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易实精密(83622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以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全球汽车行业知名一级、二级供应商,通过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公司引进高端装备、整合先进的海外技术和管理理念,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积累,形成了精密机加工、复杂冲压折弯成型、高速深拉伸、精密冲压以及激光焊接等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主要有高压接线柱、屏蔽罩;空气悬架用扣押环、支撑环;电磁阀壳体;各类嵌件、衬套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刹车制动系统、各类电子控制单元、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空气悬架系统以及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多个汽车子系统,并已成为泰科电子、联合电子、孔辉汽车、立讯精密、赫尔思曼、博世、大陆、伊维氏汽车等业内知名零部件厂商的供应商。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铜材、钢材、铝材等金属材料,主要从国内采购。公司通过审查与考核,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与主要供应商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公司生产计划员依据订单、产品的交付计划、生产计划,以及材料的库存、在途情况,编写采购申请单并向采购部提交申请。再由公司采购部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询、比价,确定供货方,签订供货协议。公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考核,将评价结果记录存档。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和库存备货需求安排采购和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计划工单安排生产、检验、最后包装交付至客户。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需通过供应商评审认证方可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客户对公司项目开发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人员技能水平、设备水平、设备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后被客户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单。公司销售部负责产品销售相关工作。公司的客户均为直接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厂一、二级供应商。公司直接客户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客户转介绍、客户集团内部推荐、依靠知名度获取、自主开发、合作方介绍等。
4、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基于客户的需求及市场信息而开展和组织研发工作。目前公司已形成以研发中心为核心组建技术研发平台的研发体系。研发中心针对公司研发计划进行课题研发,全面负责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可保证研发项目的有效性,使产品在技术性能上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公司设有机加工技术部、冲压技术部、自动化部,负责研发项目管理、机加工技术开发、冲压技术开发、焊接装配及自动化技术开发、研发资源管理及试验测试执行。
报告期期初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商业模式较上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
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经济局势、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公司紧紧围绕整体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目标,对内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对外加大市场开拓的力度,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密切跟踪行业上下游的发展动向,注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量产,同时侧重在研发设计、制造和检测等环节进行针对性、持续性创新。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537112.48元,同比增长6.57%,净利润33167675.65元,同比增长1.91%,期末资产总额538966681.32元,比期初增长了2.96%。公司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持续成长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生产管理、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的稳步发展。生产管理方面:随着各业务板块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深入推进降本增效战略,通过强化生产管理和精细化成本控制,优化工艺流程及管控体系,全面提升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营效率。
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拓展业务领域并积极开发新项目,不断优化客户群体结构,丰富客户类型,巩固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和研发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产品加工工艺的开发力度,注重以技术优势打造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研发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研发管理体系贯标认证。
内部控制方面:公司不断完善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职能,加强业务的风险管理,促进业务的规范发展。
人员管理方面:公司进一步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不断调整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二)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及确定所属行业的依据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的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的子行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3670)”。
(二)汽车行业总体概括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汽车行业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展现出强劲韧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产业链深度协同和技术创新引领重塑了汽车产业新格局,为全球汽车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128.20万辆和3143.60万辆,同比增长3.70%和4.50%,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其中,乘用车产销量稳步增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积极作用;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突出,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40.90%,其中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中国车企拓展海外市场的成效显著,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585.90万辆,同比增长19.30%,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销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5年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1万辆和259.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3%和10.7%,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4.7%。2025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产销增速较2025年1-6月分别扩大0.2个和0.6个百分点。
汽车产销依然处于稳定增长态势,随着国家支持地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提振汽车消费市场,推动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汽车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整车市场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购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千万辆,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需求激增;同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多地依托整车厂形成配套产业生态,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区域间的信息互通、资源互补,有效降低企业之间的运输成本,产业链竞争优势大幅提升。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技术并购等方式加速全球化布局。未来,随着智能化、轻量化技术深化及全球供应链调整,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在电动化与国际化赛道持续突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日益扩大,2024年中国乘用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40378亿元,同比增长5.75%,预计2029年中国乘用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52089亿元。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开始聚焦于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并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造车新势力快速崛起,也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我国优质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形成了一定的成本优势,结合对国内新能源整车厂商的本土服务优势,与国内新能源整车厂商形成了良好的配套关系。通过高端技术的革新以及突破,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已逐步加大进入国际大型整车厂商的供应链中。
从出口市场来看,202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到了93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8%,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质量认可和产业发展潜力的体现。未来,随着我国优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技术的进步、同步开发能力的提高,加之成本优势,将有机会在全球市场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