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凌云股份(60048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
公司及公司下属子公司目前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及销售业务、塑料管道系统生产及销售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及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2.主要产品及用途
汽车零部件:主要涵盖金属零部件、非金属零部件两大类。包括汽车车身结构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配套产品、汽车尼龙管路系统、汽车橡胶管路及总成、汽车装饰密封件等系列,主要用于整车车身结构、管路系统等汽车部件的供应配套。
塑料管道:市政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塑料管道具有耐腐蚀、抗老化、导热系数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管网等领域,同时因其稳定的性能逐步取代了金属管道占据了行业主导地位。
3.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并持续优化,参照国内外先进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由供应链管理部门对供应商实行有效选择、动态考核和持续优化管理,逐步优化供应商资源,并在财务金融部、市场营销部、中央研究院等部门的配合下,实现了对采购成本和采购质量的有效控制,多年来已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2)生产模式
公司自主生产的产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运行,即公司主要根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对于技术含量较低、工艺较为简单的配件,公司发包给其他单位进行外协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和塑料管道以直销方式为主。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为国内外主机厂配套,塑料管道产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取订单。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的供货关系是根据主机厂的要求开发出配套产品,经审核通过以后再通过招标、议标等方式和客户建立起来的。通常在年初签订本年度销售框架协议,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据此,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区域布局主要围绕整车厂设厂以降低运输成本,有效地提高供货效率。公司的塑料管道业务主要直接针对具体工程,通过招投标获取订单。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坚持创新驱动
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全球竞争力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全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聚焦复合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电池壳、高强度轻量化安全防撞系统、低渗透低排放汽车管路系统、市政工程管道系统等领域,开展战略性、引领性、前瞻性重大技术项目协同创新与研究。
(2)着力开拓市场
在市场跟进上,以大客户管理模式为牵引,进一步强化对市场的集团化管控,形成了市场区域协作、资源区域共享、高效立体的市场运营体系;聚焦核心产品开发方向,紧跟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品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提高盈利能力。
(3)强化内部管理
在内部管理上,苦练内功,加快提质增效措施落实落地,推进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改善经营质量,提高产品生产和运营决策效率,以不断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推动发展、引领未来。
5.主要客户
(1)汽车金属及塑料零部件客户
主要客户是国内外主流车企和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商,包括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北美新能源头部企业、小米、stellantis、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长城、吉利、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东风日产、江铃股份、江淮汽车、上汽通用、上汽大通、长安福特、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上汽乘用车、北京现代、悦达起亚、广汽埃安、东风岚图、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光束汽车、北汽股份、赣锋锂电等。
(2)塑料管道系统客户
聚乙烯(PE)燃气管道系统:华润燃气、港华燃气、中国燃气、浙能燃气等;聚乙烯(PE)给水管道系统:首创环保、华衍水务、北控水务、肇水市政等;其他产品客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宁市天源给排水工程物资有限公司、常州金风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6.行业发展情况
(1)汽车市场数据及整体形势
2025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汽车国内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1.7%,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2025年1-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其中,乘用车国内销量1095万辆,同比增长13.6%,乘用车出口258.1万辆,同比增长10.3%,汽车出口正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新引擎。
2025年1-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其中,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83.7万辆和18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1.8%;客车产销分别完成26.2万辆和2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4%和8.7%。
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4.3%,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主力车型中,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高速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8.8万辆和44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1%和46.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7.9万辆和2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与31.1%。
今年以来,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具体来看,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新能源免购置税优惠面临退坡,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增长。不过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部分地区暂停汽车置换补贴等以旧换新活动需要密切关注,行业竞争依然激烈,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行业稳定运行仍面临挑战。综合研判,2025年的车市仍有望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全年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3290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乘用车产销量有望达到2890万辆,同比增长4.9%;商用车产销量有望达到400万辆,同比增长3.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达到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2)市政管道市场整体形势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工作将致力于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并将推进城市更新作为重要抓手。在此过程中,国家将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以及治理效能的提升。塑料管道作为城市燃气、热力、给排水等领域的核心材料,其行业规模庞大,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相关企业需紧跟国家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大技术研发与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耐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加速向功能化、系统化、高端化、智慧化方向转型升级,为产品赋能。同时,企业还应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产品特点,积极开拓新兴应用领域并拓展国际市场,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6,060.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61%,实现利润总额66,969.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95%,实现净利润56,512.7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32%,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3,296.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6%。
