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4月17日华工科技(000988)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1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嘉实基金刘杰 孟丽婷 李远山、招商理财梁爽、银河基金王加煨、太平资产邵军、宁银理财邵萱、建银国际谭运波、上海盘京投资陈真洋、上海瀚伦私募王柱峰、北京茂榕投资吴晓斌、联润基金夏军伟、三鑫资管冯强、博时基金肖瑞瑾、海汇投资刘松、杭州合信投资唐静、上海和谐汇一资管范如铭、深圳景晟投资陈小勇、深圳市恒泽私募包夏茜 王宇飞、浙江期成投资张涛、中信建投阎贵成 杨伟松、中信证券黄亚元、国泰海通余伟民 于一铭、长江证券赵智勇 黄天佑 罗悦菲 肖知雨、南方基金葛树名、广发证券李璟菲 范方舟、兴业证券章林 许梓豪、华泰证券王兴 高名垚、申万宏源李蕾、光大证券朱宇澍、民生证券匡人雷 崔若瑜、天风证券张建宇、招商证券鄢凡 涂锟山、中泰证券杨雷、中邮证券傅昌鑫、景顺长城基金程振宇、开源证券陈光毅、华创证券胡明柱、国信证券袁文翀、西部证券陈彤、方正证券徐凡、东吴证券周高鼎、国融证券王林、湖北高投产控投资邝丽萍、证券日报任凯林、证券时报曾灿 刘茜、海富通基金吕越超、中国证券报向勇 贾杰、上海证券报吴静 荆淮侨、第一财经周芳、价值在线徐维 钟玉婧、东方财富徐鹏飞、投资者、易方达基金周洋、工银瑞信刘展硕、Broad Peak Investment Advisers Pte Ltd黄志军、银华基金薄官辉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校企改制意义重大,阶段性成效显著,未来还有怎样的制度性安排?
答:2021年,华工科技企业改制给公司带来了许多新变化,解决了决策效率问题,建立起经营管理层、核心骨干与股东利益一致的治理架构。改制之后,公司一是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二是加大“高精尖缺”人才、高素质研发人才引进,三是加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四是重视产品力打造,五是持续推进全球化经营战略。改制阶段性成效显著,为保障公司可持续快速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安排:(1)保持第一阶段的治理架构和机制,确保核心团队成员的稳定,构建良好的治理保障。(2)公司拟回购部分公司股份(3-4亿元),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为青年科技人才、高潜员工,以激发其创新潜能,并保障其稳定。
问: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实现 23%以上增长,研发投入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公司如何优化创新体系,实现产品首发与前沿探索?
答:公司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提升 23.73%,占收入比例达 8.48%。公司的研发投入方向,一是研发的硬件建设实验平台及研发中试基地建设,公司以中央研究院为抓手,深化创新链及产业链融合,聚焦专精特新产品研发,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高水平建设实验平台及中试基地。二是研发人才的投入,公司着力提高人才引进、培养质量,加大研发人员引进力度,通过高密度人才储备推动高质效创新能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体系,形成“技术驱动为主,市场牵引为辅”的新共识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着力加强前沿性技术的识别、储备,在极限制造、6G、星际通讯、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积极探索,开发出更多“全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的产品。此外持续拓展,一是依托中央研究院汇聚国内外光学、材料、机械、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专家,同时整合国家、地方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头部企业资源,构筑底层技术和产业生态,推动与未来产业契合的前沿技术探索;二是通过旗下投资公司以直投、科创天使基金、产业基金等形式,以“填空式”投资关注“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术体系最底层”的硬科技领域,将创新的活跃要素充分聚集起来。
问:面对美国“对等关税”的推出,公司对于行业未来的展望怎样看待?将会作出哪些具体措施积极应对?公司全球化布局如何?
答:公司经全面评估,“对等关税政策”对华工科技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基于在澳大利亚、美国、越南、韩国、匈牙利等国布局的子公司、产业基地,公司可通过位于关税洼地国的海外子公司产能扩张,有效弱化美国对华关税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对美对等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提升了公司部分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另外,随着中美科技脱钩,技术封锁,关税大棒,倒逼国内企业转向本土供应链,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卡位核心技术,将国产替代转化为创新引领能力,拓展业务成长空间。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经营战略,目前已形成国内六大产业基地,及海外 12家子公司和 10家办事处的战略布局。海外工厂方面,2024年智能制造业务越南及匈牙利公司、感知业务泰国公司、联接业务泰国公司相继完成布局;人才国际化推进加速,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全球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有效保障海外业务的发展。国际市场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市场,目前海外营销占比不足 15%,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公司全球化经营以“扎根”为核心命题,因地制宜培育本地化研发能力、供应链,拓展本地化朋友圈、培养本地化人才,拓展本地化市场,持续提升产品研发、制造交付响应速度,提升质价比、品牌美誉度、影响力,未来将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提升至 30%以上。
问:感知业务 2025年如何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布局方向有哪些?
