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上海电气(601727)发布2024年年报,该份财报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并对财报中的关键审计项目说明如下:
1. 销售商品、工程建造收入确认及亏损合同
项目内容
- 营业收入:2024年度,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6,186,116千元,其中销售商品收入约占合并营业收入的76.75%,工程建造收入约占合并营业收入的7.50%。
- 亏损合同影响:2024年度,相关亏损合同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为人民币883,731千元。
- 收入确认政策:上海电气集团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按照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确认收入。
- 工程建造收入确认:上海电气集团采用时段法确认相关工程建造收入,并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履行合同义务不可避免发生的预估总成本是否超出预计收回的经济利益。
审计应对
销售商品收入
- 内部控制:了解和评价与销售商品收入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测试其关键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 合同检查:了解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政策,选取重要销售合同检查关键条款,分析评价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有关的控制权转移时点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 支持性文件:通过抽样的方式,检查与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包括销售合同、订单、商品运输单、客户签收单、销售发票等。
- 分析性复核: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商品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变动的合理性。
- 截止性测试:执行截止性测试,以评价收入是否被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
- 记账分录测试:选取特定标准的收入确认记账分录,执行商品销售收入的记账分录测试。
- 披露复核:复核销售商品收入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
工程建造收入及亏损合同
- 内部控制:了解与工程建造收入及亏损合同确认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测试其关键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 数据核对:获取管理层编制的工程建造收入和成本计算表以及亏损合同清单,将总金额核对至收入和成本明细账,并检查工程建造收入成本计算表及亏损合同清单算术计算的准确性。
- 合同检查:抽样检查建造合同,与管理层讨论,复核合同总收入的计算。
- 成本合理性评估:采用抽样方式,对工程建造合同预估总成本及亏损合同项目预估总成本执行以下主要程序:
- 将合同预估总成本的组成要素核对至采购合同等支持性文件,以识别成本是否存在遗漏。
- 与项目工程师讨论并检查相关支持性文件,以评估合同预估总成本的合理性。
- 将合同预估总成本与同类已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的组成要素进行对比,以评估预估总成本的合理性。
- 将已完工项目实际发生的总成本与项目完工前管理层估计的合同总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管理层做出此项会计估计的历史准确性。
- 成本确认:针对实际发生的成本,采用抽样方式,检查实际发生工程成本的合同、发票、设备签收单、进度确认单等支持性文件。
- 成本确认时间: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确认的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核对至设备签收单、进度确认单等支持性文件,以评估实际成本是否在恰当的期间确认。
- 完工百分比计算:重新计算工程完工百分比及当期确认的预计毛利,以评估工程建造收入及亏损合同确认的准确性。
- 披露复核:复核工程建造收入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
2. 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应收融资租赁及售后租回款和发放贷款及垫款的预期信用损失
项目内容
- 应收商业承兑汇票:2024年12月31日,账面净额为人民币1,280,654千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人民币791,829千元。
- 应收账款:2024年12月31日,账面净额为人民币37,547,437千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人民币17,649,203千元。
- 合同资产:2024年12月31日,账面净额为人民币35,644,204千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人民币1,603,904千元。
- 应收融资租赁及售后租回款:2024年12月31日,账面净额为人民币2,429,469千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余额为人民币1,735,108千元。
- 发放贷款及垫款:2024年12月31日,账面净额为人民币8,694,998千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余额为人民币340,287千元。
- 预期信用损失计提:上海电气集团对于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损失准备。对于信用风险特征显著不同的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根据处于不同情况的合同对手方的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经营模式、当前状况及对其未来状况的预测,评估多情景下预计现金流量分布的不同情况,并根据不同情景下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和各情景发生的概率权重,相应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审计应对
内部控制
- 了解和评价:了解和评价了关于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应收融资租赁及售后租回和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相关的内部控制,并测试了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历史可靠性评估
- 核销及损失结果:通过对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以及应收融资租赁及售后租回款的实际核销及损失结果与以前年度计提的信用减值准备相比较,以评估过往管理层有关减值准备估计的可靠性。
预期信用损失评估
信用风险特征显著不同的应收款项
- 信用风险特征评估:评估管理层对于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信用风险特征显著不同的判断。
- 现金流量分布:获取管理层根据经营模式对处于不同情况的合同对手方所预计的现金流量分布情况表,并采用抽样方式检查处于不同情况的合同对手方分类的准确性。
- 假设合理性:根据合同对手方的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第三方统计数据、公开市场信息、外部律师提供的诉讼最新进展与保全资产情况,评估管理层根据经营模式在不同情景下预计现金流量分布情况的假设、不同情景下预期信用损失率及发生概率权重的合理性。
- 经济指标评估:引入内部专家评价管理层经济指标、经济场景及权重选取的合理性,并将相关经济指标核对至公开的外部信息。
- 预期信用损失计算:按照考虑前瞻性信息调整后的预期信用损失百分比,重新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组合计算的预期信用损失
- 组合划分及模型评估:评估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组合划分及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量方法的合理性。
- 历史数据测试:采用抽样的方式,对模型中相关历史信用损失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测试,评估历史违约损失百分比。
- 经济指标评估:引入内部专家评价管理层经济指标、经济场景及权重选取的合理性,并将相关经济指标核对至公开的外部信息。
- 账龄测试:采用抽样方式对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的账龄进行测试。
- 预期信用损失计算:按照考虑前瞻性信息调整后的预期信用损失百分比,重新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应收融资租赁及售后租回款和发放贷款及垫款
- 模型评估:复核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量方法的合适性,评价组合划分、模型选择、关键参数等重大判断和假设的合理性。
- 阶段划分评估:采用抽样的方式,基于借款人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及其他外部证据和考虑因素,评估了阶段划分的恰当性。
- 数据准确性测试:采用抽样方式,检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所使用的关键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计量日数据,以评估其准确性。
- 现金流预测评估:对于处于阶段三的应收融资租赁及售后租回款和发放贷款及垫款,抽样检查并评估管理层计提预期信用损失采用的现金流折现模型及未来现金流预测的合理性。
- 经济指标评估:引入内部专家评价管理层经济指标、经济场景及权重选取的合理性,并将相关经济指标核对至公开的外部信息。
- 预期信用损失计算:按照考虑前瞻性信息调整后的违约损失百分比,重新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