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亿晶光电(600537)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6 17:43: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亿晶光电(60053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光伏行业发展现状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行业在政策调整、技术迭代与市场重构中,呈现出“短期阵痛与长期转型机遇并存”的复杂格局,行业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1、国内抢装潮后需求调整,全球市场增长仍存机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212.2GW,同比增长107.1%。其中第一季度光伏新增装机容量59.7GW,一季度内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2,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9%,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3.6%,展现出良好的发电效能。受抢装潮影响,第二季度光伏新增装机节奏明显加快,新增装机容量达152.5GW,环比增长155.4%。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270-300GW,下半年需求压力显著增大。

    放眼全球,尽管组件市场逐步迈入成熟期,但在多数国家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布局、实现净零碳排目标的大背景下,全球需求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570-630GW,同比增长10%以上。欧盟国家在新增装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增速有所放缓,甚至可能出现年度装机下滑。根据欧洲光伏协会(SPE)最新报告《2025年中期欧盟光伏市场展望》,因2022年能源危机后电价持续下行,以及多国激励政策退出后未能及时推出有效替代方案,预计2025年光伏装机量为64.2GW,同比下降1.4%。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国家有望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重要增量市场。中东近年来持续加大光伏产业扶持与补贴力度,通过购电协议(PPA)模式激活私人投资;此外,受益于“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我国对巴基斯坦市场的光伏产品出口加速。InfoLink数据显示,2024年中东、巴基斯坦市场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分别为28.8GW、16.9GW,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进口组件分别为4.9GW、7.3GW。可以预见,中东本土市场的旺盛需求以及友好经济合作关系,将一定程度上带动我国光伏产品出口。

    2、政策纠偏低价竞争,行业自律推动产能优化

    2025年,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对“低价无序竞争”的纠偏。中央财经委员会与工信部连续召开专题会议,明确释放“依法依规治理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信号;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行业供给侧改革定下基调。

    从产量与库存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59.6万吨,同比下降43.8%,库存小幅降至36.7万吨;硅片产量约316.0GW,同比下降21.4%,库存较年初攀升约23GW;电池片产量约334.0GW,同比增长7.7%;国内组件产量跟随抢装需求呈现“先增后减”态势,上半年总计产量约310.0GW,同比增长14.4%,其中5月产出58.8GW、6月产出53.5GW。组件环节的高库存问题在抢装需求的拉动下得到缓解,国内光伏组件库存从2025年年初的51.0GW下降至5月末的24.8GW,同期欧洲光伏组件库存亦从44.6GW下降至38.5GW。

    据上海有色网及InfoLink公开信息,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开始集体减产30%;硅料环节因四川、云南等地进入丰水期,产量提升11.9%;硅片企业7月降低排产,减产幅度达10%;电池片企业7月排产约54GW,环比下降3%。在政策引导下,一系列减产动作彰显行业规范竞争的决心,行业自律机制初步显现。

    随着前期抢装潮结束,短期内光伏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供给端成为光伏产能出清的关键。尽管三季度需求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但由于库存得到有效去化,叠加供给侧改革推动有序竞争,后期产品跌价压力得到部分缓解。在政策与行业自律的双重作用下,企业减产推动的供给侧改革有望使光伏行业破除内卷困境,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行业。

    3、可持续盈利能力承压,再融资市场遇冷

    近两年的行业寒冬,光伏产业链上企业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从债务压力来看,根据Wind数据,申万光伏设备行业在2023-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有息负债率分别为17.2%、21.6%、23.3%,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偿债压力与日俱增。在盈利能力方面,同期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ROE)分别为14.7%、-5.4%、-0.6%,2024年更是整体由盈转亏,企业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在行业内卷的当下,光伏企业现金流也承受巨大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现金流总额的比重为-220.0%,行业整体出现了严重的经营性资金缺口,企业日常运营的资金周转面临严峻挑战。

    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2023-2025年上半年,申万光伏设备行业的再融资规模分别为187.9亿元、82.2亿元、1.9亿元,降幅达99.0%,成功实现再融资的企业数量由6家锐减至1家;同期A股上市公司整体再融资规模增长33.4%,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显著遇冷,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困境。

    4、TOPCon技术主流引领,新兴技术加速渗透

    2025年上半年,光伏组件采购市场呈现出鲜明的技术导向。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标段)定标合计296个,总容量100.5GW。其中,央企采购容量85.6GW,占总容量的85.2%。在定标的光伏组件项目中,技术路线的分化与集中趋势明显。N型组件规模达到91.7GW,占比91.2%。N型光伏组件作为市场需求主流产品,多数组件厂商仍将其作为现阶段技术布局重点,也是央国企招标的价格锚点。当前,N型TOPCon组件已展现出技术成熟度与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其电池组件最高转化效率屡创新高,成为极具性价比的产品。

