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辽港股份(601880)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世界经济呈现震荡发展态势,经济增速呈现低位回暖;同期伴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经济回升仍显乏力。国内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总体表现出回暖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34.9万亿元。在此背景下,本集团扎实做好外拼市场,内强改革以及融合发展等工作,全力保障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1.整体业绩回顾
2024年,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143,973,474.80元,比2023年的净利润人民币1,343,109,072.73元减少199,135,597.93元,下降14.8%。
2024年,本集团高毛利矿石、钢材等散杂货业务量下降,油品仓储收入同比减少;但完成两长公司非同控企业合并等因素使投资收益增长,收回长期款项转回信用减值损失减少,以及财务费用降低等事项缩减了利润的降幅。综合影响下,本集团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4.8%。
2024年,本集团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4.77分,比2023的人民币5.60分减少0.83分,同比下降14.8%。
2024年,本集团营业成本同比减少142,387,645.07元,下降1.6%,主要得益于成本管控、人工成本、劳务费、维修及材料费、能源成本均有所下降。
2024年,本集团毛利同比减少1,010,801,128.36元,下降29.8%;毛利率为21.5%,下降6.2个百分点。主要是高毛利率的矿石、钢材等散杂货业务量下降,以及油品仓储收入减少的共同影响。
2024年,本集团管理费用同比增加87,912,659.30元,增长11.9%,主要是两长并表、人工成本以及折摊成本有所增长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44,679.44元,增长24.9%,主要是本年开展业务推广活动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9,068,453.19元,下降48.5%,主要是信息公司本年研发项目减少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财务费用同比减少49,299,179.87元,下降11.4%,主要是本年偿还部分有息负债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31,336,614.61元,下降31.4%,主要是上年子公司计提在建工程减值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638,952,130.08元,下降302.8%,主要是应收账款降低等因素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其他收益同比增加13,842,987.22元,增长7.5%,主要是中欧过境班列补贴、海铁联运补贴收益增加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08,098,216.92元,增长111.4%,主要是完成两长公司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影响投资收益增加。
2024年,本集团营业外净收益同比减少35,328,759.94元,下降119.2%,主要是上年收到保险理赔款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84,735,143.63元,下降16.1%,主要是经营利润变化引起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的影响。
2.资产负债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总资产为人民币59,786,931,555.09元,归母净资产为人民币39,797,657,781.18元。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1.66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每股净资产1.65元略有增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总负债为人民币16,383,834,665.08元,其中未偿还的借款总额为7,886,819,576.40元。资产负债率为27.4%,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2%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主要是两长公司并表的影响。
3.财务资源及流动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人民币5,248,560,887.43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人民币48,961,119.95元。
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4,287,348,345.76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221,381,900.89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4,020,403,139.08元。得益于本集团比较充足的经营现金流入,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等多渠道的资金筹措能力,合理审慎的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决策,使本集团保持了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未偿还的借款为人民币7,886,819,576.40元,其中人民币2,717,035,920.34元为一年以内应偿还的借款,人民币5,169,783,656.06元为一年以后应偿还的借款。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净债务权益比率为17.9%(2023年12月31日为13.5%),主要是因两长公司并表,债务规模扩大的影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未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为人民币183亿元。作为A+H股两地上市公司,境内外资本市场均为本集团提供融资渠道,外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为本集团进行综合评级,主体评级均为AAA级,评级展望稳定,具备良好的资本市场融资资质。
