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4月30日海博思创(688411)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接受机构调研,中信证券、华福证券、广发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东吴证券、长江证券、光大证券、方正证券、兴业证券、浙商证券、中信建投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储能系统工厂的布局及业务拓展的考虑?
答:基于运输距离、项目地域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就地布局。具体而言,公司在酒泉设立工厂更接近西北区域的项目地;珠海工厂主要面向海外业务等。
问:公司海外业务的布局和展望?
答:(1)产品及项目方面,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海外项目,公司自研的PCS产品已获欧美认证。公司2024年海外业务在欧洲区域已成功交付超过300兆瓦时的储能系统项目。
(2)业务进展方面,公司基于国内项目丰富的交付和应用经验,有利于海外品牌的推广。公司重点布局了欧洲、北美、中东和亚太四个区域,预计欧洲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3)市场竞争方面,海外大型项目主要竞争者集中在行业内头部企业。
(4)业绩贡献方面,2025年公司海外业绩预计约65%由欧洲贡献,35%由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区域贡献。公司期望未来3-5年,力争海外收入规模与国内持平。
问:中国储能行业未来发展情况如何?
答:136号文出台后,预计储能规模长期会呈现增长趋势,因风电、光伏未来预期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将促使加装更多储能,新能源投资商主动配储的力度预期会高于之前,并催生更多的独立储能电站投资。对于现货市场价差较大的区域,例如蒙西、甘肃等区域,随着投资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吸引市场化的资本转向储能投资;此外,像大功率充电与储能结合、数据中心柴发替代等场景的配储需求也会快速增加。
4.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
一是立足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保持领先位置;二是探索有商业价值的储能应用场景以及价值链延伸;三是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提升全球影响力;四是加大社会化资本投资的独立储能项目拓展与合作,在公司现有AI+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规划储能资产的后端运营布局。问:公司的毛利率为何高于行业?
答:一是公司投标不以低价内卷为竞争策略。二是公司注重技术降本,通常集采项目从中标到实施存在3-9个月的周期,为具体项目的进一步技术降本存在空间。三是公司作为头部企业,采购具备规模化集采优势。四是公司生产计划安排注重结合项目运输半径、规模化制造等因素,进一步降低生产端成本。
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战略转型策略如何?
答:公司目前的优势包括规模优势、软硬件产品全栈自研能力、行业内率先倡导大数据+I+储能实践应用的能力。公司从2016年就开始重视电芯数据的采集建模和系统分析。当前的问题在于有数据的企业缺乏分析能力,而有分析能力的企业又缺少数据,公司则兼具海量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公司通过累积的海量数据及I+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规划布局储能电站的后端运营能力,促使公司从研发制造企业向具备研发制造+服务能力的企业转变。
问:公司对工商储布局的思路和应用场景如何考虑?
答:目前关注点在于有价值的应用场景拓展,例如充电场站、柴发替代、油田、煤矿、数据中心等场景。
问:储能产品指标主要注重哪些方面?
答:效率、寿命、可靠性。
问:供应链方面,公司是否有上下游的延伸布局?
答:目前,公司更多的会选择和合作伙伴共同合作与布局。
问:怎么看待固态电池技术在储能产业的未来价值?
答:储能的安全性问题极其重要,解决本质安全是一直以来业内力争突破的方向,也是公司布局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出发点。
问:一季度销量如何?
答:一季度销售收入的对应电量接近3GWh。
海博思创(688411)主营业务: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提供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海博思创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48亿元,同比上升14.86%;归母净利润9385.72万元,同比下降40.62%;扣非净利润7849.47万元,同比下降51.45%;负债率64.61%,投资收益-88.08万元,财务费用148.56万元,毛利率18.7%。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92.89。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58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