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华丰科技(688629)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6 17:43: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华丰科技(68862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光、电连接器及线缆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公司属于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大类,属于“C398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中类,属于“C3989其他电子元件制造”小类。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属于“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1.3电子核心产业”之“1.3.3新型元器件”。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1.2电子核心产业”之“1.2.1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

    1、行业概况

    连接器是电子系统设备之间电流或光信号等传输与交换的电子部件,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元件之一,在整机或集成系统中至关重要。连接器广泛应用于防务及航空航天、通信、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医疗、家居、工业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全球连接器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连接器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显示,2020-2024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从627亿美元增长至1,050亿美元,期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124亿美元。

    国内方面,随着汽车、计算机以及消费电子等下游应用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连接器市场持续增长,占据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首位。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连接器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到2,058亿元,较上年增长9.1%,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约2,181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312亿元。

    2、行业特点

    (1)连接器属于通讯、防务、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的配套产业,用途较为广泛,但各行业都有不同的需求,相关产品种类多、规格繁杂、产品工艺设计要求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产品需求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呈现井喷式增长,一段时间之后就归于沉寂。因此,要求连接器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信息捕捉能力,同时必须具备产品快速设计、研发能力以缩短反应时间,及时根据下游产品和技术的快速更新而不断研发新产品。

    (2)连接器行业下游的通讯、防务、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大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供应链,对上游连接器制造企业的审核十分严格。连接器生产企业不仅要达到行业的基础标准,还要通过其严格的资质认定,供应商需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较好的生产和品质管控能力以及优质的服务,上述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已经使用且质量稳定的产品,也不会轻易放弃与现有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3、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连接器行业正迎来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AI算力与云计算驱动高速背板连接器技术迭代,高速背板连接器得以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转型,显著拉动了汽车连接器尤其是高频高速连接器的需求。

    (1)人工智能兴起带动高速背板连接器快速发展

     高速背板连接器作为AI服务器的关键连接组件,有望在行业快速增长中深度受益,进而带动自身需求显著提升。根据BusinessResearchInsights,全球来看,2021年全球背板连接器市场规模19.402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36.945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6.65%。

    (2)智能化增加汽车连接器需求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趋势,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应用带来汽车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催生高频高速连接器大量需求。中国工业汽车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2025年我国汽车高频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136.2亿元,2021-2025年CAGR为28.6%。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是我国率先从事电连接器研制和生产的核心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从事光、电连接器及线缆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公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能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接器核心技术,为我国通讯、防务、工业等行业提供大量配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航空、航天、船舶、防务装备、电子装备、核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公司产品按应用领域分为三类:防务类连接产品、通讯类连接产品、工业类连接产品。

    1、防务领域

    公司具有60余年的防务互连技术沉淀和综合优势,产品体系覆盖全面、层次丰富,可提供复杂系统的互连整体解决方案。公司防务产品分为系统互连产品、防务连接器、组件等三大类别。公司开发的FMC系列高速数据连接器、JVNX系列高速总线连接器、JH系列耐环境连接器等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FMC、JVNX等系列连接器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公司具有航天科工、中国电科、中国兵工等防务龙头企业的供货资格,多次获得国家部委和重点研究院所及单位的表彰,是国内最主要的防务连接产品供应商之一。

    2、通讯领域

    公司是较早一批在主流设备供应商布局的企业,较早成为华为、中兴、诺基亚的全球供应商,在烽火通信、新华三等公司成立之初即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公司聚焦背板连接器、电源连接器、射频连接器、线缆组件等产品技术,并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包含多种速率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系列拳头产品。公司已实现国内外多家主流通讯设备制造商的覆盖,并为主流客户进行合作配套。

    3、工业领域

    在轨道交通方面,公司是国内较早为轨道交通提供自主开发并配套连接器及组件的企业,也是铁路行业连接器标准的最早参与单位。公司主要为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众多一级、二级子公司提供互连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服务,为铁路行业自主开发的JL系列圆形连接器、HDC系列重载连接器、RT系列电气车钩总成等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在为高速动车组国产化提供互连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新能源汽车方面,公司从单体/多合一、充电/换电、BEV/PHEV等多个应用维度,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驱、电控等三电系统提供高压线束、充配电系统总成等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公司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主力供应商之一,研制的高压连接器及高压线束、充配电系统总成等覆盖客户所有电动车型。同时,公司是比亚迪高压配电模块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为客户的三合一电控系统提供高压配电模块解决方案和产品,覆盖的车型从A级车到B级车。

    (三)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始终以连接产品为核心,持续开发迭代,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具备包含连接器件及其组件、模块、系统的完整产品链研发和供应能力。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并已建立成熟、完善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

    1、研发方面

    公司的研发模式可分为技术驱动的前沿技术预研和市场驱动的产品研发两大类。其中,技术驱动的前沿技术预研主要针对未来装备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组织团队进行预先研究;市场驱动的产品研发主要是以重点客户等核心服务对象的需求为研发的重要导向,考虑各类设备设计和应用需求进行研发。

    2、采购方面

    公司实行以产定购的模式,根据订单需求、生产经营安排、库存情况等计算出物料需求计划,生成采购需求计划。通过多年的采购实践,公司已建立起由较多产品质量高、供货速度快、配套服务优良的知名企业构成的供应商体系,配合其采购管理流程,能够使采购兼顾到质量、价格和供货周期等因素。

