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4月8日迪瑞医疗(300396)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1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采取网络远程的方式进行,主要及答复整理如下(以下及回复时间不分先后):
答:公司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采取网络远程的方式进行,主要问题及复整理如下(以下问题及复时间不分先后)
1. 请简单介绍公司去年四季度主营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
2024年受到宏观因素以及行业整顿,集采政策不断深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结合行业变化趋势,在第四季度调整了销售节奏,对当季度的营业收入造成影响。单季度业绩不代表发展趋势,公司已经制定了系列举措来应对各项挑战,旨在通过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与效率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
2. 请介绍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公司坚持研发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地优化新产品新技术、技术成果应用转化,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线。报告期内 CS-690 全自动尿生化分析仪、CM-640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BC-4000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更新升级产品 L-90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已上市。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地聚焦研发,顺应当前医疗产业智能化趋势,以多年积累的仪器类产品为依托,围绕提升产品智能化为目标,对研发队伍以及研发项目布局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深入强化了研发的市场导向,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尿液分析领域,基于人工智能加湿化学染色技术,对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自动识别,以深度学习为核心,构建了面向医疗场景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推动尿液分析从经验依赖型向算法驱动型转变,公司后续还将会继续优化其他产品线,以不断提升效率及产品创新力。
3.公司年报中提到利用多模态 I 大模型算法技术,请介绍下应用方向?
公司基于产品多元化的特点,利用多模态+I 大模型算法技术,将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化学发光免疫,凝血等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个人信息、临床表现、体征、现病史和既往病史等多维度、跨学科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诊断提示、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决策,减少漏诊、误诊情况,提升诊疗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如何解决现金流压力的问题?
为应对现金流压力,公司已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加速应收账款款,同时优化供应商账期,缓解现金流出压力。运营管控上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存货金额,控制日常费用支出减少对资金占用,多项举措并行改善现金流。
5.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市值管理,公司有市值管理计划吗?
公司已经建立了市值管理体系,并且与公司高管的绩效考核联动。公司认识到良好的市值表现对于增强股东价值、提升市场信心以及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实际情况,定期审视并调整市值管理策略。当前受公司短期业绩影响,公司市值表现不佳,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公司发展的投资者表示诚挚的歉意。
6.公司的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融入华润的一年,请问今年有什么计划吗?
公司将全面参照央企控股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业务管控,同时借助华润品牌、业务及管理的赋能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具体进展情况请关注公司公告。
7.迪瑞 2025 年的预计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公司经营层深入分析并总结上一年度经营情况,2025年继续聚焦试剂上量为业务核心导向。同时,对应收账款管理、现金流管理、存货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并重点落实董事会确定的价值重塑、业务重塑、组织重塑和精神重塑四个管理维度,确保公司稳定健康发展。
8. 请问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有何影响?
公司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产品 2024年预计约 15万美元,占公司收入比例非常小。公司境外市场主要在俄罗斯、拉丁美洲、东南亚和中东非等地。进口原材料采购约五百万人民币,公司已经确定应对措施,初步判断加征关税对公司进出口业务整体影响较小。
9.俄罗斯销售哪些产品?
俄罗斯主要涉及生化分析、尿液分析、血细胞分析、免疫分析等产品线,其中免疫类的产线为新完成注册的产品,增长空间值得期待。另外,公司部分试剂类产品正在逐步落实本地化生产,助力国际市场试剂上量。公司产品丰富多样,出口业务积累二十余年的经验,产品远销约 125个国家和地区。
迪瑞医疗(300396)主营业务:医疗检验仪器及配套试纸试剂的研发、生产、营销与服务。
迪瑞医疗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2.18亿元,同比下降11.63%;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48.5%;扣非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下降49.03%;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236.27万元,同比下降87.1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065.49万元,同比下降222.6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454.72万元,同比下降262.43%;负债率34.07%,投资收益2360.74万元,财务费用-630.03万元,毛利率43.84%。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