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每周复盘 - 正文

每周股票复盘:纳芯微(688052)2025年中报营收增长79.49%

来源:证券之星复盘 2025-08-24 06:19: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纳芯微(688052)报收于190.49元,较上周的181.32元上涨5.06%。本周,纳芯微8月22日盘中最高价报191.0元。8月20日盘中最低价报172.56元。纳芯微当前最新总市值271.5亿元,在半导体板块市值排名55/163,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678/5152。

本周关注点

  • 业绩披露要点:纳芯微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24亿元,同比上升79.49%
  • 股本股东变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026户,较3月31日增加400户
  • 机构调研要点:汽车电子领域需求持续增长,带动公司整体营收增长
  • 公司公告汇总:审议通过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股本股东变化

近日纳芯微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026户,较3月31日增加400户,增幅为5.25%。户均持股数量由上期的1.87万股减少至1.78万股,户均持股市值为309.87万元。

业绩披露要点

纳芯微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24亿元,同比上升79.49%;归母净利润-7801.0万元,同比上升70.59%;扣非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上升63.11%;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8.07亿元,同比上升65.8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667.17万元,同比上升76.8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4127.9万元,同比上升67.56%;负债率22.23%,投资收益1473.72万元,财务费用847.28万元,毛利率35.21%。

机构调研要点

今年以来,公司各下游应用领域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景气度稳中有升。在汽车电子领域,尽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持续提升,带动整个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泛能源领域方面,工业市场自去年末起呈现复苏态势,增长势头平稳,并在今年一、二季度延续了稳健增长趋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光伏市场自2023年起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调整,而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已出现显著复苏,客户提货及需求明显升。I服务器电源已成为公司电源模块业务的重要增长动力,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I服务器的一次电源模块,为该领域客户提供包括隔离驱动、接口等关键元器件。目前,下游客户对I服务器电源模块的需求显著提升,推动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快速扩张,客户与合作进展顺利,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该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2025年上半年度营收同比增长79.49%,分季度看分别同比增长97.82%、65.83%。从下游领域看,汽车电子营收同比增长82%,泛能源营收同比增长79%,消费电子营收同比增长75%,从产品结构看,电源管理芯片营收同比增长73%,信号链芯片营收同比增长29%,传感器营收同比增长350%;同比保持快速成长主主要是因为汽车电子需求持续增长及新产品持续放量、泛能源市场景气度逐渐恢复以及麦歌恩并表因素影响。从单季度营收看,25Q2营收环比继续保持增长,增幅达到12.49%,主要系泛能源领域行业复苏态势显著,尤其在数字模块市场及光伏与储能领域强势增长;从产品品类看,25Q2公司磁传感器、隔离器以及栅极驱动产品环比增长显著,其中,磁传感器在2025Q2环比增长约28%,增量一方面来源于磁电流传感器在主要汽车客户的导入量产,另一方面来源于麦歌恩磁传感器在3D打印、扫地机器人等应用领域的销量增长。另外,电源管理中供电电源和马达驱动芯片等产品在客户端实现导入和份额提升从而继续保持环比增长趋势。得益于麦歌恩并表积极影响,高毛利的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提高,使得公司25H1综合毛利率有所提高;25Q1毛利率环比企稳升主要是成本下降及产品结构变化,25Q2下游客户结构及产品销售结构亦有所变化,使得公司25Q2综合毛利率继续提升。

汽车电子始终是纳芯微的战略聚焦领域,围绕该应用市场,公司已构建了全面的产品布局。早期,公司在汽车三电领域凭借隔离与接口类产品建立起显著优势,并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以此为基础,我们正持续将产品应用拓展至车身电子、热管理、智能座舱、底盘及安全等多个重要板块,不断深化产业覆盖与产品矩阵的完整性。在单车价值量方面,公司目前已量产产品可覆盖约1,300元人民币的单车价值。另有价值约一至两百元的产品正处于送样阶段,即将进入量产,预计至今年年底,单车价值量有望提升至约1,500元人民币。长期来看,基于现有产品规划,我们有望实现覆盖3,000元人民币以上的单车价值量。在新产品推进方面,今年上半年,功能安全级栅极驱动芯片已正式量产,预计将在下半年至明年内贡献显著收入。该产品的量产,标志着我们在新能源车的主驱应用领域完成了关键产品拼图。此外,去年年底推出的高集成度SoC芯片,应用于热管理领域的水泵与水阀控制,出货量已突破400万颗。在智能座舱方向,公司今年上半年推出了Class D音频功放和SerDes芯片,分别针对音频放大和视频接口需求;目前45W与75W音频功放即将进入量产,150W产品正处于送样阶段;SerDes芯片也已进入客户验证及DV阶段。在车灯照明方面,我们于上半年推出了头灯照明控制芯片,目前处于市场推广初期,进展顺利。此外,公司的实时控制MCU系列产品在汽车电子中主要应用于OBC系统,该产品不仅适用于汽车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能源、电源及光伏等领域。

我们认为机器人并不局限于当前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尽管人形机器人是热点,但从终端市场来看,具备机器人形态的应用远不止于此。我们想讨论一下“泛机器人”这一概念,将一切具备智能感知、智能分析计算、智能判断以及智能执行器三大核心能力的终端产品,均纳入这个范畴,诸如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和3D打印机等产品。从这一视角出发,首先,我们在相关应用市场中已布局了完整的产品组合。该领域对传感器类产品存在大量需求,尤其在并购麦歌恩之后,我们磁传感器技术在电机角度检测和位置检测方面拥有扎实的应用基础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其在国内头部无人机、3D打印机和扫地机客户中,均有较好的身位,这为我们带来了显著机遇。此外,公司原本应用于车载领域的马达驱动芯片,目前也正在规划拓展至泛机器人行业。产品类型既包括分立式电机驱动芯片,也包括小型SoC级马达驱动芯片。在这一技术路径上,我们可以顺利实现从汽车电子到泛机器人市场的应用延伸。同时,泛机器人领域也存在大量对于电源供电与接口类产品的需求,这类需求与车载应用场景高度相似,因此我们能够快速将现有车规级接口与电源产品导入泛机器人市场。另一方面,在大型机器人应用中,48V供电架构预计将成为主流电气方案,这一趋势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因此,我们当前面向车载48V系统所定义和开发的芯片产品,未来也具备大量应用于机器人领域的潜力。

公司公告汇总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显示,公司代码:688052,公司简称:纳芯微。公司总资产7,609,851,877.99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913,045,941.75元,营业收入1,523,664,779.12元,利润总额-89,601,457.71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009,986.82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5,640,276.40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7,665,722.2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2%,基本每股收益-0.55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3.71%。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和《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管理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的议案》。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366.48万元,同比增长79.49%,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子需求增长、泛能源领域复苏及麦歌恩并表。研发投入36,128.26万元,同比增长13.18%。公司推出多款新产品,如LIN芯片、小尺寸绝压压力传感器等,并深化与海外客户合作,外销收入超1.7亿元,同比增长超30%。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新产品如4通道75W ClassD音频放大器已完成验证,新一代数字隔离器实现量产。公司优化销售管理体系,提升销售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推进关键工艺平台开发,提升供应链韧性,降低采购成本。公司重视财务管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优化库存管理策略,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高盈利能力。公司还审议通过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对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良好收益。公司完善治理制度,修订多项内部治理制度,调整董事会成员结构,保障独立董事履职,推进ESG工作,获得多项ESG评级提升。公司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稳定投资者回报,深化汽车电子与泛能源领域布局,努力改善盈利水平。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纳芯微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