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越疆(02432.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本集团2024年度稳步执行「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并重」的经营策略,在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的同时,全面优化运营效率,实现经营性亏损大幅改善。本集团整体收入为人民币373.7百万元,较2023年度增加30.3%;2024年度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95.4百万元,较2023年度减少7.6%;2024年度经调整后净亏损为人民币36.5百万元,较2023年度减少55.4%。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产品型公司,越疆在2024年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和应用创新、全球化布局、资本运作四大维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围绕「具身智能」的核心战略,依托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场景方面的优势,持续致力于推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并在新零售、医疗手术、健康理疗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标杆。
1.技术突破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凭借跨学科自主研发能力,公司已成为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少数开发出自有全栈技术的公司之一,覆盖协作机器人开发周期所有关键环节,包括协作机器人设计制造、关键零部件开发、控制系统开发、关键算法制定与迭代、针对不同任务的多功能协作机器人部署以及AI功能开发。
2024年7月,公司率先突破「柔性连接器精密装配」技术挑战,推出视觉引导指尖力控柔性连接器装配解决方案,微米级3C电子器件精密装配,实现「机器人替代人」自动化作业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机器人在3C电子智能制造、精密装配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2024年11月,本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动力电池组多机器人柔性集成制造系统及应用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完成了单元工作站与产线的接口设计与集成测试工作,实现了3条动力电池多机器人柔性制造产线的方案设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当前我国最高级别的科技研发项目之一,解决关乎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牵头和参与负责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持续引领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发展。
2024年,本公司参与起草了3项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获评「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累计获授权知识产权1067项,其中,包括709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2.产品及应用创新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落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推出4个系列共27款的机器人,覆盖0.25kg-20kg负载,凭借可满足广泛使用场景的全产品矩阵,本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汽车、3C电子、新能源、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医疗健康、科研教育、新零售、农业等领域,服务全球80多家福布斯世界500强企业,为全球工业制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为商业零售、医疗手术、健康理疗等行业带来更安全、智能高效的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开启了万物协作的自动化世界。
(1)六轴协作机器人
本公司的CR系列六轴协作机器人已在码垛、上下料、无序分拣、涂胶、质量检测、装配、搬运、PCB插件、打磨抛光、螺丝锁付等工业场景有了成熟的应用。依托CR系列领先于行业的卓越性能和技术支持响应速度,本公司在全行业范围内率先实现手术机器人应用数量超过200台,并已入驻全球知名医疗实验室和医院检验科,成功服务众多理疗康复机构,引领医疗实验室自动化革新。
本公司专为商业领域设计的NOVA协作机器人,具备卓越的性能、超轻量化机身设计、高精度长臂展、无门槛操作便捷性以及多重安全防护等优势,高度契合商业场景应用需求,在理疗、餐饮、零售、酒店、口岸机场、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公司已批量出货NOVA协作机器人用于集成客户的艾灸和按摩工作站,该工作站不仅减轻了对传统理疗师的依赖,同时其智能人机交互和安全技术,以及±0.05mm工业级重复定位精度和850mm工作半径,显著提升了理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四轴协作机器人
本公司的四轴协作机器人包含面向工业制造领域的M1系列和MG系列以及面向科研教育领域的Magician系列。凭借其精准定位、高效作业以及极高的性价比优势,本公司的四轴协作机器人树立起国产四轴协作机器人的技术标杆,覆盖了工业制造与科研教育两大核心场景,已广泛应用于3C电子、汽车零部件、医疗健康、包装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域,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与好评。
(3)复合机器人
本公司的复合机器人包含面向工业领域的码垛协作机器人、面向科研教育领域的职业培训协作机器人及面向商业零售领域的机器人咖啡工作站。
2024年5月,本公司正式推出了越疆机器人咖啡工作站,该工作站基于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并融合先进AI技术,从扫码下单到接咖啡全流程自动化,即使在狭小的空间内,机器人也能灵活运作,同时支持24小时持续制作,为零售商家带来双倍商业价值。
(4)具身智能协作机器人X–Trainer
本公司于2024年4月推出行业内首款AI赋能泛化训练操作平台X–Trainer,以高性能协作机器人为基础,突破了协作机器人产品与多模感知、具身数据、端到端模型等技术的融合;通过「模仿学习策略」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学习和运行效能,实现了视觉、听觉、思考与行动的高度一体化融合,赋予了AI协作机器人「高层次」的智能水平,让机器人能够更加高效、精准地完成多样化任务。X–Trainer通过AI模型实现自主任务执行,已在制造业科研教育领域中应用,成为全球首款商业化AI协作机器人。
3.全球化布局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本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国际化布局。
本公司全球累计出货量超8万台,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建立了本地化团队,以渗透国际市场。本公司通过由本地工程师及商务精英组成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团队,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与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并通过建立本地仓储提高发货效率,形成从售前咨询到售后支持的全链条本土化运营体系。这些举措不仅巩固了本公司在全球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还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资本市场里程碑
2024年12月23日,本公司作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第三家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第18C章规则成功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
本次融资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智能协作机器人尖端技术的研发、生产线和制造能力的提升、战略联盟、投资和收购机会、海外销售渠道建设以及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业务展望:
我们将以「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双轮驱动,在深化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布局的基础上,战略级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构建人机协同新范式。具体而言,我们将专注于以下方面:
1.加强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我们将紧紧围绕协作机器人「安全、易用、灵活、生态共融」的核心特征,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安全性是协作机器人与人类共同工作的基础,通过不断优化视觉传感器技术、力反馈控制和紧急停止机制,确保人机交互的安全性。易用性方面,我们将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即插即用」的快速部署,简化操作界面,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让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上手。灵活性体现在机器人适应多种工作场景的能力上,为此我们将持续改进机械结构设计,使机器人能够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同时,我们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促进不同品牌、技术和设备之间的兼容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我们将专注于核心零部件性能的优化,如伺服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等,力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还将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使其具备更强的学习和决策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我们将适时推出更大负载和更高节拍的机器人产品,以满足工业制造、物流运输、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多样化需求。这些努力不仅将推动协作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2.深耕海外布局
本公司将持续深耕海外市场,致力于扩大和深化全球销售网络,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国际业务版图。为此,我们将重点加强与优质经销商的战略合作,特别是在关键海外市场,通过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市场渗透率和品牌认可度。同时,本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本地化团队的运营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确保能够精准把握各区域市场的独特需求和文化差异。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利用数字化手段和创新传播方式,向全球用户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3.全面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
随著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应用。2025年3月5日,我国首次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著相关领域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之一。与此同时,众多科技企业也在加大对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和研发力度,力求抢占技术制高点。在此背景下,本公司将凭借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全面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大脑+小脑+本体」等核心技术,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精准映射、自主决策和自适应行动,并从实际交互经验中不断学习与进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为社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务体验。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