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创维数字(000810)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数字智能机顶盒行业。全球智能机顶盒市场规模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与拉美等地区。近年来,随着亚洲的经济发展,城市化推进,亚洲占比持续提升,尤其是印度、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在快速增长。基于千兆网口、双频Wi-Fi、AI、NPU算力等融合与应用,智能化、多功能化等在迭代,互联网与宽带网络的普及和家庭娱乐健身等需求推动了机顶盒市场的扩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功能应用的拓展,大语言模型、AI画质增强、物联网协议等新技术为机顶盒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命力,机顶盒的功能将更加多元与精细,融合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结合AI应用的新产品后续更新迭代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一方面,随着半导体芯片和其他电子元器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机顶盒的CPU、GPU、NPU、HDR、超高清分辨率等硬件性能不断提升,同时集成广角摄像头、传感、音响、AIPQ+AISR、图像渲染、Wi-Fi、蓝牙等功能模块,硬件迭代升级将进一步提升智能机顶盒的娱乐性、融合性和体验感,整合诸如视频点播、云游戏、AI应用、投屏、视频通话、视频看护监控、NPU边缘计算等多样化业务,逐步成长为智能家庭娱乐领域的中枢,给行业带来广阔的产品更新替代空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AI、数字人、Matter协议、星闪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及与智能机顶盒的融合加深也将加速行业的变革与升级。
未来智能机顶盒的产品功能、应用场景将更为丰富,例如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语音交互、音效自动切换、内容推荐、家居控制、手势操控、电商链接等功能,让用户的体验更加个性化和便捷。基于全球机顶盒行业近20年的发展及存量与迭代更新的视角,该行业目前仍朝着更加智能化、智能控制中心、生态增值的方向递进,需求、产品及应用等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随着AI技术、大语言模型、IOT、生态合作等应用,未来全球数字智能机顶盒及新形态的需求量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公司于2002年开始从事数字电视机顶盒终端的研究、开发、设计,基于北京格兰瑞智咨询有限公司(GuidelineResearc)等数据,公司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国内广电网络运营商、国内ToC零售OTT市场的占有率及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的销量及市场占用率,整体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国内外行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影响力及品牌口碑,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
(二)AI眼镜/XR(VR/MR/AR)行业。报告期,AI智能眼镜成为行业新焦点,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例如,Meta的Ray-Ban智能眼镜和国内厂商的AI拍摄及语言通话交互眼镜等。与侧重于视觉增强的AR眼镜不同,AI眼镜适配骑行、户外、滑雪、钓鱼、工作和学习等多种特定场景。AI智能音频互动眼镜拥有潮流美观设计的同时,在佩戴的轻便性上表现出色,深受追求潮牌、穿戴舒适度和日常便携性的用户青睐,将科技与时尚完美融合,逐渐融入用户的现代生活中。
XR行业在硬件、软件及内容生态等方面均在持续进步及渐进式的发展中,产品、技术、内容等在持续的提升及更为丰富。VR/MR产品中,显示与光学技术升级,Micro-OLED显示方案和Pancake光学成像技术成为主流,提升了设备的显示效果和佩戴舒适度。苹果VisionPro重新定义了XR行业标准,强大的算力和低延迟性能,空间计算、裸手交互、语音识别和眼动追踪技术,MR开启了新的空间计算平台。AR产品2024年度在渐进式向前发展,基于轻量化、便携性和AI技术加持,未来光波导技术逐渐成熟,AR终端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24年,我国《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计划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强调XR技术在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推动XR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2024年5月,我国相关标准委员会启动了XR领域的标准体系研究,旨在通过标准化提升XR产品的兼容性和操作性,降低研发成本,加速市场推广。国内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包括引导、提升空间计算与感知交互技术,突破手势、眼动、头部追踪及动作捕捉等体感交互技术,培育三维交互的工业元宇宙,打造沉浸交互数字生活应用。
(三)宽带网络通信连接设备行业。以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宽带基础设施是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承载底座。基于“宽带中国”“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的规划及行动计划,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FTTR技术普及,行业内的企业均致力推动FTTR全光Wi-Fi组网方案,覆盖超千万家庭用户,并向FTTR-B、FTTR-O等园区、政企拓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千兆普及,万兆启航”的发展阶段。
2024年,中国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5G与千兆光网深度融合,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千兆宽带用户数量达2.07亿户,占总用户数的30.9%,全年净增4,355万户;FTTR用户规模已成功突破3,500万大关,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端1口数达2,820万个,比上年末净增518.3万个。随着算力网络建设加速、AI与通信技术融合,家庭用户对高速宽带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高清视频、云游戏、智能家居等应用的普及,市场需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近年来,全球海外的主要经济体及国家纷纷围绕提升宽带网络接入速率、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促进宽带应用普及等方面在实施一系列举措。各国积极推动固定及无线宽带网络向更高速率迁移,但各国宽带用户采用的接入方式、技术、方案差异较大,千兆网络发展呈现出不同特征。全球宽带网络通信连接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和拉美地区,其中亚洲市场的增长尤为显著。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及运营商已均制定了千兆网络套餐,并提供千兆网络接入服务,全球千兆及以上宽带的市场需求量、市场容量及增速的潜力巨大。
