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4月8日硅烷科技(838402)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问:作为襄城硅碳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公司有哪些使命,有哪些重担,哪些要突破的方向
答:公司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规划,确定了硅、氢两条线的战略定位,逐步构建以工业气体为基础、以电子级硅烷气为龙头,向特种气体行业扩张,通过硅、氢延链补链,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业务。公司在光伏、液晶面板、半导体等客户领域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将全面拓展硅碳负极、氢能源等市场,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先进技术,最终实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硅氢材料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
问:硅烷科技的区熔硅对国产替代有什么意义?公司区熔硅有哪些应用场景,公司区融硅验证成功后会有哪些目标客户?
答:电子级多晶硅是生产芯片的关键原材料,区熔级多晶硅是电子级多晶硅的高端产品,主要用于制造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由于技术门槛高,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日、德国家。公司区熔硅通过下游验证后,对加强我国的芯片行业硅基材料的供给的安全性和自主性具有积极意义。区熔硅之外的硅料产品,经过专业的破碎、清洗、包装,符合高端碳化硅粉体市场的需求,也将是我们积极开拓的领域。关于区熔硅项目进展及后期市场开发,公司会按有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程序。
问:请2025年一季度预亏还是盈利?
答: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具体数据请关注公司2025年一季度报告。
问:硅烷价格何时能触底,3期投产后,实际产能能打满吗?
答:公司三期项目投产后,使公司硅烷产能提升至约6100吨/年,2024年公司硅烷气产能利用率为44.23%左右。关于硅烷气价格的影响因素较多,您的问题我们也会持续跟进。
问:在硅烷气业务方面,公司是否有新的产能扩充计划?目前年产3500吨的硅烷三期项目已于2023年底开始试生产并正式投产,使公司硅烷产能升至约6100吨/年。未来是否计划进一步扩大硅烷气产能或建设新的生产装置?
答:目前年产3500吨的硅烷三期项目已于2023年底开始试生产并于2024年正式投产,使公司硅烷产能提升至约6100吨/年。未来是否谋划推进新的生产装置,公司将根据整体行业发展和实际经营情况,统筹考虑后安排。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问:如何看待当前硅烷市场的供需现状?报告期内国内硅烷产能扩张、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硅烷价格已从高位回落。目前市场供需是否趋于平衡,还是存在供过于求的压力?
答:报告期内国内硅烷产能扩张、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硅烷价格已从高位落,总体来看价格承受压力较大。面对硅烷气价格下滑的行业情况,公司将重点优化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水平。从长期来看,随着光伏行业TOPCon渗透率提升拉动需求增长、新能源锂电池领域硅碳负极材料技术和应用的突破,有望打开电子级硅烷气新的增长空间。
问: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05%。请造成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24年营业收入为7.05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3年减少37.05%,主要原因为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硅烷气受到国内产能扩张、下游需求增速减缓的影响,产品价格同比降幅较大,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下滑。
问: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新的挑战?
答:2024年以来,由于受下游光伏行业调整影响,和供给端硅烷气扩产双重影响,硅烷气价格承压,下降较大。面对硅烷气价格下滑的行业情况,公司将重点优化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水平。同时,大力开发市场,维护传统客户,拓展新客户新领域。从长期来看,随着光伏行业TOPCon渗透率提升拉动需求增长、新能源锂电池领域硅碳负极材料技术和应用的突破,有望打开电子级硅烷气新的增长空间,公司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硅烷科技(838402)主营业务:氢硅材料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硅烷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05亿元,同比下降37.05%;归母净利润7767.33万元,同比下降74.8%;扣非净利润7039.48万元,同比下降75.03%;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44亿元,同比下降48.3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071.64万元,同比下降112.1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194.16万元,同比下降118.37%;负债率22.53%,投资收益-9.09万元,财务费用940.66万元,毛利率24.09%。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84.33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