4.资本性开支
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资本性投资完成额为人民币962,504,897.77元,上述资本性支出资金主要来源于经营资金积累及外部其他筹措资金等。
5.2024年本集团各项业务表现分析
2024年,本集团共完成油化品吞吐量6,079.2万吨,同比增加11.0%。
2024年,本集团实现原油吞吐量4,192.9万吨,同比增加16.1%。其中外进原油2,548.2万吨,同比增加19.5%。2024年争揽中海油原油中转业务及腹地炼厂原油保供业务,带动本集团原油吞吐量增长。
2024年,本集团液体化工品吞吐量为146.7万吨,同比增加14.3%。主要由于新增MTBE外贸出口业务,带动本集团液体化工品吞吐量增长。
2024年,本集团液化天然气吞吐量为195.2万吨,同比减少22.3%。天然气管道供应增加,冲抵腹地海上LNG进口需求,导致本集团液化天然气吞吐量有所下滑。
2024年,本集团其他吞吐量为1,544.4万吨,同比增加4.1%。主要由于2023年腹地炼厂检修较多,导致成品油转运基数较低,2024年度本集团其他(主要为成品油)吞吐量有所恢复。
2024年,油品部分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3,442万元,下降32.4%,主要是仓储收入减少的影响。
2024年,油品部分毛利同比减少57,070万元,下降94.3%,毛利率同比降低33.6个百分点,主要是仓储收入减少,但相关固定成本持续发生的影响。
2024年,本集团完成集装箱1,086.2万TEU,同比增加5.8%。主要为一是完善集装箱航线网络,推进枢纽通道建设,提升航线服务能级,全年新开9条集装箱航线;二是积极争取临时加挂业务,有效补充口岸直航运力;三是持续优化环渤海内支线中转服务,不断加大货源开发力度,支线网络覆盖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区域的16个港口,中转运量同比增幅9%;四是持续深化港航合作,加强内外贸船公司中转、空箱调运(分拨)等增量业务;五是持续拓展专项物流项目,加大“散改集”货源争揽力度。
2024年,集装箱部分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966万元,下降1.3%,主要是海运出口代理、汽车进口零部件等集装箱物流服务业务收入减少,环渤海业务收入减少,以及集装箱量增长拉动装卸及港务收入增加的综合影响。
2024年,集装箱部分毛利同比减少12,767万元,下降10.7%,毛利率同比降低2.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市场影响船舶租赁业务、集装箱物流业务价格下降,以及相关折旧成本增加的影响。
2024年,汽车码头吞吐量完成情况
2024年,本集团汽车码头实现整车作业量731,650辆,同比下降9.5%。商品车内贸业务受滚装运力不足、新能源汽车冲击燃油车消费市场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下降;商品车外贸业务受日韩商品车经我港国际中转需求减少和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等影响而有所下降。本集团积极推动商品车外贸业务多元化发展,开通一汽品牌商品车出口至东南亚、波斯湾等地的班轮航线。
2024年,汽车码头部分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63万元,增长2.6%,主要是大连海嘉汽车码头有限公司业务量增长的影响。
2024年,汽车码头部分毛利同比减少106万元,下降7.0%,毛利率同比降低2.2个百分点,主要是大连海嘉汽车码头有限公司业务量增长、但大连港湾东车物流有限公司毛利降低的综合影响。
2024年,散杂货部分吞吐量完成情况
2024年,本集团散杂货部分完成吞吐量16,037.7万吨,同比减少3.4%。2024年,本集团实现钢铁吞吐量2,138.2万吨,同比减少8.6%。由于国内钢铁市场整体呈现“供需两弱”态势,下游终端用钢需求释放缓慢,钢铁吞吐量同比减少。
2024年,本集团铁矿石完成吞吐量5,413.5万吨,同比减少14.6%。主要由于钢企持续亏损,部分钢厂限产、减产,进口矿用量减少,加之部分钢厂调整配比,加大地矿使用量,导致完成量同比有所减少。
2024年,散杂货部分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0,881万元,下降12.1%,主要是受市场影响,矿石、钢材等业务量下降引起装卸收入减少。
2024年,散杂货部分毛利同比减少34,575万元,下降27.9%,毛利率同比降低5.3个百分点,主要是矿石、钢材等高费率业务量下降引起收入减少,同时人工及劳务成本、折旧费等有所减少。
2024年,本集团粮食码头完成吞吐量1,563.8万吨,同比增加2.3%。2024年,本集团完成玉米吞吐量870.7万吨,同比增加15.8%。养殖业盈利水平改善,叠加国家收紧粮食进口政策,进口替代品减少,玉米需求增加,“北粮南运”转运量大幅提升。2024年,本集团完成大豆吞吐量382.0万吨,同比增加5.5%。全球大豆价格走向低点,生猪养殖扭亏为盈,腹地油脂加工厂压榨量回升。加之本年度国储大豆进口量增加,共同带动港口进口大豆量提升。
2024年,散粮部分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560万元,增长2.3%,主要是玉米、大豆业务量增长的影响。
2024年,散粮部分毛利同比减少4,190万元,下降27.6%,毛利率同比降低6.6个百分点,主要是敞顶箱业务捣运成本、折旧等增加的影响。
2024年,客运滚装部分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234万元,下降5.4%,主要是大型客滚运力下降的影响。
2024年,客运滚装部分毛利同比减少318万元,下降5.9%,毛利率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主要是客运业务运力下降的影响。
本集团完成拖轮作业5万艘次
2024年,增值服务部分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3,384万元,下降9.9%,主要是信息服务项目、工程项目投入减少,同时矿石、钢材、粮食装卸车业务量下降引起铁路收入减少,电费收入有所减少。
2024年,增值服务部分毛利同比增加1,680万元,增长4.8%,毛利率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主要是人工及劳务成本、折旧费及安全生产经费减少的影响。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航运方面,地中海、马士基M2联盟解散,新造船订单逼近历史高点。头部航运企业进一步提升对产业链与供应链控制能力,在运能运力调整、航线布局再造、全程供应链延伸等领域持续加强。港口方面,环渤海区域港口竞争日趋激烈,港口间竞争正在向集群化、通道化演变。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核心业务及相关业务模式
