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市北B股(90090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聚集形态,更在各级政府的战略布局中被赋予多重关键角色——既是先进制造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引领区,也是开放发展的先行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集聚了土地、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等核心要素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成为培育产业新动能、彰显城市竞争力的战略载体和创新平台。我国产业园区历经四十余年发展,从数量规模的快速扩张迈入质量效益的深耕阶段,其对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升级的承载作用持续凸显。但与此同时,产业园区的发展也面临着深层次挑战:载体空间供需失衡、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精准招商能力不足等问题,正倒逼园区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进行转型。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促进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鼓励园区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供给低碳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园区管理数智化”转型,推动产业园区突破单一建筑更新的传统模式,迈向数字化、产业化、金融化、民生化融合的多维生态体系重构。在此过程中,园区运营商以“空间更新+生态构建+资本运作”为核心抓手,深耕细分领域,深度挖掘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在产业定位、资源配置、创新能级等维度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
公司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先后被纳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和《上海市产业地图》,也是《上海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中环数字产业创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静安对接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国际数字之都”的前沿阵地,公司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以“云数智链”一体化生态持续书写数字化转型新篇章,已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大数据、软件信息)、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综合试点地区)以及上海首批城市数字化转型市级示范区、特色产业园区(在线新经济)。肩负打造“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试点示范重任,市北高新园区依托“数通链谷”“视听静界”等百万平方米高质量空间载体,积极拥抱“科技回归都市”浪潮,为全球创新资源扎根静安提供优质土壤,让“最上海”的街区生长出“最未来”的产业生态。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以“产业地产开发运营、产业投资孵化、产业服务集成”为核心业务,聚焦“提特色、强载体、增密度、重孵化、优服务、亮品牌”六大关键维度,全力打造“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和“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
在产业地产开发运营方面,公司全面负责市北高新园区内产业载体的开发、建设、运营及管理,实现一体化高效运作。报告期内,公司以“一谷”(数通链谷)、“一环”(静安国际科创社区)、“一走廊”(走马塘整体转型区)为核心,精心打造“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产业楼宇集群,构建“一体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为企业提供全周期高品质空间配套与硬件支撑。在产业孵化投资方面,公司深化科技金融联动,依托“基地+基金”“投资+孵化”双轮驱动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助力科创引培计划,全力构建要素完备、协同高效、开放包容的区块链产业与超高清视频产业应用创新生态。公司进一步强化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建设,加速打造“SAP(中国)科创赋能中心”,通过协同联动产业投资与招商引资,致力于成为“科创企业的时间合伙人”。
在产业服务集成方面,面对产业迭代浪潮,公司紧密围绕园区企业发展需求,完善园区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数字化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和设备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公司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产城融合的生态型园区。同时,公司积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活动、技术研讨会、创新创业大赛等,促进企业间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为企业营造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雨林。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开局之年,面对新挑战、新任务,公司在董事会领导下,秉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核心理念,以“地产+投资”双轮驱动为运营模式,依托“云数智链”产业生态坚实基础,加速布局“数通链谷”“视听静界”等产业新赛道,全力推进“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致力于将市北高新园区打造成为数据智能强区的主引擎、创新驱动的引领区与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062,319.2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26,229.05万元。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175.47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35.54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出租房地产总面积36.64万平方米,2025年1-6月实现房地产租金收入23,851.64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市北高新园区注册企业数达5200余家,包含跨国地区总部28家,央企、民企类总部企业17家,全球服务商企业14家,数据智能企业800余家。
1、总部增能,构建“一谷一环一走廊”产业空间体系
