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永兴股份(601033)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1月,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正式迈入资本市场,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篇章。上市后,公司始终秉承“担责善为、不断超越”的企业精神,践行“进无止境、卓以致远”的企业理念,围绕固废处理和清洁能源服务商的定位,全面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深度挖掘运营潜力,持续提升经营效益;同时积极向外拓展资源,提升产能利用率,推动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在内外协同、多维发力的驱动下,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项目运营方面
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控股运营1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全部投入运营,分别位于广州、雷州、邵东等地,设计处理能力合计32090吨/日。报告期内,公司控股运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垃圾进厂总量928.56万吨,垃圾焚烧发电量46.71亿度,上网电量41.25亿度,各项指标均实现稳健增长。
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资运营4个生物质处理项目,均位于广州市,设计处理能力合计
2590吨/日。报告期内,公司生物质处理项目的垃圾进厂总量73.57万吨,处理规模进一步提升。
3、公司持续深入推进项目运营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数智化赋能,深度挖掘核心业务的经
济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核心运营指标和整体生产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吨垃圾发电量继续攀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单位物耗成本及主设备非计划停机次数均同比下降,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生物质处理项目优化调整运行参数,结合日常精细化管理,产油率大幅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二)业务拓展方面
1、公司通过积极拓展存量垃圾、工业固废、市政污泥等多源垃圾处理服务,加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协同处置力度,显著提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产能利用率。报告期内,填埋场存量垃圾的掺烧试验以及兴丰应急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项目的有关手续均顺利推进,全年累计掺烧存量垃圾超70万吨。
2、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公司积极推动通过热电联产方式,提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经营效益。报告期内,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周边工业企业提供蒸汽合计16.44万吨,供热业务规模持续提升。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广州市首个移动储能供热项目,供热管网规划建设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供热业务的进阶跃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3、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优势,公司积极拓展运营管理服务输出业务,新增多个运营检修服务项目及环境监管技术服务项目,为公司实现更广泛的轻资产业务布局奠定了基础。公司高度关注并参与绿证交易业务,报告期内合计申领绿证约690万张。
4、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通过对外项目拓展、收并购等方式扩大公司业务区域布局,提升公司业务规模,2024年9月,公司联合中标怀集县环保发电项目。同时,公司密切关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机会,2024年12月,公司在越南成立全资子公司,积极探索海外项目投资发展新途径。
(三)技术创新应用方面
1、在智慧电厂建设方面,公司全面掌握吊机无人值守、焚烧炉ACC智能控制、烟气污染物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智能巡检、DCS与烟气监测智能联动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全面迈入智慧电厂时代和推动生产全面自动化、数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在运营优化方面,公司开展SNCR和SCR协同脱硝技术、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沼优化运营等项目的创新实践工作,提升环境效益和资源化利用效率,其中高分子脱硝超洁净排放技术获广州市国资委科技补贴。
3、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成功申报5个省级科研平台;在科研成果方面,公司研发的垃圾焚烧厂炉渣转运智能控制、宽适应性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成套设备、基于磁悬浮技术的高效智控半干法脱酸等多项技术获得各级奖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05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55项。
(四)公司治理和投资者回报方面
1、上市后,公司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要求,持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推动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2、公司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机制,通过股东大会、业绩说明会、现场参观、分析师调研以及上证e互动平台等多种形式,主动与投资者保持密切沟通,增强市场透明度与投资者信心。
3、公司积极通过现金分红以实际行动回馈投资者。报告期内,公司实施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68亿元(含税),占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3.69%。公司拟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40亿元(含税),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5.81%,现金分红比例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位居前列。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主要包括固废处理及生物质发电业务,系以生活垃圾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焚烧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并利用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利用。行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率、人口规模相关性较高,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随着“无废城市”的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已经建立起以垃圾焚烧为核心的固废处理及综合利用体系。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4年10月发布的《2023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截至2023年末,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为114.44万吨/日,同比增长3.15%,其中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为75.3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未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需求将日益增长,垃圾焚烧处置占比将有望进一步提高。经过前期高速发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步入成熟期,正逐渐由投资规模扩张向运营效率提升转变,向运营管理的数智化升级。同时,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投资并购整合项目资源,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企业积极通过EPC、BOT等模式进行海外项目拓展。
(二)相关行业政策
报告期内,固废处理及生物质发电业务持续发展,相关法律政策不断发布,促进和保障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健康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均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主营业务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自2009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聚焦于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下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与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签订协议,为城市提供垃圾焚烧处理服务,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并按照协议价格收取垃圾处理费。同时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通过与电网企业签订协议,将所发电力销售给电网公司,并按照上网电量和协议价格结算电费。
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多年,在项目运营管理、技术研发、焚烧设备制造和烟气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较强的多源固废协同处置、垃圾焚烧产能多元化利用以及垃圾焚烧发电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
2、生物质处理业务
自2021年起,公司生物质处理项目陆续投产,通过与项目所在地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签订协议,为城市提供生物质(餐饮垃圾、厨余垃圾、死禽畜、粪便等生物质废弃物)处理服务,并按照协议价格收取生物质处理服务费。
公司充分发挥在固废处理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运营经验,通过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推动生物质处理业务与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固废处理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和特许经营(BOT)两种模式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及生物质处理业务。
1、政府采购服务模式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位于广州市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生物质处理项目采用政府采购服务模式。公司负责为项目筹集资金、投资建设及管理运营,并与项目所在地相关部门签订服务协议,为城市提供垃圾处理服务,并按照协议约定收取服务费用。
2、特许经营模式(BOT)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位于雷州市和邵东市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取特许经营模式(BOT)。公司与项目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负责为项目筹集资金及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公司在特许经营期限内负责项目运营管理,并在特许经营期满后将相关设施移交政府部门。
