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上峰水泥(00067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水泥建材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多年来主要专注于从事水泥熟料、水泥、特种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近年来,公司充分应用已有资源向相关产业延伸,骨料、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成为公司重要新业务,同时公司正在向与建材产业链相关的“光储充”新能源、智慧物流等业务拓展升级。
2、主要产品及用途
水泥品种主要包括PO42.5级水泥、PO52.5级水泥和油井特种水泥等,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油井等基础设施或大型重工业设施项目,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农村市场,公司的混凝土和骨料也应用于上述各类建筑工程和建筑设施。水泥熟料是水泥的半成品,公司部分水泥熟料直接销售给水泥粉磨企业。
3、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总部为投资和战略管控中心、区域为市场经营中心、各个子公司为生产成本中心的运营管控模式,实现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运营模式。
水泥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区域性产品,其销售半径受制于运输方式及当地水泥价格,公司的水泥销售模式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同时公司正在通过自有电商平台和物流贸易供应链平台推广销售终端产品。
公司的主要原燃材料为煤炭、石灰石、砂岩等,并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公司主要原料均有充足储备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
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中国建材联合会认定的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百强企业,2024年度综合实力居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第100位;中国水泥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第6位,水泥熟料产能规模居行业第13位,中国水泥网公布的水泥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公司居第四位,成长竞争力居行业第三位。公司在浙江、安徽、江苏、宁夏、新疆、内蒙古、贵州、广西、江西等9个省份拥有约50多家子公司,具备水泥熟料年产能约1800万吨,水泥年产能约2000万吨,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十二条。2006年公司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60强企业。
(二)产业链延伸环保、新能源、物流业务
1、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固废是符合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产业升级的创新型环保产业,也是公司产业链延伸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公司子公司安徽上峰杰夏环保有限公司和宁夏上峰萌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和危废填埋场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怀宁上峰新建15万吨/年协同处置环保项目即将投产运行,系列环保项目可以解决周边城市污泥、垃圾和危废、固废等处置消化难题,通过对危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提升企业“碳中和”质量,在创造经济效益新增长点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公司的社会效益价值。
2、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决策,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双调整,公司通过布局光伏发电、储能、电卡充电站及“光、储、充、碳”集成智慧能源系统等新能源技术服务措施,提升水泥产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为耗能工商业企业及园区提供清洁低碳、安全稳定、便宜高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及相应光储充微网项目服务。
3、公司以子公司上融物流为平台,应用实体码头资源、物流工具资源及数据资源为主业赋能的同时,打造数字化物联平台,开拓智慧物联业务。
(三)股权投资业务
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针对科技创新领域企业项目进行新经济股权投资,近年来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持续积累,截至目前已投资25个优质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17亿元,成为与公司建材业务互补平衡的新投资业务板块。
(四)公司业务变化
公司在专注做好水泥建材主业的同时,结合内外总体环境形势,逐渐拓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智慧物流、光伏储能等相关产业,收缩和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适度开展了新经济产业股权投资业务,但目前水泥建材主业占营业收入比重仍超过80%,全年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主业业绩驱动主要受水泥和水泥熟料产销量、销售价格及生产成本的影响。公司主业分布在华东、西北、西南三大区域,各区域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周期性波动;供给端受供给侧改革和行业调控政策以及错峰生产、环保等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产品价格和销量对区域市场供需变化较为敏感;公司生产成本主要受煤炭、电力价格和原材料采购成本影响较大。
(六)报告期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发展稳健,投资聚焦新质,成本费用优化,效益同比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72亿元,同比略降5.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44.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33.47%,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6亿元,同比增长23.99%。
公司主产品水泥及熟料销量略有下降,上半年熟料外销量187.61万吨,同比下降8.14%;水泥销量703.08万吨,同比下降3.10%;主产品价格同比恢复增长,其中熟料单位平均售价同比增长7.69%,水泥产品单位平均售价同比增长0.34%;延伸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售砂石骨料519.06万吨,同比增长37.46%;收运各类危固废7.85万吨,处置量8.8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101.92万元;新能源业务上半年光伏发电1416.37万度,同比增长92.1%,储能放电127.57万度,同比增长182%,新投运3座重卡超充站,“光、储、充、碳”初步实现系统融合。
