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光大银行(601818)发布2024年年报,该份财报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并对财报中的关键审计项目说明如下:
1. 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项目内容
- 标准与依据:贵集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修订)》,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量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的预期信用损失。
- 关键参数和假设:
- 信用风险阶段划分
- 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折现率等参数估计
- 前瞻性调整
- 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贵集团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的影响
- 对公司贷款和垫款、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考虑的因素:历史损失率、内部和外部信用评级
- 对个人贷款和垫款考虑的因素:历史逾期数据、历史损失经验
- 管理层判断:
- 在评估抵押物的价值时,参考符合资格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抵押物评估报告,并考虑抵押物的市场价格、状态及用途
- 抵押物变现的可执行性、时间和方式也会影响抵押物可收回金额
审计应对
- 内部控制评估:利用毕马威信息技术专家的工作,了解和评价与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审批、记录、监控、阶段划分以及预期信用损失计提相关的关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
- 模型评价:利用毕马威金融风险管理专家的工作,评价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适当性,包括评价模型使用的信用风险阶段划分、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前瞻性调整等参数和假设的合理性,及其中所涉及的关键管理层判断的合理性。
- 参数验证:针对涉及主观判断的输入参数,进行了审慎评价,包括从外部寻求支持证据,比对历史损失经验及担保方式等内部记录。
- 数据验证:
- 将管理层用以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发放贷款和垫款、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清单总额与总账进行比较,验证数据完整性
- 选取样本,将单项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的信息与相关协议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进行比较,以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 针对关键外部数据,将其与公开信息来源进行核对,以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 针对需由系统运算生成的关键内部数据,选取样本将系统输入数据核对至原始文件以评价系统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 利用毕马威信息技术专家的工作,选取样本,测试发放贷款和垫款逾期信息的准确性
- 管理层判断评价:评价管理层做出的关于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的判断以及是否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判断的合理性。
- 预期信用损失计算:基于上述工作,选取样本检查了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预期信用损失的计算准确性。
- 信息披露评价: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评价与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预期信用损失相关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合理性。
2.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评估
项目内容
- 标准与依据: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是贵集团持有/承担的重要资产/负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影响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 估值基础:
- 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市场报价
- 第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可观察参数
-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包含信用风险、流动性信息及折现率等重大不可观察输入值,不可观察输入值的确定会使用到管理层估计
- 管理层判断:由于金额重大,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较为复杂,以及使用参数时涉及较多的管理层判断。
审计应对
- 内部控制评估:了解和评价贵集团估值模型应用、前后台对账等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评估相关的关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
- 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计量:选取样本,通过比较贵集团采用的公允价值与公开可获取的市场数据,评价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估值。
- 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
- 选取样本,利用毕马威金融风险管理专家的工作,评价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估值
- 主要包括:评价贵集团采用估值模型的适当性,估值参数的合理性和运用的适当性
- 通过建立独立估值模型或独立获取估值参数,将我们的估值结果与贵集团的估值结果进行比较
- 信息披露评价: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评价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相关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合理性。
3. 结构化主体的合并
项目内容
- 标准与依据:结构化主体通常是为实现具体而明确的目的而设计并成立的,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贵集团可能通过发起设立、持有投资或保留权益份额等方式在结构化主体中享有权益。
- 合并判断:
- 当判断是否应该将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时,贵集团考虑拥有的权力、享有的可变回报及运用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的能力等
- 这些因素并非完全可量化,需要综合考虑整体交易的实质内容
- 管理层判断:由于涉及部分结构化主体的交易较为复杂,贵集团在对每个结构化主体的条款及交易实质进行定性评估时需要作出判断。
审计应对
- 内部控制评估:了解和评价与结构化主体合并相关的关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
- 合同审查:
- 检查相关合同、内部设立文件以及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以理解结构化主体的设立目的以及贵集团对结构化主体的参与程度
- 评价管理层关于贵集团对结构化主体是否拥有权力的判断
- 风险与报酬结构设计:
- 检查结构化主体对风险与报酬的结构设计,包括在结构化主体中拥有的任何资本或对其收益作出的担保、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安排、佣金的支付和收益的分配等
- 评价管理层就贵集团因参与结构化主体的相关活动而拥有的对结构化主体的风险敞口、权力及对可变回报的影响所作的判断
- 管理层分析评价:
- 检查管理层对结构化主体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以及贵集团对享有结构化主体的经济利益的比重和可变动性的计算
- 评价管理层关于贵集团影响其来自结构化主体可变回报的能力判断
- 合并判断评价:评价管理层就是否合并结构化主体所作的判断。
- 信息披露评价: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评价与结构化主体合并相关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合理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