本集团是东北亚地区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最为便捷的海上门户,配有完善的运输网络,是我国主要的海铁联运及海上中转港口之一。报告期内,本集团所从事的核心业务及业务模式包括:油品/液体化工品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油品部分);集装箱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集装箱部分);汽车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汽车部分);散杂货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散杂货部分);散粮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散粮部分);客运滚装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客运滚装部分)及港口增值与支持业务(增值服务部分)。
(二)经营模式
当前,本集团处于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围绕“外拼市场、内强改革、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方针,重点加强创新产品和服务、建设枢纽通道、拓展服务功能、建立专业品牌、推进平台建设、深化内外部客户协同融合,打造服务国家、服务产业、服务客户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拥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在最大泊位水深方面具有优势,在泊位数量等基础硬件优势方面较为突出。2024年,本集团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抓创新、谋合作为重点,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平稳发展,在港口业中继续保持着较强的竞争能力。
1、物流体系优势
2024年,本集团利用区位及泊位等优势,整合港口物流资源、为客户制订个性化、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方案。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三通道、四维度的综合物流体系。
2、增值服务优势
本集团重点培育全程物流、港口信息服务、保税仓储、混配加工、临港贸易等港航增值服务产业,通过与铁路、船公司及口岸联检单位的合作,积极延伸港口服务链条,拓展港口功能,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国际贸易摩擦及大国博弈将加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碎片化。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将面临挑战。因此,全球经济仍将处于震荡下行周期,世界贸易增速下滑。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有望增长。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预计将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壮大,投资需求稳定增长,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国内经济有望迎来更多向上向好的发展机遇。从腹地经济形势看,东北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化,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中俄贸易不断加深,东北经济发展将面临新一轮利好,将为港口业务带来增量。
本集团业务的主要腹地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地区及环渤海地区,货源以油品、集装箱、滚装商品车、铁矿石、煤炭、钢材、粮食和大宗散杂货、客运滚装等为主,经营货种全面,抗风险能力较强。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5年本集团将深入贯彻“外拼市场、内强改革、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深耕港口主业,稳定存量,挖潜增量;提升服务效能,推深做实港口服务;加强协同协作,开拓内外部客户合作局面;着力打造“枢纽+通道+网络”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2025年,本集团各业务板块主要市场开发措施如下:
及时掌握腹地重点炼化企业配额申请情况和原料进口渠道变化,稳固重点客户转运业务。重点关注原油仓储市场需求,利用我港储罐资源争揽仓储业务。持续关注腹地新能源发展情况,完善港口功能,争揽绿色甲醇下海业务。
强化集装箱航线体系建设,积极拓展远洋航线服务网络,稳步推进枢纽通道建设;做优做强RCEP区域航线,精耕东南亚航线,研究开发新兴市场直航航线,打造日本精品航线,实现特色化服务;完善内贸航线布局,积极拓展进江航线,加密南北干线班期密度和运力水平,打造辐射全国沿海、沿江主要港口的海向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环渤海支线服务网络,加强船公司干线中转业务开发,深耕腹地市场,加大货源开发力度,构建以本集团运力辐射区域为中心的集装箱中转体系;充分发挥本集团航线服务网络和口岸物流资源优势,推进全程物流业务与客户贸易需求相结合,加大散改集、海铁联运等全程物流业务拓展力度,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利用大型客滚、货滚运力稳定运营的有力契机,积极争揽滚装汽车、旅客运量,努力打造渤海湾黄金水道;大力发展货滚、甩挂运输业务;与邮轮公司共同做好国际客运市场宣传和营销工作,努力争揽国际邮轮挂靠与始发运力,全力拓展国际旅客增量。
依托外贸出口班轮航线,进一步拓展外贸出口货源。开发华东地区奇瑞、比亚迪等北上回程货源,推动项目常态化运行,促进南北水运航线稳定。协调铁路国联计划,拓展过境运输业务增量。
继续深化战略客户合作,加强竞争性货源争揽。强化内外部协同,进一步完善散杂货班轮航线体系建设。打造一体化铁矿石供应链服务品牌,制定完善“直销+加工+贸易+配送”一体化供应链增值服务体系。积极争取铁矿石“国家战略储备库”资格,推进西芒杜铁矿项目落地,开展铁矿石多样式增值服务。持续做好北粮南运工作,深挖国家政策性粮源,推进散粮车一体化运营。
(三)经营计划
2025年,本集团将围绕客户需求,持续丰富航线网络、加强中转体系建设和开展专项物流服务,提升物流枢纽港能级。优化陆海物流网络布局,拓展保税中转、临港贸易、混配加工等港口服务功能。打造服务品牌,强化服务质量,推进上下游、内外部协同协作,进一步加强枢纽港建设。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2025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加剧,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和国际贸易发展;环渤海大型港口设施进一步完善,河北主要港口和山东主要港口整合分别取得阶段性进展,且通过环渤海中转、海铁联运布局,加大陆海双向腹地货源争揽,整合效应持续增强,区域竞争格局趋于严峻;东北地区腹地经济总量低于环渤海周边省份,且各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上述因素对港口的生产经营带来挑战。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