新经济股权投资业务新增了对新锐光掩模、方晶科技、壹能科技等项目股权投资。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投资收益402.26万元,股权投资业务稳步发展并持续贡献收益。目前公司投资的昂瑞微、上海超硅申报科创板上市获受理,中润光能申报港股上市获受理,衢州发展(600208)公告拟并购先导电科;盛合晶微、长鑫科技、广州粤芯、芯耀辉等已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面对行业总体形势,水泥建材业务链持续推进“增收、降本、控费、增效”,从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细化优化管控措施,主产品可控成本继续保持下降;可控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87.02万元,大部分费用项目控制在预算进度额度内。本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务综合毛利率31.80%,同比上涨6.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行业较优水平。根据国家行业政策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对部分产能进行调整处置或补充,继续优化主产品产能布局,围绕水泥及熟料产业链自身的产品结构匹配、资源保障充足、配套设施完善目标稳妥投资建设相关项目。
建材延伸业务中骨料继续保持较高利润率,在有条件区域稳步论证拓展新项目建设;环保业务强化应收款及内控管理,降本控费的同时重点开拓固废市场;物流业务以服务主业、降本增效为导向,拓宽新的物流通道,及时调整运力结构,积极开发和应用智慧调度物流系统,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益;新能源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发电量连创新高,重卡超充站迅速布点,“源网荷储碳”一体的智慧能源平台系统不断完善,稳步助力了主业电力降本及绿色减碳,并开始持续贡献“绿色”效益,公司新能源发电累计已超过4400万度,相当于节煤1.7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2万吨。
上半年公司妥善解决境外控股合资公司股权争议,聚焦国内主业延伸及新质业务的拓展培育,同时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规模基本稳定,实际对外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公司资产结构保持较好安全边际。
报告期内,公司党委进一步加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挥党建促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与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多次与周边社区党组织开展企村联建等活动形成非公企业党建新特色;各子公司工会高度重视员工身心健康,以职工运动会、节日团建、交流学习、定期体检等文体活动和普惠活动为抓手,有效促进了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与文化生活的丰富;公司积极组织各类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各区域救济赈灾帮扶互助活动,社会责任与ESG综合治理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公司积极配合中证投服中心推动中小股东推荐独董机制,成为响应独董机制改革以中小股东推荐独董的首家非公企业上市公司;上半年中国水泥网首次发布了“2025中国水泥企业ESG排行榜”,公司凭借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方面的综合表现获评A级,位列榜单前十;各子公司上半年先后获得“地方企业30强”、“地方纳税30强”、“绿色工厂”、“省级绿色矿山”等荣誉称号。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独特机制优势
机制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公司主要股东相对稳定,控股股东专注、精细的浙商务实精神与第二、三大股东央企、国企等不同体制的严谨规范特点相融合,形成了公司“高效务实+规范稳健”的独特机制文化,自2013年重组上市后,公司保持了稳健发展,相关运营效率指标保持行业上市公司前列;同时公司内部控制规范透明,财务稳健,信息化程度高,公司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形成了良好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团队信心,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政策鼓励优势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公司被列入重点支持企业。对列入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开展项目投资、重组兼并,有关方面应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公司近年来响应号召对半导体、新材料等科技创新领域进行股权投资及“双碳”时代背景下对新能源业务等新领域的投资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投资范围,得到了系列产业政策的支持。
3、区域布局及资源积累优势
公司国内制造基地重点布局在沿长江经济带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区,拥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较大的产品需求、稳定而充足的石灰石资源保障、沿江沿海优越便捷的物流条件,成为公司业务稳固的核心基础;近年来公司在西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以及西南部的贵州、广西等地展开布局,并掌握了充足优良的石灰石资源储备,西部大开发及西部重大基建工程建设的建材需求为公司在西部区域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4、技术与经验优势
上峰水泥已有46年水泥专业化发展历史,也是国内最早投入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生产与研究的企业之一,公司工艺先进,设备精良,高效稳定,各熟料生产线均配备了余热发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掌握和具备了多项环保与节能先进技术,多条生产线配备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多年水泥专业化管理经历,对水泥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与管理控制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近年来公司专业营运效率指标如主要产品毛利率、人均营收等保持同行业上市公司前列。
5、品牌优势
上峰水泥品牌已有40年以上的市场传播积淀,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强调精确的工艺控制和严格的品质管理,曾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等多项称号。
6、转型发展基础优势
上峰在立足主业精细深耕的同时积极拓展创新,前瞻性战略投入科创领域股权投资,并聚焦半导体及材料产业链长期稳健系统布局,在新质产业培育方面拥有5年以上的投入基础和产业生态资源积累,为战略转型确立第二成长曲线业务形成了独特而稳健的基础优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