秉持“数字化产业社区服务运营商”的发展定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一谷一环一走廊”建设,通过载体空间梯度布局,精心培育创新创业优质环境。数通链谷作为上海首个以区块链为主体的产业集聚区,亦是静安建设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的核心承载区,上半年成功引入金保信上海分公司、云象链上海分公司、上海市数商协会、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上海区块链测评中心等优质企业和行业协会;截至报告期末,数通链谷已聚集企业一百余家,其中核心区块链企业70余家,区块链技术应用“先行区”已初具雏形。静安国际科创社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工业遗产+科创高地”鲜活样本,聚焦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和创新型总部,聚集超高清视听产业、低空经济等数字新赛道和未来智能产业;截至报告期末,已成功引入喜马拉雅、泰科龙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静安区轨道交通建设等重点企业,曾经见证上海工业文明发展的“老厂房”,如今已成为“中环数字产业创新带”的“新地标”。走马塘整体转型区作为上海城市更新首批四个入库项目之一,公司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围绕“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建设理念,积极推动老旧厂房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完善优化、城市空间功能重塑。截至目前,走马塘区域已有序启动7个更新地块,项目类型涵盖1个“联合转型”、4个“自主转型”、1个“商务楼宇更新提升”以及1个“政府收储以房换地”项目。作为上海中环数字产业创新带的重要节点,市北高新园区构建的“一谷一环一走廊”产业空间体系,以“东西联动”之姿深度融入静安“全球服务商计划”。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电信天翼数字生活、卡斯柯、上海信投、美国科勒、德国德迅、瑞士西卡、合合信息等一批央国企、跨国公司和民企总部,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有力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
2、数智赋能,塑造静安中环数智经济硬核增长极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中环数字产业创新带”的区位优势,聚焦“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全力打造市北高新园区“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楼宇经济格局。围绕“云数智链”关键核心节点,公司以提升产业能级为导向,通过精准招商、产业招商、生态招商等手段,全力引入数据智能类企业,持续增加数智企业产业密度,不断丰富“数智市北”品牌内涵,扩大全市首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的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举办场景集市、打造赋能平台、建设应用场景、定向引进链主企业和高端团队,实现强链补链,构建数智产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市北高新园区集聚的区块链企业达170余家,已构建起从底层技术研发、场景应用落地到生态价值赋能的完整产业链闭环;集聚的超高清视听企业和机构超50家,目前正努力构筑“芯片设备-显示技术-内容生产-终端应用”的产业链条,建设超高清视听技术创新策源地。2025年6月,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中心(数通链谷)在公司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揭牌,围绕企业“开门四件事”——“买算力、接数据、部模型、装软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服务解决方案,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数字坎”——自建机房、自购算力的资金压力,行业数据难获取的开发瓶颈,以及技术、资源、服务触达的“马太效应”,为企业纾解数字化转型痛点,为区域经济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3、科创释能,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投资生态圈
围绕“硬科技质量提升+产业生态培育”双目标,公司从“科技创新+产业赋能”两大维度着手,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产业领域,构建“政策+空间+投资+生态”一体化的产业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召开精准投融资路演、并购专题活动,旗下国家级孵化器聚能湾通过举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专精特新政策培训会、“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政策宣讲暨创赛路演培训等活动;运营“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数据要素×沪港合作开放数据竞赛”、“上海融合发展创新专业赛”等数智科创类赛事;以数通链谷7号楼为主阵地建设区块链创新应用孵化器,进一步强化数据赋能的助推作用。同时,公司以产业投资基金为杠杆,通过资本支持与产业赋能,实现产业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的高效对接,做强科创企业“时间合伙人”功能,成为科创领域的“耐心资本”。
4、服务聚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依托市北高新园区7大服务平台(投融资、创新创业、人才、商务、党群、文创、物业服务平台)及15个一站式服务窗口(人力资源线下体验站、市北高新园区市场监督管理所、智慧税务社会共治点、法律服务工作站等),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项目论证、政策对接、投融资、产业资源及资本市场等“一揽子”服务,形成“政府+园区+专业机构”的立体服务体系,打通政企服务“最后一米”,构建“一体化智能服务矩阵”。报告期内,公司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举办“全球服务商进市北”活动,通过政企协同、供需对接的创新模式,充分展现了在构建专业服务业赋能生态方面的实践成果;举办“法治服务进园区”系列活动,丰富园区综合服务内容,通过案例分享、专题研讨等形式,邀请司法局、法院、调解组织、公证处、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代表共商解决方案,为企业新业务模式发展中的潜在矛盾纠纷答疑解惑,为企业稳定经营保驾护航,为新经济环境下的法治服务创新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持。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园区建设运营模式,践行绿色低碳行为,依托市北高新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持续做好园区生态环境治理,重点监管水系、空气质量、垃圾分类、工地扬尘等,河道水系全年稳定达到三类水标准。公司持续提升园区景观,丰富园区空间绿化层次,共绘产业园区生态“新蓝图”。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