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佳都科技(60072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佳都科技是中国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企业,提供从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到城市场景应用的全栈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专注城市群立体交通行业,赋能全球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治理。2025年是佳都科技站在“3x3”战略新起点、开启“引领发展期”(2025-2027)的元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9亿元,同比增长65.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是公司保持稳定的业务拓展与在手订单的交付,同时公司战略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股权价值上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所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323.98%,主要是公司持续稳定拓展业务,且在手订单保持高质量交付。
公司在“AI+大交通”领域持续深化布局,通过技术产品创新、业务场景落地、市场拓展和品牌生态建设等,巩固在智能交通主赛道业务的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紧抓人工智能与交通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持续深化“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技术优势,并发布交通行业首个国产操作系统——“交通佳鸿”操作系统,同步推出AI信控智能体平台、边缘智慧小站(信控版)等多款产品与解决方案,以自主可控技术路径实现城市立体交通全场景万物互联,全方位构建技术护城河。
(一)行业市场回顾与展望
顶层规划设计持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开启深度应用新篇章。2025年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技术迭代与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结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强调“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把安全可控提升至与产业发展同等高度。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举措,强调夯实AI基础、强化算力供给、统筹布局大模型及推动制造业落地应用,为AI交通场景落地提供清晰政策路径。赛迪顾问预测,从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在15%以上。在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从“技术驱动”迈入“价值驱动”的深度应用与高质量发展阶段。
数据要素与垂直大模型协同驱动,稀缺性锚点转向各行业垂直数据与资源。今年以来,大模型开源浪潮与算力成本下行叠加,算法壁垒迅速扁平化,稀缺性锚点转向各行业垂直数据与资源。2024年,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其中“数据要素×交通运输”被列为重点方向。2025年,交通运输部牵头制定的《“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已完成征求意见,提出“125N”总体架构,以“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和“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重大科技专项为两大基础支撑,围绕自动驾驶、具身智能列车等五大智能系统布局百大典型场景示范。在此背景下,实时交通流量、轨交运维日志等高质量场景数据成为垂直大模型训练与产业落地的核心资源。
基础软件生态加速成熟,开源鸿蒙成为关键驱动力。全球科技产业持续呈现出以开源模式构建自主核心技术的清晰趋势。在此背景下,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主导的开源鸿蒙(OpenHarmony)生态展现出强劲势头。据工信部发布,截至2025年6月底,搭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开发者超720万,上架应用与元服务数量超2.5万个,生态伙伴超450家,案例覆盖金融、交通、航天、医疗等10余个关键领域,开源鸿蒙生态正加速演进。近年来,存量交通设施智能化改造进程持续加快,既有线路更新改造需求显著增长,伴随智能化改造政策红利释放,全国既有线更新改造市场加速扩容。随着技术生态的进一步成熟,以开源鸿蒙为代表的基础软件将在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针对交通行业高可靠、强实时、多源异构设备互联等核心需求,在新建线路尤其是既有线更新改造项目的应用前景广阔。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佳都科技以“城市慧变得更好”为使命,长期致力于运用前沿科技为城市注入活力,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公司秉持创新精神,持续投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的研发,并推动科技成果的产品化落地。面向城市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广阔需求,公司聚焦“一个主赛道”(智能轨道交通和智能城市交通)和“一个辅赛道”(企业数字化升级),持续为城市的智慧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交通强国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坚定执行“技术产品化、经营属地化、业务国际化、产业一体化”的战略主轴,以AI为核心引擎、以场景为牵引,实现经营质量与核心能力的双跃升。截至目前,公司在技术产品创新、业务场景落地、市场拓展和品牌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一)经营情况分析
1、发布“交通佳鸿”操作系统,构建“数字底座+智慧大脑”技术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创新领域构筑起全栈式护城河。公司发布了交通行业首个国产操作系统——“交通佳鸿”操作系统,旨在从底层破解交通设备互联协议碎片化、数据孤岛化、运维低效等行业痛点,覆盖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两大场景的多项创新应用和设备需求,为后续全场景万物互联奠定坚实底座。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形成了以“交通佳鸿”为统一数字底座,以行业大模型为智慧应用大脑的双核驱动技术体系。公司持续关注DeepSeek大模型技术进展,并将其高效训练与推理技术融入自研的“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完成DeepSeek-V3及R1版本的适配验证,并已在轨道交通智能客服、城市交通信号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核心场景实现私有化部署,支撑广州、上海、合肥等10余个城市的智慧交通项目落地。
在这一技术体系的驱动下,公司不断丰富城市群立体交通各场景产品矩阵以及行业解决方案,推出AI信控智能体平台、边缘智慧小站(信控版)等多款产品与解决方案。
2、重大项目交付彰显履约实力,标杆案例引领行业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秉持高质量交付的核心理念,稳步推进各项目建设工作,成功交付了多个城市的重点线路项目。在广州,公司为广州地铁十号线、十二号线的建设提供了包含自动售检票、站台门、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及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在内的多项核心智能化系统及设备,圆满完成广州地铁十号线首通段、十二号线东西段全线开通初期运营交付;在南昌,公司深度参与新线建设,提供了站台门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多项产品与关键系统,成功助力南昌地铁1、2号线延长线开通初期运营;在宁波,公司承担了宁波地铁8号线一期的通信系统等建设工作,助力宁波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初期运营,为宁波地铁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3、战略布局开拓增长新空间,国际化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公司实施“深耕国内、突破海外”的双轮驱动战略。在国内市场,公司持续深化区域布局,中南总部项目成功落地长沙望城,并与西门子共建西门子Xcelerator产业生态西部中心,有效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一步夯实区域交付与产业协同能力。
