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钧达股份(002865)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6 18:38: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钧达股份(00286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

    光伏产业链涵盖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环节。公司聚焦于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通过向上游采购硅片,将其加工成电池片后,销售给下游组件企业。下游组件企业将电池拼接、封装制成光伏发电组件供终端客户使用。

    光伏电池属于光伏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光伏电池转化效率决定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影响终端电站发电量及投资收益。近年来,随着光伏技术不断进步,光伏电池转化效率持续提高,推动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不断下降。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已成为成本最低的发电形式之一。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光伏电池的技术升级不仅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的关键,光伏电池环节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行业变化情况

    1、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需求持续高增

    当前光伏发电已成为最具经济性的发电方式之一,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光伏需求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2025年上半年,光伏发电效率稳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刺激光伏需求保持高增长。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高达212.21GW,同比增长107.07%,再创历史新高。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在中性场景下有望实现655GW装机量,高场景下有望达到774GW装机量。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为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1.5°C温控目标,到2030年全球仍存在5500GW清洁能源装机的缺口,而其中预计80%将来自太阳能,全球仍需保持每年500GW-700GW的光伏新增装机,未来光伏需求持续保持高增长。

    2、中国光伏全球领先,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作为新能源大国,多年来立足“双碳”战略目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使命,已培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光伏市场,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连续11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凭借人才及技术积累、产业链配套等综合优势,光伏产业已成为中国代表性优势产业,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竞争中具备领先竞争能力。

    中国光伏产业已从粗放型规模增长的发展阶段,迈向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型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中国光伏企业更加聚焦光伏核心技术及产品质量提升,持续引领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升级。

    3、海外组件本土化浪潮,催生电池需求旺盛

    光伏发电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重要能源生产方式之一,海外光伏需求持续火热。除传统欧美等新能源主要市场外,中东、非洲、印度等众多具备独立价值体系的新兴市场正逐步兴起,并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快速发展。同时,海外各国出于能源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就业等因素考虑,正逐步构建本土光伏产业链,海外组件产能已初具规模。如美国已形成超过50GW的组件产能,印度组件名义产能已超过100GW,欧洲已提出超30GW的本土组件制造目标。但受制于光伏电池高技术壁垒及对人才、研发要求较高等因素,海外光伏电池产能较为短缺,成为制约海外光伏本土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据兴证电新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产品累计出口规模达121.78GW,同比下降5.37%,光伏电池产品累计出口规模达41.48GW,同比增长43.13%。海外电池产能缺口促使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出口增速远大于组件产品出口增速。中国光伏电池企业有机会凭借电池技术领先优势,一方面通过电池产品海外市场销售的方式,服务全球组件客户,实现海外销售业务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海外先进电池产能建设的方式,融入海外本土产业链之中,面向高附加值海外市场,深化全球市场服务能力及电池产品供应能力,获得企业发展新机遇。

    4、行业去产能周期进入后程,“反内卷”提升至国家战略行动高度

    受制于过去几年全球光伏需求高增长,产业链各环节规模持续扩张影响,中国光伏行业链呈现阶段性供需错配局面,行业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去产能周期,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化出清,大批中小规模及竞争力较弱的光伏企业陆续关停、倒闭退出市场,行业内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出清,目前行业去产能周期已进入后程。

    2025年上半年,在上一轮以行业自律为主的“反内卷”行动基础上,供给侧改革及“反内卷”政策持续升级,相关国家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并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的治理方向;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总局研究起草《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将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行为定性为违法。在此基础上,行业内各企业积极响应,落实会议治理精神,加速推动各环节产能整合与价格自律的相关措施落地实施,目前光伏产业链价格正在不断修复。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市场化落后产能出清及政策引导,光伏行业供需关系逐步迎来改善,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将逐步提升。经过此轮行业产能出清调整,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优化光伏行业竞争环境,助力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公司作为光伏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受益于技术领先及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实现盈利恢复及持续增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专业化光伏电池厂商,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光伏电池研发、生产与销售,至今已发展成为全球光伏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具体而言,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如下:

