股票1308.33万股;同时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浙江金帆达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569.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2%,增持金额32995.69万元。通过持续优化融资结构,紧抓惠企政策红利,合理调度管控资金,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降低。
报告期内,公司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全面推进财务、生产、供应链、销售、办公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持续优化SAP、OA、WMS、LIMS、EAM、HSE、PMS等信息系统并深化应用,开展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升级和合同管理系统二期建设,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聘请德勤公司开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管理咨询,推进组织、流程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变革提升。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