(四)汽车车载显示行业。智能网联汽车化身为办公室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车载显示成了人与汽车之间沟通交互的“窗户”。2024年的车载显示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伴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和联网化进程加速,车载显示系统的需求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为车载显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4年1月,国家推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政策,推动智能交通发展;2024年8月,工信部加强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线上升级(OTA)的管理,确保车辆安全性能,推动了智能座舱和车载显示屏的技术升级,要求显示屏具备更高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随着车载显示技术的普及,行业对显示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逐步完善。
随着人们对车内娱乐和信息需求的增加,车载显示屏逐渐向更高分辨率、更大尺寸发展,中控屏、液晶仪表、HUD(抬头显示器)、副驾娱乐屏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载座舱里的技术也在不断融合与创新,逐步采用可变焦光学方案的3D与全息显示、卷曲屏、折叠屏等柔性显示技术,采用Micro-LED和OLED屏提升亮度和对比度等。车载显示与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交互智能化、安全辅助化、娱乐多样化等功能,推动智能座舱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车载显示从单一的中控屏向多屏化发展,包括仪表盘、HUD(抬头显示)、副驾驶娱乐屏和后排娱乐屏等。2024年,多屏联屏方案在乘用车中的搭载量及渗透率在进一步的提升。在技术、市场和政策的共同推动下,车载显示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自动驾驶时代到来,向智能化、多屏化和娱乐系统方向演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立足于光通信、数字化,超高清、虚拟现实、下一代空间计算、大语言模型和汽车车载显示、智能化等的发展,公司主要业务为(1)智能终端业务:数字智能终端及相关软件系统与平台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主要面向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和广电网络运营商、海外电信与综合运营商提供系统集成以及零售渠道销售,其中智能终端产品包括:4K/8K等各类智能机顶盒、多形态、多功能、融合型智能机顶盒、融合终端、宽带网络通信连接XSG-PON、Wi-Fi路由器、FTTR、5GCPE等产品、XR(VR/MR/AR)解决方案及终端与AI眼镜、网络摄像机、云电脑等;(2)专业显示业务:汽车智能车载显示(车载人机交互显示总成系统、车载智能显示仪表系统)、工控显示模组与IOT物联网业务;(3)运营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售后增值服务、安装与运维服务等。
公司基于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物联网,联合国内外电信或综合运营商、内容商、应用商、渠道商、政企数字化行业客户等战略伙伴,围绕“系统+终端+应用”打造数字、宽带、超高清、智能及万物互联的生态链。
公司主营业务归属于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研发制造行业。通信技术持续不断的演进带来了通信行业产品的需求变化,推动新型数字终端的升级迭代。高速、高带宽的网络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AI大模型等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在重构网络架构,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进入新发展阶段,“云网端”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基础设施的升级及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商业活动和科技创新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公司不断地投入研发、技术及产品的创新,以提升企业综合供应服务实力,提供全面系统的智能技术与解决方案及智能终端产品,能很好地满足运营商客户、ToC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筑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国内市场,服务于通信运营商及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ToC消费渠道零售客户。海外市场,公司服务于欧洲、非洲、中东、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及全球电信及综合运营商。
2024年,全球政经环境复杂多变,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全球普遍消费需求不足,恶性价格竞争持续。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克服多方面的阻力和挑战,在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持续夯实成熟的系统架构规划和研发能力,发挥供应链及工业化竞争力优势,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并系统性控制经营风险。
报告期内,智能机顶盒、宽带连接设备获得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多个项目集采标包,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在提升;海外拉美、澳洲、东南亚与中东等新兴市场的订单量在增加,美国AI游戏盒子市场开拓、XR研发、AI技术及产品储备升级,车载显示系统获得核心客户多个重点项目定点。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9,326.92万元,同比下降18.20%;实现归母净利润25,079.81万元,同比下降58.34%;毛利率为14.5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3,364.23万元,同比下降29.80%。