在海外市场,公司依托峰会、合作等契机,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伙伴网络。报告期内,以东盟和中东地区为例,公司积极参与“第四届东盟轨道交通国际峰会”,与马来西亚铁路公司(KTMB)、新加坡地铁、沙劳越地铁公司及多家在马中资企业等重要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度交流,为深化技术合作与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公司随香港商贸代表团出访卡塔尔及科威特,出访期间,公司与汇丰亚太区、德勤中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与中东地区领先的电信及数字服务提供商Zain集团高层深入交流,围绕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为推进公司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大湾区企业高质量出海树立标杆。
为进一步推动公司“业务国际化”的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启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相关筹备工作,旨在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加快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及海外业务布局。
4、荣誉资质积累彰显品牌势能,战略成果获得高度肯定
公司凭借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贡献方面的长期积累,品牌影响力与社会认可度持续获得提升。2025年至今,公司在荣誉资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动力。公司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创新应用成果和生态链影响力,接连入选“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榜单”和广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榜单“最具市场价值企业榜”,一举斩获“2024年度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成果奖”三项大奖及“中国智能轨道交通领军企业”等称号,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云边端协同全栈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在城轨运维中的高效应用”荣获2025年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行业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多位国家及省市领导先后莅临公司调研,对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交通佳鸿”为代表的行业自主操作系统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二)下半年经营计划
为确保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公司迭代更新了下半年的经营策略:
1、持续迭代大模型技术,加快行业AI大模型技术应用落地公司将紧密关注大模型技术的前沿动态,深度吸收并融合先进技术,加速推进公司自研垂类大模型——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慧行大模型的迭代研发。公司将持续优化大模型技术体系,加大在多智能体、端侧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时空时序统一模型等关键领域的投入与创新,全方位构建公司的技术护城河。公司将积极推进业主联合创新机制,深入挖掘高价值细分场景,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商业落地。
2、持续投入交通佳鸿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商业落地闭环
公司将持续加大在交通佳鸿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致力于解决交通行业各类设备互联互通难题。“交通佳鸿”规划了多个分支版本,覆盖从小微终端、嵌入式终端到服务器等各类硬件环境。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推动交通佳鸿技术的商业落地闭环,与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运营企业以及相关技术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我们将通过试点项目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应用范围,确保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做实产品线经营模型,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将继续以产品线经营模型为指引,系统性地推进产品研发与规划工作,通过引入产品线经营人才、加强产品管理团队及运作机制、建立战区产品BP机制、加强产品激励考核等方式,全力推动公司自研产品的市场拓展与销售业绩增长。同时,公司将对关键产品线进行降本增效,通过优化产品设计、精简生产流程、提升供应链效率等多维度举措,实现产品标准化、易交付、易运维,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显著提升公司产品的利润空间和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深耕国内营销根据地,分步骤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地区打造为营销的核心根据地,不断巩固并拓展市场版图,提升根据地市场渗透率。为持续巩固全国市场,获取更多新签项目订单,我们进一步优化“战区+分公司”全国两级营销体系,强化市场布局与协同作战能力,加速推动新签订单落地。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将目光投向全球,分步骤、有策略地开拓海外市场,以点带面,通过在重点区域的突破,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树立公司的国际品牌形象。
5、坚持高质量项目交付,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
公司将全力以赴,科学调度,高效推进在手的智能轨道交通项目以及智能城市交通项目的交付工作,确保广州13号线二期首通段和14号线二期首通段、深圳6号线二期、成都17号线首通段、南沙交通大脑升级扩容及配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设等项目都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在项目交付过程中,我们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优化交付流程,强化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交付成果不仅符合合同要求,更要以卓越的品质超出客户的预期,从而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我们将严格落实“交付即离场”的原则,确保项目交付后能够平稳过渡,让客户能够无缝接手并顺利运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积累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声誉。
6、加强产业链战略并购与投资布局,全力推进H股上市
公司将积极把握交通行业洗牌机遇,通过加强战略并购与投资布局,聚焦轨道交通、城市交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推进业务整合,进一步巩固一体化智慧地铁产品方案的领先优势,完善智慧城市交通产品体系。与此同时,公司保持对重大技术产品创新的高度敏感性,紧密跟踪新技术、新产品革新趋势,提前布局前瞻性技术产品,为公司长远发展培育潜在增长曲线。公司将全力推进H股主板上市工作,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加快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及海外业务布局的落地。
7、深耕企业数字化升级业务,深化与交通主赛道融合
公司将继续秉持“大产品线与中小产品线协同并进”的业务策略和盈利模式,紧抓大产品线百亿级增值分销业务的机遇,进一步提升中小产品线的增值业务价值,实现产品线的全面发展与价值最大化。公司将紧密对齐厂商销售布局策略,加强行业营销能力,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在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将以专班的形式全力攻坚服务业务与交通主赛道融合,打造具有交通主行业属性的增值平台服务企业。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