(一)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市场地位和行业竞争力
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持续强化品牌推广和内部资源协同,加大与主机厂的沟通,深化战略合作关系,聚焦优质客户持续开展客户高层商务互访。稳步落实市场开发“一区一策”专项方案,重点开发优质客户和优势产品,上半年累计定点新项目526个。其中,汽车金属板块定点项目161个,优质客户占比86.99%,保险杠、电池壳、热成型等优势产品占比89.97%。汽车管路系统定点项目365个,在稳固汽车领域冷却管路产品业务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并获得储能、充电站、数据中心等场景所需液冷产品订单。市政管道系统新增百万级以上销售客户26个,在燃气和给水领域成功取得多个集团客户和地方重点客户的年度入围或项目供货资格。
科技自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3.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7%。统筹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创新成果产出,积极推进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复评;组织开展11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复评工作。开展数字化产线升级,推进制造智能化,稳步推进凌云股份长春分公司一汽红旗电池壳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上海凌云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已具备工件数据采集、追溯及系统可视化管理;沈阳凌云BMWG78电池壳生产线建设,完成涂装线试生产,目前正在开发MES系统。
转型升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北奔重汽热管理系统进入量产准备阶段,成都重汽热管理系统进入样件交付阶段;机器人传感器项目,牵头联合攻关的“揭榜挂帅”任务取得实效,拉压力、扭矩力传感器产品已交付多个小批量订单,六维力传感器已完成设计,多项基础预研项目同步推进中,力传感器车间已建成专业生产线,完成产业平台建设方案;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开展了量产工艺研究、测试能力建设、供应链体系开发,完成了无人物流车转向系统设计,进入样机制造阶段。
(二)积极应对境外风险挑战,推动全球布局优化和境外企业运营改善
不断深化总部与外派经营团队的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国内外沟通对接顺畅,并针对德国WAG、墨西哥WAM实施个性化KPI考核激励方案,强化结果导向,确保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深入推进德国WAG扭亏脱困措施实施,主要生产单元运行情况向好,经营质量持续改善,减员进展顺利,人工成本同比大幅减少,连续两年获得保时捷A级供应商,具有优先新项目定价权。深入推进墨西哥WAM运营管理提升,完成管理体系搭建和核心部门基础能力建设,增资到位改善资本结构和负债结构,保障项目顺利量产,重点运营指标持续改善。摩洛哥建厂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商务部备案、公司核名和厂址选定等工作,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公司注册设立。
(三)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扎实推进国企改革,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双百行动”等工作安排,达到预期效果。保障公司规范运作,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确保公司治理合规;完成公司章程修订,由审计委员会承接《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职权。加强股东回报,实施完成2024年度利润分配及转增方案,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82亿元、转增股份2.82亿股;截至报告期末,凌云集团累计增持凌云股份4,005.58万元。股权激励第一期限售股份如期解锁,进一步激发核心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第二个限售期公司业绩考核目标也已全面达成。按计划推进全资子公司吸收合并,7月份已完成上海凌云科技吸收合并上海凌云瑞升,上海凌云瑞升注销。
(四)增强价值创造水平,扎实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
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和四大业务流程优化标准化,不断增强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研究制定提质增效行动措施,通过采购降本、节约融资成本、减免退税费、工装材料和设变追偿、设备调剂、合理化建议等多种方式实现降本增效。持续优化四大业务流程,优化采购供应链管理流程,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拓展推进策划管理流程和资源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建设。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凌云股份是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汽车零部件专业上市公司,下辖37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公司,分布于德国、墨西哥、印尼以及国内30多个省市和地区,其中与瑞士、美国、德国、韩国等合资成立15家中外合资公司。公司主导产品有车身安全结构产品、新能源车电池产品、汽车管路系统等,公司积极布局汽车流体控制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智能制造工程以及传感器、机器人智能关节及机械臂等关键部件研发销售以及相关业务。
凌云股份始终以全球汽车行业技术革新趋势与客户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创新研发优势,以及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成功推动汽车高强度轻量化安全防撞系统、热成型结构件、门槛件等核心产品的自主研发,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建立电池PACK机械验证实验室,系列化新能源电池产品实现了国内外联动同步开发;实现了汽车尼龙管路系统和橡胶管路系统的低渗透、低排放国际化标准;提升了装饰密封件等产品的核心技术地位;自主研发的高强钢变曲率成形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突破热成型材料激光拼焊技术,建成国内首条热成型全自动激光拼焊产线;联合国内产学研机构集智攻关,在焊接装备制造领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端系列压力成型装备递归式创新法与制造工艺及其应用”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公司入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机械500强”和“世界一流机械企业”双榜单。
凌云股份拥有高强度、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和全球高端客户资源,实现了由引进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促进了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国际市场与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丰田等国际高端品牌客户实现战略合作,国内市场实现与重点客户在高层次、宽领域同步设计、同步研发、同步验证的重点跨越。
凌云股份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全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聚焦新能源电池壳、高强度轻量化安全防撞系统、低渗透低排放汽车管路系统、市政工程管道系统等领域,开展战略性、引领性、前瞻性重大技术项目协同创新与研究。目前已形成以凌云中央研究院为主体,武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汽车安全结构技术研究院、热成型技术研究院、汽车管路系统技术研究院、市政管道系统技术研究院、欧洲分院为分院的1+7产品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专业研发能力提升和对分子公司技术支持力度,在高强度、轻量化、密封连接等工艺技术研究应用取得新突破,深化产学研融合,与行业先进科研生产企业(院所)实现战略合作。目前凌云股份拥有1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国家认可委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市政工程管道培训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个高新技术企业、4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个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个省级科技领军企业、1个双百企业。
凌云股份为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全面开展资源区域化整合,推动形成汽车管路、新能源产品、热成型产品三大专业公司加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五大区域运营架构,加强专业化经营,深化区域一体化管控,境内外市场、研发、运营资源协同效应不断显现。与此同时,以大客户管理模式为牵引,进一步强化对市场的集团化管控,形成了市场区域协作、资源区域共享、高效立体的市场运营体系;深化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着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以不断提升质量品牌附加值推动发展、引领未来。近年来公司扎实推进市场开发、产品开发、采购供应链、生产运营四大业务流程优化标准化,拿“好”订单、干好订单、交好订单,不断提高成本竞争力,提升经营质量。
凌云股份始终坚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构建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为建设“有技术、有品牌、有文化、有抱负、受尊重”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