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润邦股份(00248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行业。通用设备制造行业是一个涵盖广泛设备类型、应用领域多元化的行业。通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主要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等特点。少数国际知名企业在高端装备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众多中小企业在低端设备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技术创新是通用设备制造行业的重要竞争手段。随着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通用设备制造行业,品牌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和品牌忠诚度等方面。在通用设备制造行业,渠道竞争主要体现在渠道布局、渠道管理和渠道创新等方面。国内通用设备制造行业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发达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国内企业在成本控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大规模生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在技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其他方面努力追赶国外企业。
通用设备制造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自动化和智能化是通用设备制造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许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作业。2025年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坚定攻关大模型,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随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在高端装备产品生产制造环节及产品终端应用场景中的广泛使用,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和发展,正推动高端装备行业及其下游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2)绿色化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通用设备的节能、减排、环保性能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不断研发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材料,降低设备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3)产业升级: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通用设备的性能、质量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用设备制造行业将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满足下游产业升级的需求。党的十八大首次完整明确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具体内涵,建设海洋强国需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壮大和筑牢海洋装备,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基础性技术,支撑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提出支持其安全健康发展,并配套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深海探测、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深海科技”被纳入新兴产业领域,是国家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深海科技”包括深海资源开发、深海智能装备制造、深海信息化等产业链条。深海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远洋运输环节,尤其是特种运输船,能够将设备装备运输到深海开展作业。我国在海工装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深海科技”将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4)出口增长: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正不断提高,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一方面,中国通用设备的性价比优势明显,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渠道,加强与国际客户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装备业务(具体主要包括物料起重搬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及配套装备等业务)。目前公司拥有5个装备制造基地,分别是润邦股份、润邦重机、润邦工业、润邦海洋以及润邦智装。通过多年经营,公司产品和服务已遍布海内外,在国际市场上已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家国际化的装备提供商,公司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哥伦比亚、芬兰、南非等国家均设立了子公司。同时,公司在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澳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建立了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目前公司拥有境外员工270余人。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今后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发展高端装备业务,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步伐,不断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工业装备制造企业。
公司高端装备业务主要实行按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公司的主要客户和合作伙伴包括芬兰麦基嘉集团、瑞典BruksSiwertell、荷兰GustoMSC、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德国Eurogate、印度阿达尼集团、新加坡港务局、阿联酋国家气象局、迪拜世界港口集团、丹麦马士基、丹麦艾法史密斯、法国法孚集团、法国Poma、摩洛哥马萨港、国家电投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宁波舟山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质量及服务深得客户信赖。