    (一)行业稀缺的专业化电池厂商,专注光伏电池技术核心环节

    当前光伏行业已从产能规模扩张为核心的粗放型发展阶段,迈向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型高质量发展阶段,光伏企业的竞争将表现为光伏电池核心技术的竞争。公司成立多年来,始终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聚焦资源专注光伏电池核心技术,在光伏行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公司凭借技术及产品领先优势,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2022年底,公司率先行业实现N型电池大规模量产,并完成N型技术全面升级迭代。公司拥有滁州、淮安两大N型电池生产基地,合计电池产能规模超40GW,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凭借科学的生产、制造及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电池产品成本行业领先,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受全球组件客户青睐。公司积累形成了一支以“技术引领-专业赋能-高效协同”为理念的技术型管理团队,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公司坚持“预研一代、中试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理念,时刻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发展,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并进行技术储备,以快速适应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变革,进而获得长期发展能力。

    在海外光伏需求不断增长且全球组件产能本土化趋势下,专业化电池厂商的价值不断凸显,公司是行业稀缺的专业化电池厂商,可充分利用技术、产品等优势,与海外组件客户合资合作,建设海外电池产能,填补海外电池产能空缺,服务于全球组件客户,获得新一轮海外发展机遇。

    (二)前瞻布局海外市场,A+H赋能全球战略

    着眼于海外高速发展的光伏需求,公司秉承全球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技术和产品优势,不断构建和完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具备全球化客户服务能力,公司电池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列的光伏组件企业,均是公司长期稳定的客户。在印度、土耳其等为主的海外市场,公司已发展成为海外市场排名领先的光伏电池产品供应商。公司正持续通过技术合作、产能建设、投资合作等多元化模式研究探索,规划布局海外高效电池产能,进一步融入海外市场本土产业链,满足不断增长的海外光伏市场发展需求。

    伴随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凭借A+H资本运作平台优势,有助于公司畅通国内外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整合各类股东资源优势,为全球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随着市场化产能出清进入后程、行业自律及政策引导不断推进,第一季度产业链价格及企业业绩一定程度上迎来修复;但受制于国内电价政策调整对国内短期需求的影响以及复杂多变的海外贸易政策的影响,第二季度产业链价格阶段性出现下滑,“内卷”式竞争依然存在,主产业链制造业企业大多数仍处于亏损,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经营业绩。

    面对行业形势的复杂多变,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于光伏电池核心技术环节,开展N型电池技术优化升级,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出清,持续降本增效;公司积极加强国内客户稳定合作,并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及海外产能建设,实现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从2024年度的23.85%大幅提升至51.87%;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港股上市,成为行业第一家A+H上市公司,助力公司全球战略。具体情况如下:

    (一)研发降本保持领先,N型技术持续升级

    2025年上半年,公司深耕光伏核心技术,持续对N型电池工艺技术持续优化升级,通过金属复合降低、钝化性能提升、光学性能优化、栅线细线化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化效率,降低非硅成本。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池平均量产转化效率提升0.2%以上,单瓦非硅成本降低约20%。

    技术储备方面,公司持续开展N型电池工艺升级及技术储备,通过新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满足市场对于高转化效率电池的需求,并致力于打造高性价比电池,提升终端电站发电量及收益率。公司中试TBC电池转化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TBC电池下一阶段的量产准备。公司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2.08%,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领先的研发组织与机制,保障公司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二)海外销售占比快速提升,海外产能多元化布局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践行全球化发展战略,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公司通过亚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客户的持续开拓及认证,不断构建海外销售网络,强化全球客户服务能力,最终实现海外销售占比从2024年度的23.85%大幅增长至51.87%。

    除电池出口业务市场拓展以外,公司也持续关注海外其他国家地区市场发展状况,不断通过技术合作、产能建设、投资合作等多元化模式研究探索,规划布局海外高效电池产能。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土耳其本土组件客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凭借电池技术优势,合作共建高效电池项目,满足土耳其及全球其他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光伏电池的迫切需求,填补区域电池产能结构性缺口,强化公司国际化产能配置能力与全球客户服务响应效能。

    2025年上半年,国际贸易形势及关税政策复杂多变,对公司海外投资进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于公司原计划的阿曼年产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公司将结合国际贸易、关税政策和海内外市场情况,充分评估项目收益与风险,审慎推进项目。

    (三)成功登陆港股资本市场,推动公司全球化发展

    2025年5月8日,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2865.HK),成为光伏行业首家“A+H”双平台上市企业。公司本次H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为12.9亿港元,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电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此次港股成功上市,使得公司融资能力及资金实力大幅提升,公司将凭借“A+H”资本运作平台优势,可整合各类股东资源优势,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为全球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未来,依托于“技术+市场+资本”三重优势,公司将持续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强化电池核心技术布局,加快海外产能建设落地,提升全球市场光伏电池产品供应能力及全球客户服务能力,助力公司实现新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钧达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