    与此同时,其他新兴技术路线也在加速研发与渗透。2025年上半年,BC、HJT组件明确定标量超3.6GW,占比约3.6%。在头部企业的引领下,市场对不同技术路线持续加码布局,超20家企业在2025年上海SNEC展会上展出BC产品。随着参与BC技术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不断增多,一方面,生产端有望借助规模化生产实现降本;另一方面,BC技术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券商预测,到2025年底BC电池产能将接近100GW。钙钛矿技术也取得重要进展,在前期小规模出货并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迈向GW线投产落地。报告期内,钙钛矿叠层电池刷新了全球大面积叠层电池效率纪录,为钙钛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市场在采购规模稳步推进的同时,技术路线呈现出“主流技术巩固优势、新兴技术加速追赶”的格局,多元技术的竞争与发展将推动光伏行业持续向高效化、低成本化方向迈进。

    (二)主营业务情况

    1、主营业务布局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具有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的成功经验,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光伏电站领域。公司目前拥有常州、滁州两大生产制造基地。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具备与高效太阳能组件产能相适配的高效太阳能电池产能,产能规模适中、结构均衡。

    多晶硅料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单晶电池单晶组件光伏电站

    注:上图中红框部分为公司目前在产业链中所从事的业务范围。

    公司以“提供最可靠的清洁能源”为使命,秉持“诚信、双赢、求实、创新”的企业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光伏智造及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绿色能源创新业务,将系统性创新方案融入产业布局,努力为客户提供多场景光伏系统解决方案。

    2、主要产品介绍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类型,持续研发和主要量产组件产品如下:

    (1)182.2mm*183.75mm电池组件:

    高效N型单玻/双面双玻156半片版型组件,其最高量产功率达到645W,最高量产效率为23.07%;

    (2)182.2mm*210mm电池组件:

    高效N型单玻/双面双玻96半片版型组件,其最高研发功率达到470W,最高研发效率为23.52%,较前期提升0.50%;

    (3)182.2mm*210mm电池组件:

    高效N型单玻/双面双玻132半片版型组件,其最高研发功率达到635W,最高研发效率为23.51%,较前期提升0.37%;

    (4)210mm*210mm电池组件:

    高效N型单面/双面双玻132半片版型组件,其最高研发功率达到735W,最高研发效率为23.66%,较前期提升0.49%。

    未来,公司仍将坚定以创新为引领,深耕先进光伏组件产品的全面设计与深度开发,紧跟行业技术主流与新兴趋势,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研发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技能与尖端的实验设备,通过引入新技术成果、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为市场提供性能更优、性价比更高的光伏组件产品。此外,公司将针对性推出适配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系统等不同场景的组件产品,以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满足海内外市场的需求。

    (三)经营模式公司采用“产销结合”的经营模式,通过内部订单评审机制,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供求关系等因素,按照“以销定产”及“安全库存”并行的生产管理模式,合理安排采购、生产及销售,实现产供销协同配合。公司光伏电站经营模式为持有运营、合作开发、项目总包及光伏系统销售(组件、逆变器、电缆等)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在延续2024年低价竞争、海外贸易壁垒持续加码、光伏企业经营承压的背景下,光伏行业迎来国内短期政策性需求激增。报告期内,公司以极致的运营稳定现金流,持续创新研发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具体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果:

    (一)开源节流稳固生产经营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外部开源、内部节流方式,扎实开展提质、降本、增效工作。公司积极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交易,通过江苏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电力集中竞价交易,实现余电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增收291.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引入新供应商、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主辅材料成本持续降低的同时,提升产线生产效率、产品光电转化效率。公司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同,持续跟踪并分析材料价格变化趋势,精准预判成本上涨风险,实现提前备货达到降本目标,报告期内,公司辅材平均降本0.005元/W。在新材料导入环节,公司依托多轨并行的内部流程机制,多部门协同开展新材料供应商资质审核与技术测试,显著提升导入效率,加速降本成效落地。同时,通过优化组件生产工艺,如焊带优配项目、间隙膜应用等,裂片率可降低约0.4%,降本增效工作取得切实进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在遵循风险可控的外汇管理机制下,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做到资金合理调配。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执行合同风险管控,防范并控制回款风险,保障公司现金流动性;此外,公司积极探索供应商化债模式,降低债务违约风险,以极致的运营实现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二)持续研发赋能企业发展2024年以来,光伏电池、组件技术更迭加快,N型TOPCon电池效率不断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研发与组件研发团队紧密协作,依托先进的仪器设备与CNAS认可实验室,在激光增强接触优化工艺(LECO)提效基础上,将边缘钝化、Polyfinger等技术在电池端与组件端双重验证,实现电池转化效率提升0.2%,组件功率增益5-8W;通过采用高开路电压(Voc)和高填充因子(FF)的电池,组件功率提升约1W,CTM提升0.2%。公司在无银化及无主栅(0BB)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一方面优化金属细栅与高宽比设计,为量产TOPCon组件突破贵金属依赖;另一方面为BC组件及采用0BB技术的HJT组件完成IEC61215、IEC61730等相关认证,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此外,为提升产品差异化,公司针对分布式光伏市场,在2025年上海SNEC展会上正式推出了阳台光伏离网与并网双系统解决方案。阳台光储采用小功率版型组件与快装支架,无需专业工具即可固定于阳台栏杆;并网系统则针对有并网需求的家庭用户,通过微型逆变器与储能组合,支持自发自用及余电上网,助力家庭能源自给。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亿晶光电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