公司物料起重搬运装备业务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为客户提供集装箱码头起重装备、散料装卸及输送解决方案、船厂/堆场/工厂起重解决方案、海洋工程起重解决方案、多功能高效物料搬运机,目前处于物料起重搬运装备行业内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物料起重搬运装备领域已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拥有省级“特种起重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物料起重搬运装备品牌“GENMA”被江苏省商务厅认定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GENMA”品牌已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公司研发设计的“GENMA”品牌移动式港口起重机、气力式卸船机、埋刮板卸船机等产品满足了不同类型的港口、码头对物料起重搬运设备的需求,同时凸显了节能、环保、高效、操作简便等特点。公司“KOCH”品牌散料装卸及输送解决方案运用于各类矿山、港口、堆场等场所的矿石、煤炭、化肥、水泥等散料的装卸和搬运,产品主要包括堆料机、取料机、堆取料机、卸船机、斗轮挖掘机、带式输送机等。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化港口、码头的投资和建设,散料设备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品牌市场国际化,牢牢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拓展相关市场,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散料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
公司海洋工程装备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海上风电基础桩、导管架、海洋工程船舶(如平台供应船、海洋工程辅助船等)、海上风电安装作业平台、海洋工程起重机等。公司具备了为市场每年提供30万吨海上风电基础桩和导管架的产能规模,已跻身该领域领先企业序列。公司正积极推进实施海上风电装备业务“出海计划”,积极拓展海外相关市场,截至目前已完成首批海上风电基础桩项目出口日本市场。近年来,随着海洋油气开发活动逐步呈现活跃态势,带动相关海洋工程船舶需求的快速增长。目前,公司具备年产各类海工船舶和特种运输船舶不少于10艘的产能,公司将紧跟国家“深海科技”战略,紧紧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拓展海洋工程船舶相关市场,进一步加大相关投入,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把公司海洋工程装备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助力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公司船舶及配套装备业务主要指特种运输船舶、船舶舱口盖、船舶LNG储罐等产品。公司可为市场提供甲醇双燃料等新型动力化学品船舶,推动全球航运业实现绿色转型。船舶舱口盖主要包括用于集装箱船的吊离式舱口盖、用于散货船及多用途船的折叠式舱口盖、侧滑式舱口盖。公司自成立之初即开展舱口盖业务,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在相关细分市场优势较为明显。此外,公司一直积极拓展船舶LNG储罐等新能源装备相关市场,主要为市场提供船舶LNG储罐、LNG撬块等LNG清洁能源模块产品和业务,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和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基础理论突破、信息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需求拉动的共同作用下,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迅猛发展,呈现出加速突破、应用驱动的新趋势,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公司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人工智能的发展快车道,探索AI技术在公司产品应用场景中的实践,使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司现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公司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持续推动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子公司润邦海洋通过与通信运营商合作打造“五星级上云企业”,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决策分析和智慧管理,推动公司海洋工程装备业务的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润邦海洋与海工绘(苏州)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数字制造与数字化工厂管理平台,构建生产制造场景的数字孪生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此外,润邦海洋还自主研发了电能智能管理可视化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生产能耗和生产成本。子公司润邦工业围绕港口自动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对其核心产品轮胎吊、轨道吊、岸桥等港口集装箱起重装备加大研发力度,与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合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近年来润邦工业在港口装备自动化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同时获得多个港口码头的自动化设备订单和设备自动化升级改造订单。随着智慧港口时代的到来,港口码头对自动化港口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润邦工业研发并制造的港机产品将助力码头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效率化作业。子公司润邦重机持续提升装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注重智能化场景的应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焊接机器人、智能坡口切割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三)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推进落实2025年度内的各项经营计划,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展公司主营业务相关市场,努力扩大公司的产销规模,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同时积极采取各项成本管控措施,努力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3601.38万元,同比下降0.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01.01万元,同比下降6.11%。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市场拓展相关工作,持续扩大公司产销规模。子公司润邦重机获得包括单臂架门座机、刮板取料机、桥式抓斗卸船机、埋刮板卸船机、氧化铝气力卸船机、龙门吊、过驳吊机、甲板克林吊、抓料机、移动式港口起重机、固定式装船机、海洋抓斗挖掘机等产品在内的多个订单。子公司润邦海洋获得包括LNG不锈钢低温液罐、不锈钢化学品船、平台供应船、海上风电装备等产品在内的多个订单。子公司润邦工业获得包括摩洛哥港口物流企业MarsaMaroc旗下TC3PC码头和Nador码头、柬埔寨PPAP码头、柬埔寨码头、荷兰RST等在内的多个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产品订单和改造项目订单,同时积极推进拓展STS及RMG相关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践行“完美履约”的经营理念,多个订单产品于报告期内顺利交付客户。