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国航(00753.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本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安全效益服务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迈出新步伐。
从严抓好安全管理,安全态势保持平稳。本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际行动确保「两个绝对安全」。制定专项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重大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推动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不断深化安全管理、飞行训练、机务维修、运行管理、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五大体系建设,持续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安全能力。严密生产运行组织,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管控,确保航班运行与保障能力动态匹配。2024年,本集团安全飞行295万小时、同比增长17%,圆满完成重要专包机任务、巴黎奥运会、中非合作论坛、黎巴嫩撤侨等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
著力改善发展质量,经营质效持续提升。本集团全力推进效益攻坚,生产经营实现量增质升。以「巩固存量、做大增量」扩大有效投入,全年本集团投入3,561亿座公里,同比增长22%。积极服务大国外交,加快恢复和新开国际航线,国际投入同比增长一倍。建立最大化利用飞机资源管理机制,努力提升飞机使用效率,飞机日利用率同比提升。加大营销创新力度,建立季度产品发布机制,完善入境游产品体系,举办「凤凰知音」成立三十周年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加强收益管控,收益水平保持领先。深入开展效益管理和成本管控,持续拓展融资渠道,财务精细化管控效果明显。
坚定履行使命担当,服务「国之大者」更加有力。全力支持国产民机发展,国产大飞机规模化运营迈上新台阶,C909、C919飞机身披国旗翱翔蓝天,意向成为C929全球首家用户。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枢纽网络建设,提升京津冀、成渝、粤港澳、长三角各重点市场投入集中度;加快北京首都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枢纽建设,完善网络结构,提升枢纽运营品质。不断完善「一带一路」航线网络布局,通达国家29个、执行航线65条。助力定点帮扶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帮扶成效连续七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最高等次评价。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工作,开展固定航班常态化加注国产可持续航空燃料工作。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服务品质向优向好。本集团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围绕「民航服务提质增效年」工作任务,打造客户满意的高品质服务。坚持「客户导向、问题导向、价值观导向」服务理念,集中资源组建客户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全流程服务信息旅客告知、机上餐饮预订等关键系统上线运行,服务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健全客户服务机制,精准感知客户需求、设计和推送产品,促进客户价值持续增长。
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航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自觉领悟载旗航空职责使命。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实施重点领域组织优化,加强干部人才梯队建设,队伍活力不断提升。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著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障。
业务展望:
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国航将坚持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输集团」的发展目标,坚持「枢纽网络、客货并举、成本领先、品牌战略」四个战略方向,聚焦安全管理提升、市场布局优化、资源结构调整、产品服务升级、数字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等关键领域,推进工作开展。
安全管理建设再上新台阶,安全管理体系、飞行训练体系、机务维修体系、运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管控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管理效率不断提升,责任落实更加明确,「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高水平安全运行态势。
市场布局优化汇聚新优势,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优化基地市场布局,突出优势和重点,汇聚发展新优势。四角菱形四极组群核心网络结构更加完善,国航系网络协同持续深化。
资源结构调整呈现新面貌,核心资源与市场特点更加匹配,建立机队长期发展优势,优化飞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维修、投资布局与主业发展布局匹配程度不断增强。
产品服务升级达到新水平,产品服务品质实现明显提升,服务特色更加突出,搭建贯通高效的标准体系,全流程服务保障更加通畅,各业务板块服务协同更加高效。
数字创新发展迈向新阶段,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集团发展中核心地位逐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效力更加突显,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的突破,数字化平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绿色低碳发展展现新作为,节能环保管理体系运行更加高效,减污降碳措施更加有效,污染防治成果更加显著,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更加专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更加丰富。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