    3、生产方面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业务特点,公司通过PLM、SCRM、ERP、ISRM等信息化系统整合公司整体资源,有效提升产、供、销活动效率,建立准时交付率高、交付周期短的生产运作体系。

    4、销售方面

     公司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市场部作为平台部门负责销售业务管理政策与机制建设,负责客户线核心能力建设,各事业部下设部门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产品交付、售后等服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业绩

    2025年,在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及能源结构转型的驱动下,公司紧抓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AI算力需求爆发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三重机遇,实现业绩突破性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26%;上半年净利润1.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8亿元,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8亿元,创历史新高。

    公司收入增长显著,主要得益于通讯业务和工业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的强劲表现。高速线模组业务通过智能化产线建设,产品交付周期、产品质量得到客户认可,获得多家头部客户的批量采购订单。新能源高压连接器成功进入多家主流新能源车企供应链,逐渐规模上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这两大战略业务共同构成了公司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二)业务发展情况

    2025年公司坚持战略牵引,加快产业发展,在通讯领域,巩固高速领域领先优势,全力拓展服务器业务;防务领域,聚焦新质领域,打造系列产品,降本提升竞争力;工业领域,转变市场开拓模式,升级产品结构。

    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国内AI服务器需求爆发时机,通过前瞻性技术布局和快速产业化能力,有效支撑了AI服务器厂商的快速上量需求,通过深度绑定头部AI服务器厂商,成功实现市场占位与规模跃升。公司与华为、浪潮、超聚变、曙光、华勤、中兴、新华三等设备制造商以及阿里、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应用客户推动或开展项目合作。公司推动构建华丰低空经济质量标准,拓展低空经济新客户,部分项目已获取订单。公司新能源高压连接器占比持续提升,新能源产品结构逐步实现调整,同时公司持续拓展新能源汽车的连接器战略客户,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公司高速、高压产品已在多个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展装车验证。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6,497.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31%,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专利和产品开发方面,报告期内新申请专利38项,新增授权专利41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703项,其中发明专利166项,实用新型专利505项,外观设计专利32项。公司在计算、超算领域持续发力,相继开发多款56G、112G背板及模组产品,并向224G持续升级迭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发了车载光纤连接器、10Gbps防水以太连接器、低成本模块化充电插座产品;在低空载人eVTOL领域,开发了高压、低压电控箱产品;在防务领域,开发了军用112G高速连接器和卫星用56G高速线缆连接组件,并牵头制定了两项商业航天高速连接器行业团体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校企合作,逐步与重点院校建立人才战略合作,加快引进技术人才,报告期新增研发人员15人,同时增加技能人才培育渠道。除此之外,公司加强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深入合作,持续推动公司产品和技术领域的创新。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高速”和“系统”既是公司的主打名片,也是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系列。在报告期内,公司在这两方面均进行了大量创新研发工作,主要表现为:

    “高速”方面,主要研制的产品有:公司112G铜缆高速产品为数据中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加速计算服务器、通用服务器等领域提供完整的高速互连解决方案,此类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防务高速方面围绕下一代装备超大数据传输应用,通过采用VITA架构技术途径,提出多形态集成插芯与金属化加固技术、高密集地线网络与独立单元隔离技术、多介质与多材料一体化封装技术方案,解决了海陆空天复杂环境高强冲击振动下112G高速可靠传输问题,产品已得到应用,224Gbps速率加固高可靠高速传输技术也进入研发阶段。在自动驾驶、智慧座舱的车载高速连接器上,融合光纤传输技术扩展了车载光纤连接器产品。

    “系统”方面,持续深化发展无缆化、总线化、智能化、无线化互连理念,在行业内推动连接从单一器件向互连系统转变,针对低空经济、低轨卫星、机器人、AI等新领域,开展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其中柔性PCB无缆化互连组件,围绕无人、弹载、星载等装备取代复杂线缆网的需求,解决复杂线缆网效率低、成本高、维护不便等问题。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已建立完善的核心、关键技术注册、申报流程,形成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管理体制和制度,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等各环节起到良好的牵引和促进作用。公司已形成了系统互连、高速传输、高压大电流、高频、耐环境等核心技术,公司核心技术围绕综合性的连接器研发设计、制造技术进行探索,综合运用应用场景分析、技术对标对象、产品开发目标定义、产品研发、模具设计与制造、注塑、冲压、机械加工等研发和生产工艺。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突破、实现情况如下:

    1、液冷交换服务器用铜信号传输技术研究

    (1)深入研究112G/224G铜缆高速传输技术,已突破实现高精密冲压裹圆技术/高精密激光焊接技术/强耦合多回流技术;

    (2)112G/224G高速模组系列的开发,通过围墙结构设计,同步实现了接触区360°全屏蔽与多回流技术的应用。

    2、防务产品技术研究

    (1)围绕商用卫星市场,开发适合于商用卫星用的宇航高可靠高速连接器,助力国家航天技术发展;

    (2)深空探测高温连接器的开发,解决了宇航高温连接器应用工艺瓶颈问题,助力国家航天技术发展;

    (3)自动智能连接技术的研究,已被核电领域首次采用,解决了核辐射高危环境下的电气互连;

    (4)无缆化柔板连接技术的研究,解决了在航天、低空狭小空间的互连需求。

    3、新能源产品技术研究

    在继续给客户定制化开发连接器的同时,开始自主创新设计车载高压连接器系列迭代产品,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选择。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38项,其中新申请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新增授权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703项和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发明专利166项,实用新型专利505项,外观设计专利32项。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丰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