子公司润邦重机向客户交付大型龙门吊、移动式港口起重机等多个订单产品。由子公司润邦海洋建造的浮式码头、多套LNG不锈钢低温液罐以及多台套海上风电基础桩产品和项目成功交付客户,同时由润邦海洋承接的SPP40平台供应船等多个船舶项目顺利举行开工仪式,该公司所承接的相关船舶订单正按计划进入相关生产节点。子公司润邦工业于报告期内向客户交付多台套包括轮胎吊等在内的各类型港口装备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两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国际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在相关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持续推进人员团队建设、售后服务平台搭建、代理合作机构开发、市场开拓等相关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科技研发相关工作。子公司润邦重机推进研发第二代过驳吊设备通风系统,由其首制研发的新产品400T氧化铝气力卸船机在印尼客户现场正式带料测试,各项测试数据达到设计预期,此外,润邦重机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南通理工学院共同完成的“极端工况重质散料长距离高效输送装船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子公司润邦工业积极推进开发自动化RTG、双箱梁STS等新产品,同时由该公司研制的“A-RTG型41t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项目和“面向智慧港口的无人化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项目,分别通过了由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组织的新产品鉴定和科技成果鉴定。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业务和产品宣传各项工作。子公司润邦重机与润邦工业、润邦海洋联合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智慧港口暨智慧港航展览会,展示了公司智慧港口全场景解决方案。子公司润邦工业参加了荷兰鹿特丹2025TOC欧洲集装箱供应链展览会和浙江宁波2025海丝港口论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高端装备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和品牌优势
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基础。公司高端装备业务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两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个、“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四家。公司以技术研发为先导,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务实的研发态度,不断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性能,助力产品品牌升级,并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创新和知识产权。子公司润邦海洋通过打造“五星级上云企业”和数字制造与数字化工厂管理平台、自主开发电能智能管理可视化控制系统、引入焊接机器人等方式,不断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业务的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子公司润邦工业与合作方共同投资成立上海劢擎科技有限公司,为市场和客户提供港口智能化升级及运营服务,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主控制技术在工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致力于成为港口智能化服务供应商。此外,润邦工业还与天津大学、驭距科技、瞬动科技等单位保持密切合作,围绕港口集装箱起重机自动化和智能化展开技术研发,共同推进港口装备产业创新升级。
在企业发展历程中,公司在市场上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品牌日渐成型。公司现拥有两大工业品牌--“GENMA”和“KOCH”,“GENMA”为公司物料起重搬运解决方案品牌,涵盖船厂/堆场/工厂、海洋工程、散料装卸及输送和集装箱港口起重装备四大解决方案,“KOCH”为公司散料装卸及输送解决方案品牌。通过多年的市场经营,公司品牌已具备较高的市场知名度。“GENMA”品牌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同时获得了由江苏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颁发的“江苏名牌产品证书”。公司全球知名的散料装卸及输送整体解决方案品牌“KOCH”,拥有80多年的品牌历史,广泛应用于各类矿山、港口、堆场等场所的矿石、煤炭、化肥、水泥等散料的装卸和搬运。公司不断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为市场提供环境友好型以及高效节能型高端装备产品,致力于为相关市场的客户解决环境保护和能源高消耗的问题。
2、资质和认证优势
公司拥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等多类行业许可资质证书,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均已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同时公司已通过多家世界著名船级社的工厂认证和焊接工艺认证。公司不断追求生产制造工艺、质量控制、职业健康管理等环节的规范控制。
3、市场和客户基础优势
公司通过与芬兰麦基嘉集团、瑞典BruksSiwertell、荷兰GustoMSC、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德国Eurogate、印度阿达尼集团、新加坡港务局、阿联酋国家气象局、迪拜世界港口集团、丹麦马士基、丹麦艾法史密斯、法国法孚集团、法国Poma、摩洛哥马萨港、国家电投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宁波舟山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后续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公司积极建立并完善国际国内相关市场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市场和客户基础。公司高端装备业务整体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4、国际化优势
公司自成立之初即与世界知名企业展开深入合作,通过20多年的国际市场开发以及布局,积累了丰富的国外客户资源和全球化营销网络资源;公司已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哥伦比亚、芬兰、南非等国家设立了子公司,并在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澳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建立了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并逐渐形成一支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售服等领域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将有效助推公司业务的发展,助力公司成为国际化装备提供商。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