(三)市场地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控股运营1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处理能力合计32090吨/日。公司是广东省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4年10月发布的《2023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3年公司位于广东省内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活垃圾处理量在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量中占比超过24%,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区域优势
公司主要经营地位于广州市,负责广州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在广州市形成了体量大、集中度高、规划布局合理的核心业务群。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支付能力,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为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运营管理优势
2009年成立至今,公司一直聚焦于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形成了显著的规模效益和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控股运营的1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单个项目的处理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通过规模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公司平均吨垃圾发电量等核心运营指标处于行业前列。
(三)产业链优势
公司在固废处理领域精耕细作,围绕清洁能源生产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形成了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处理、环保设备研发制造、环保检测与咨询等环保业务集群,并积极拓展垃圾焚烧供热业务。公司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核心,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园区内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链协同优势。
(四)技术优势
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在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热能利用、存量垃圾掺烧等领域具备多项核心技术。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解决业务发展和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持续提升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
(五)人才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企业之一,汇聚了一批行业领先的高级技术人才。公司管理层及技术骨干长期深耕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战略方向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洞察。为激发团队活力,公司在IPO前实施了员工股权激励,进一步营造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控股股东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广州环投集团是广东省内领先的综合环保企业之一,构建了以垃圾焚烧发电、智慧环卫业务为核心的环保全产业链,并建设有国家CMA资质检测实验室及多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综合实力较强。控股股东拥有的智慧环卫业务能够与公司核心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5亿元,同比增加6.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1亿元,同比增加11.67%。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42.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4.88亿元,资产负债率56.10%。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垃圾焚烧发电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重要方式。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含县城)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数量已达1,045座,焚烧处理能力合计约107.68万吨/日,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随着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垃圾焚烧处理需求仍将持续增加,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及县域中小城市,行业发展仍存在一定机遇。
随着技术进步与环保标准提升,行业正加速向精细化、数智化方向转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焚烧电厂逐步实现数智化运营管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环保水平。同时,行业对焚烧工艺、烟气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飞灰资源化、炉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突破,实现垃圾处理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与低碳化发展。
当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头部企业将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此外,面对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国内一些头部企业凭借其在技术、运营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求业务扩展的新机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担责善为、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进无止境、卓以致远”的企业理念,依托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沉淀多年的项目运营管理经验,锚定“行业领先的一流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发展定位,以科技创新驱动项目精细化升级与数智化转型,持续激发内生增长动能;以“强链、补链、延链”三维发力,深化产业链协同效能,释放产业价值潜能;以战略并购与市场拓展双轮联动,积极布局境内外优质项目,提升核心业务板块规模和竞争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5年是决胜“十四五”、布局“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公司将持续聚焦主业发展,以精细管理和技术创新驱动运营效率提升,通过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扩张核心业务规模,推动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1、提升固废协同处理能力,高效推进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项目,同时加大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市政污泥等市场拓展力度,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利用率水平。
2、深挖“焚烧+”潜力,全力推动供热业务发展,加速供热管线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以热电联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聚合赋能。
3、持续推进智慧电厂建设运营,聚焦生产作业过程管控及安健环管理环节,将人工智能模型应用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模型在环境监管和预警防控系统的应用,进一步节能降耗,不断提升公司运营效能。
4、强化公司市场开拓能力,积极主动寻求并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资源优势拓展国内外优质项目,不断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环保风险
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及生物质处理业务运营中,会产生废气(烟气、臭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飞灰、炉渣、沼渣)等污染物的排放。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环保法规及排放标准持续升级,若未来未能满足更严格的环保规范,可能面临运营成本上升或生产受限风险。对此,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以及项目环评报告及批复的各项要求,同时持续进行环保技术改造、标准化运营以及技术研发,以保障公司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2、安全生产风险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具有系统精细复杂、不同项目非标准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对一线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操作经验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若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疏漏,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影响项目正常运行。对此,公司建立了一支人员稳定、经验丰富、技术完备的一线业务队伍,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化业务操作规程,并在下属项目全部部署监控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总部中央集控指挥中心实时监控,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92,104.00万元。随着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可能进一步增加,若应收账款未能按期收回,可能对公司资金周转以及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深化与客户的定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支付能力,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同时建立应收账款动态跟踪机制,对账龄较长或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重点跟踪,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4、电价补贴政策变化风险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助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在电价政策、补贴范围、竞争配置等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若未来电价补贴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动态,提前研判政策变化趋势,确保公司战略发展与政策方向同步。同时公司将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升级,提高项目盈利能力,以更好的应对政策变化。
5、税收政策变化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环保行业增值税税收优惠、环境保护项目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等。若未来国家调整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税收政策动态,及时评估政策调整对公司的影响,提前制定应对方案,降低税收政策变化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