答:感知业务 2025年将继续保持明显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拓新项目,持续加大与整机整车厂的战略合作,横向业务扩展,增加压力、气体传感器开拓,今年以来感知业务在光电类传感器,已获得多个整车厂定点量产,产能持续提升;(2)压力传感器突破新的增长点,压力传感器市场行业广阔,公司采用自主设计的陶瓷电容芯体结构,一举打破了以外资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市场,预期今年收入增长较大;(3)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会稳步增长,现有大客户群体和项目会拉动公司业务增长,多款新车型将搭载高理 PTC,提供较大增量;(4)加大海外如欧洲和东南亚的业务开发。感知业务未来主要围绕四大方向布局:一是新产品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正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聚焦 MEMS传感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方向开展前瞻性研发及产品布局。二是全球化方面,加快海外实验室认证并投入使用,推动更多海外项目转产,持续提升海外销售占比,促进海外基地人才本土化和供应链本土化。三是智能化方面,打造“黑灯工厂”,提升关键工序自动化率,搭建质量数据平台,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四是数字化方面,打造传感器+AI,以数据重构产品定义、以算法重塑价值链条、以场景穿透行业边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问:智能装备业务目前的在手订单情况如何,后续怎么保持高增长?精密微纳业务之后大的增量在哪些领域?
答: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深度挖掘新能源汽车、船舶等行业从基础加工向智能复合制造延伸趋势,今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船舶等高价值市场持续突破,订单同比大幅增长,预计二季度公司仅仅在船舶行业就有望突破 10亿订单。为实现高质量增长,主要依托以下路径:一深耕核心业务,聚焦优势行业,深化头部客户合作,持续拓展新客户,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的标杆定位。二加大技术创新,通过持续创新,打造核心产品的竞争力,推出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AI切割装备、新能源电池盒焊接自动化产线等拳头产品,继续引领高端制造加速升级。三强化市场拓展,加快推进海外工厂以及子公司建设,形成“技术驱动+应用场景牵引+本地化服务”的战略,多维度突破市场空间。四产品研发与市场布局,加快推进全球首发产品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重点开拓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助力该业务实现可持续增长。精密微纳业务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实现规模突破:一在 3D打印领域,公司紧密围绕全球增材制造市场的结构性机遇,深耕金属增材制造装备,重点瞄准3C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形成系列产品,与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探索 3D Print智能工厂的服务加工业务,快速形成新的增长点。二在半导体领域,公司现已具备晶圆表面切割智能装备、晶圆隐形切割智能装备、晶圆改质智能装备、全自动晶圆退火装备、晶圆衬底及外延量测装备等产品,未来将进一步补充产品序列,并在已形成标杆大客户销售突破的基础上,加速半导体设备的国产替代,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三在绿色农业领域,公司重点推广农业激光智能装备,已形成搭载自研 AI视觉识别系统的激光除草智能机器人,可实现精准智能化除草作业等,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相关应用场景,助力农业生产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构建多元业务增长格局。
问:请问公司半导体领域相关设备当前发展情况和市场空间?
答:公司围绕第三代半导体,现已形成从晶圆量测到晶圆激光加工装备的 6大产品体系,产品已实现销售,取得市场突破,随着半导体产业重要性的提升,公司将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并不断丰富产品序列。在存储器领域,正在开发 1-3纳米晶圆套刻对准量测设备;在高端先进封装领域,正在开发 TGV芯片玻璃载板激光高速打孔智能装备;在晶圆前段,正在开发碳化硅激光剥离智能装备,不断拓展和加强半导体产业产品矩阵,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将带来较大增量空间。
问:今年国内数通光模块需求情况如何,公司数通光模块的产能怎么样,新产品有哪些?
答:市场方面:今年以来,国产算力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国内互联网大厂及运营商纷纷加大在 AI领域的资本开支,今年二季度公司全系列 AI光模块订单还在激增。产能方面:公司一季度大概是每月 20万到 30万支 200G、400G光模块的交付,到二季度每月 100万只产能,仍不能满足订单要求;公司泰国工厂的建设目前已经投产,海外需求主要以 800G和 1.6T为主,现有月产能为 10万只,Q2末到月产 20万只,持续快速提升。公司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下一代超高速光模块研发中心暨高速光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将于今年 5月投入使用,用于超高速光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公司产能将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方面:公司 800G自研硅光 LPO模块,马上业界第一批批量出货;业界领先 1.6T自研硅光模块,已经接到美国、中国知名 OTT客户正式送样通知;1.6T ACC/AEC已经在美国知名 OTT测试,准备小批量出货;2025美国光通讯展上,率先推出适配下一代 AI训练集群的 CPO超算光引擎、3.2T模块解决方案。
问:2024年非经比较多大概有三个亿,怎么看未来两年非经的影响,高规模是不是可以持续?
答:公司的科技创新实力较强,成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因此得到的政府支持力度也比较大,获得多项政府补贴。后续随着研发进程快速稳步推进,项目从理论研究迈向落地实施,顺利完成工程化、产品化转型,并成功投放市场,最终实现对公司经营性利润的拉动提升。
问:公司于 4月 9日发布了董事长提议回购公司股份的提示性公告,怎么用好政策工具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助力创新?
答: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先生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并结合公司经营状况、主营业务发展前景、财务状况等因素,提议公司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回购部分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公司着力提升人才密度,在现有的硕博士人才基础上,以中央研究院为平台,围绕下一代及未来技术,未来 5年招聘、留用博士人才 500人,硕士 2000人,以高密度人才成就高质效的创新能力。为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一是进一步完善短期、中长期激励,二是营造简单、阳光、高效的创新氛围,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创新机遇和平台,通过良好的氛围、机制,培养造就面向智能时代战略机遇的攻坚力量。
华工科技(000988)主营业务:智能制造业务,联接业务,感知业务。
华工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17.09亿元,同比上升13.57%;归母净利润12.21亿元,同比上升21.17%;扣非净利润8.97亿元,同比上升9.55%;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7.07亿元,同比下降10.2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上升46.3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上升78.62%;负债率50.65%,投资收益9855.15万元,财务费用-8418.7万元,毛利率21.55%。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8.61。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3.49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134.18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