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领湃科技(30053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主要业务情况
1、新能源业务
公司以“领湃新能源”作为新能源业务板块品牌,秉承“技术领先,澎湃动力”的宗旨,全方位布局新能源汽车、储能、工程机械三大应用领域,产品类别覆盖电芯、模组、系统集成,并根据客户需求积极向产业链延伸,开展储能、光伏配储、光储充一体化EPC等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市场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以领先的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环境下,公司整合资源聚焦毛利率较高的储能电池及系统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体系制度建设,绩效考核管理,不断优化公司管理架构,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加强和完善系统开发研发团队建设,持续开展产品研发,工商业储能系统241KWh、261kWh产品实现量产,以及集装箱储能3.354MWh产品开发完成,丰富了公司的产品体系;持续拓展储能电站储能系统设备销售、国内和海外工商业储能和家用储能设备,以及储能、光伏配储、光储充一体化EPC等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市场。
2、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
公司业务涉及表面工程化学品行业,主要产品包括涂镀添加剂与涂镀中间体等,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材料、涂料、建筑、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坚持绿色清洁、环保节能的研发理念,结合国内外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开发符合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持续推行ISO9001:2015、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二)经营模式
1、新能源电池业务的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管理体系。研发方面,公司拥有自主研发团队并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的合作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进行产品开发。生产方面,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公司产能以及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并对标行业,开展质量改善、精益管理,追求更高标准和更高质量的产品生产,持续提升产品优率,不断完善原料供应、生产管理、产品交付全栈式管理,确保高质高效交付产品。采购方面,公司已获得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并按照相关程序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和再评价。持续开展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分析,通过与核心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方式,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及材料成本优势。销售方面,公司聚焦储能及新能源综合服务,通过对家储、工商储、大储及光伏配储、光储充一体化EPC等新能源综合服务方向的市场开拓,拓宽更多市场渠道;围绕目标客户提供多应用场景的能源解决方案,致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2、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的经营模式
公司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涂镀添加剂、涂镀中间体等产品实现盈利。研发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在依靠公司研发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同时,通过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采购方面,公司在考虑市场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定价的方式购买生产所需原材料,通过建立稳定的采购体系,并建立与原材料采购有关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来保证公司采购的稳定性。生产方面,公司根据各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预测,在参考客户订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安排生产。销售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产品主要销售给下游涂镀生产加工企业和涂镀添加剂生产厂商,公司根据产品成本及期望毛利率拟定产品期望售价,并综合考虑不同的客户类型、客户规模、产品推出市场的时间等因素,对具体销售价格进行适度调整。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将继续受益于多个关键因素,推动新能源业务发展,同时也将不断努力应对挑战,以保持竞争优势。
1、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国家在能源、环保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引导将持续为公司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公司将充分利用政策支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定位,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实现业务的突破和增长。
2、储能业务市场潜力释放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的政策引导下,储能行业市场持续释放潜力。公司将积极响应政策,加大在储能电池和系统集成以及新能源综合服务领域的布局,满足多元化储能需求。随着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不断增长,公司将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储能业务市场的拓展。
3、技术创新驱动增长
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长寿命电池及系统集成产品的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和与高校等合作,紧密关注行业前沿技术,提升和强化技术优势,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4、持续改进的运营管理
为应对市场竞争和加快业务拓展,公司将继续加强内部运营管理,优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机制、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和回款管理。通过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建设各项举措,提升市场响应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紧密把握市场机遇,不断创新和进取,以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巩固并拓展在新能源电池及系统集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向产业链延伸发展光伏配储、光储充一体化EPC等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坚持以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为核心目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团队协同,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
(一)研发和技术优势。公司新能源电池业务研发已建成材料实验室、电芯实验室、PACK实验室、电化学分析实验室、性能测试实验室五大试验中心,同时建设了中试线可以快速实现前沿技术产业化;具备材料、电芯、模组、PACK及储能簇的独立开发测试能力。公司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不断丰富完善电芯、系统产品开发,包括280Ah、314Ah电芯产品实现量产,壁挂家储系统51.2V100Ah、堆叠家储系统51.2V280Ah、机架式储能系统25.6V150Ah&51.2V100Ah&51.2V135Ah&51.2V280Ah、工商业储能系统215KWh、233KWh、241KWh、261kWh产品实现量产,以及集装箱储能3.354MWh、5MWh产品,产品结构不断多元化、应用场景多样化,为产品差异化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二)产品质量优势。公司已经通过了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GB/T19001-2016/ISO9001:2015(通用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已通过:GB/T36276、GB/T31484、GB/T38031、GB/T31486国家性能及安全认证;电池指令、IEC62619、UL1973的性能及安全的国际认证;已获取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CB证书;UN38.3可安全海运及空运认证。
通过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等措施,实施严格的品质控制体系以及生产管理流程,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制程、产品出库、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监督及可追溯性控制、安全生产无事故,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和服务能力建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