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惠同新材(833751)2024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4-01 11:15: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惠同新材(833751)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金属纤维及其制品制造业,主要从事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技术研发与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技术及规模领先的金属纤维及制品生产企业之一。金属纤维是等效直径在1~100微米的纤维状金属材料。金属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材料,不但具有金属材料本身的优点,还兼有非金属纤维材料的一些特殊性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柔韧性和耐腐蚀性。公司自主研发的金属纤维制造技术国内领先,可生产多种不同成份、芯数、直径、技术参数的金属纤维,并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金属纤维毡、燃烧器、金属纱、发热线、金属织物、导电塑料等金属纤维制品,广泛应用于过滤、低氮燃烧、防信息泄露和人体防护、玻璃加工、柔性低压电热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具体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化工、化纤、纺织、环保、汽车、电子、军事、采暖等,不同领域的产品需求差异明显,对响应速率、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湖南省金属纤维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拥有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发团队,掌握了6大工艺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已取得22项专利,其中10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另有10项专利处于审查阶段(5项发明专利已受理,1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受理阶段,1项发明专利初审合格,2项实用新型已受理,1项实用新型处于授权通知阶段)。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0.17%,公司营业收入的毛利率达37.91%,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公司坚持“持续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努力保持较强的技术优势,多年来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于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的销售。公司立足于金属纤维及其制品行业,凭借多年来的研发积累及行业经验,通过持续优化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式获得竞争优势,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性能好且品质稳定的产品,并从中获取收入及创造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21.51万元,同比增长12.64%;实现净利润3960.33万元,同比增长14.32%,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经营计划。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1212.0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8128.53万元。

    (二)行业情况

    金属纤维是等效直径在1~100微米级的纤维状金属材料,如不锈钢纤维一般直径在10μm左右。

    金属纤维制品是指利用金属纤维,并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金属纤维制品,如纤维毡、燃烧器、金属纱、金属织物、导电塑料等金属纤维制品。金属纤维毡多用于过滤材料,具备高强度、高容尘量和耐腐蚀性,适用于化工、化纤、聚酯薄膜、汽车领域的过滤元件。金属纤维燃烧器多用于全预混燃气燃烧技术,可使得燃烧更充分、更加环保节能,符合我国“双碳”目标,具体应用包括壁挂炉、锅炉和蒸汽发生器等燃烧系统。金属纤维织物可以分为纯金属纤维织物和金属纤维混纺织物,纯金属纤维织物主要用于玻璃加工过程、全预混燃气燃烧系统等方面,混纺织物主要用于防静电、电磁屏蔽、雷达隐形等方面。导电塑料是指金属纤维与塑料共混制成防静电、电磁屏蔽材料,用于电子电器产品。

    美国于1936年发明了集束拉拔法生产金属纤维,30多年后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微米级纤维才达到商业应用水平。到七十年代末金属纤维逐步在纺织、石油、化工、军事、航空、通讯、电力等领域得到应用。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金属纤维及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该公司产品质量稳定,种类齐全,具有品牌效应,市场占有率高。日本精线也研究开发了独特的制备工艺,其生产规模名列世界前茅。美国颇尔公司是全球最大、涉及领域最广的过滤、分离和净化公司,其技术专长和产品优势突出。

    中国对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的应用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军事、水电、化工行业分别对防雷达侦测伪装布、超高压屏蔽服、高温熔体过滤器等产品产生需求,而制造这些产品的关键原材料金属纤维全部依靠进口,需要消耗外汇且不能及时满足需求,国家迫切需要金属纤维材料国产化。1983年,冶金工业部设立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给长沙矿冶研究院下达了《不锈钢纤维研制》的科研课题。1985年,长沙矿冶研究院成功开发出不锈钢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2002年,惠同新材由长沙矿冶研究院及金属纤维相关业务团队共同出资设立,从事金属纤维及其制品方面业务。此后金属纤维的生产工艺不断完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种类逐步增加。

    目前,国内主要有惠同新材、菲尔特等公司研究和生产金属纤维及制品,金属纤维主要以不锈钢和铁铬铝材质为主。

    金属纤维及其制品既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重要的配套材料,其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应用范围广泛、发展潜力较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双碳”目标等节能环保政策要求提升,以及中国金属纤维制造企业对技术的不断突破、金属纤维产品从基础材料至衍生制品的研发,中国金属纤维及其制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金属纤维是具有良好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新型金属材料。由金属纤维制成的各类金属纤维制品功能丰富、应用广泛,包括纺织物、纤维多孔材料、纤维增强材料、复合材料等,在化工、化纤、纺织、环保、汽车、电子、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发展趋势概括如下:

    1.下游渗透率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随着行业技术发展及下游对高性能金属纤维材料的需求增长,下游应用领域拓宽及渗透率提升已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一方面受环保政策、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重点应用领域对金属纤维制品的使用需求将不断提升。例如金属纤维燃烧器具备优秀的低氮氧化物排放性能,其在欧美等地区已有较广泛使用,目前我国整体供热面积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环保型燃烧器的升级替代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金属纤维具备纺织品及金属的特殊优异性能,经捻制、纺纱、烧结、共混等不同工艺可加工成不同功能的材料制品,包括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织物、导电或屏蔽材料等。金属纤维企业运用行业领先的技术方案、产业化能力,不断丰富和拓展潜在的应用场景。

    2.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金属纤维及其制品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工艺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是行业内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我国金属纤维及其制品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内仅有少数生产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具备竞争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研发水平和生产工艺不断进步完善,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多样。行业内企业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开发适应下游市场及客户需求的产品。

    (二)公司发展战略

    自2002年成立至今,公司现已发展为国内技术一流、规模领先的金属纤维及制品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深耕金属纤维及其制品领域,拥有三十余年研究、开发、生产金属纤维从业经验,攻克了国内金属纤维产业化的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完善的金属纤维及制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体系。

    金属纤维及其制品既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重要的配套材料,其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应用范围广泛、发展潜力较大。随着全球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规模不断增大,金属纤维制品在下游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全球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规模仍将持续增长。

    公司将继续立足于金属纤维及制品行业,以领先的技术为基础,以新材料行业迅速发展为契机,大力开发新技术,扩大金属纤维的生产能力,巩固现有客户,积极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2025年,公司将继续遵循“持续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以“需求至上,服务第一”为原则,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实现营收增长。加大重点项目的研发投入,继续提升创新意识,并在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多层级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和内控制度执行等方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同时,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加强费用控制,努力实现年度经营目标。

    (四)不确定性因素

    国家政策变动影响:金属纤维及制品作为环境保护和高端制造新型产业重要配套材料,其发展与各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存在紧密关系,各国政策环境的变动将影响到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各项政策支持新材料行业及下游行业产业政策的快速发展,但若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将对我国金属纤维及制品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