(一)智能终端业务
2024年,智能终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5.58亿元,同比下降16.59%,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75.43%,主要是产品客单价严重下滑、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所导致。
(1)数字智能机顶盒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强大研发实力与技术优势形成丰富的产品力,强大的销售团队及本地化支持团队,以及稳定的供应链成本优势,中标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集采项目:2024年7月,中国电信集团IPTV智能机顶盒产品(2024年-2025年)集中采购项目,公司以第二名中标;2024年12月,于中国移动集团5,616万台机顶盒集中采购招标项目,公司两个标包均第一名中标,其中4K机顶盒中标份额23.91%,共1,312万台,8k机顶盒中标份额40%,达到50万台;8K机顶盒项目在运营商集采招标实现突破:第一名中标移动集采项目;联通省采项目于河南、河北、上海等地区独供。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机顶盒超高清、智能化及P60的升级,业务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化。ToC零售4K/8K、双频Wifi6/Wifi7、支持云游戏、视频通话、安防监控等功能的OTT智能盒子于国内外零售渠道销售。海外拉美、欧洲、印度、东南亚、非洲、中东、澳洲等地需求拉动,订单整体实现稳定的供货交付,海外主流电信或综合运营的市场覆盖率及市场占有率在稳步提升。
报告期,公司重点发展多模态AI技术于智能终端的应用,基于公司已积累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语音识别算法、AI画质增强算法、手势识别算法、边缘计算、空间感知交互等差异化的AI应用技术。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方面,公司与海内外大模型厂商已建立了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市场方面,有相应的定位及渠道。目前,公司拥有带摄像头及显示屏的AI带屏机顶盒,带摄像头与NPU边端算力的AI体感游戏盒子Nexplayground,带摄像头的泰国运营商True健身AI盒子,3.2T算力腾讯极光盒子6Pro,AI中屏一体机,黑极光算法带显示的AI智能摄像头等数款AI智能终端产品,并基于大模型、算法、摄像头与NPU边缘算力芯片等能力,探索其他商业应用的落地。
(2)融合型终端及宽带连接业务。公司的融合型终端产品涵盖宽带融合(PON+Wi-Fi+Video)、智能家庭网关(含PON上行网关、IoT网关等智能化)、智能组网(支持Wi-FiMesh,G.hn)等,是集宽带接入/组网/网关/智能家居/视频业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宽带网络通信智能设备。宽带连接产品包括了光纤接入设备(GPON/10GPON等)、Wi-Fi5/Wi-Fi6/Wi-Fi7路由器、FTTR、5GCPE等。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国内广电网络公司以及海外电信与通信等综合运营商客户。
报告期内,受益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国内千兆宽带网络升级,数字化、超高清、5G应用等的大力发展,公司PON网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宽带连接业务呈现出强大的成长活力。国内市场:公司获得了不少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具有含金量的标包,公司以第一名中标移动网关7,593.51万台集采项目,中标份额为18.85%;中国电信天翼网关4.0集中采购项目中,公司四个标包中全部中标,综合排名第三,中标数量为183.29万台;公司完成FTTR全屋光纤市场开拓,国内河南、江苏、广东、贵州等部分省市已实现销售出货。海外市场:公司海外重点战略客户及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澳洲等市场的合同订单在2024年也呈现增长趋势;XGPON+WiFi7网关产品在欧洲成功商用,成为极少数在欧洲运营商大批量商用WiFi7网关的中国厂商;欧洲宽带产品Strong品牌零售业务大幅增长,成为欧洲零售业务的一个新的支柱。随着未来海外全球各国家、地区千兆宽带化的进一步推进和渗透,基于公司积累多年的全球海外运营商、渠道等资源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助力海外宽带业务放量发展。
(3)XR解决方案及终端与AI眼镜。报告期,公司以Pancake系列为主的产品,面向海外行业B端客户定制化项目,重点拓展了日本、美国、韩国、印度、巴西、英国等XR行业应用客户并实现了销售。报告期,公司XR+教育、XR+医疗、XR+观影与海外客户达成战略合作,提供专业的定制化XR终端服务。公司的AI眼镜基于项目计划正在研发中,规划通过AI智能交互眼镜首先满足骑行、徒步等刚需垂类场景快速落地;进而再覆盖户外重点用户场景,包括Citywalk,通勤等,打磨各个垂直领域的多模态任务大模型;最终,AI智能交互眼镜将打通多设备终端,让AI助手围绕用户生活,提供全方位效率型服务。公司也积极参加了海内外XR专业展会及大型国际展会,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为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显示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专业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1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19.73%,同比减少28.77%。其中:
(1)汽车电子车载显示总成业务。公司提供车载人机交互显示总成系统和车载智能仪表显示系统等产品,公司作为Tier1厂商直接供货给如吉利、奇瑞、长安、长城、上汽名爵、捷达、一汽大众、江淮、Smart、通用五菱、一汽奔腾等多家品牌车厂。报告期,公司汽车智能产销量的完成,同比增长率达26.39%,实现营收12.2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4.90%。依托公司的研发技术平台以及供应链平台,报告期,公司不仅深化了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成功赢得了42个重要项目的定点认可,还积极拓宽市场版图,成功开拓了5家主流全新车厂客户,业务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得益于质量的卓越部署与高效执行,产品质量持续保持稳定态势,加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与满意评分。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寻求与更多主流车企、新能源车企以及海外车企的合作契机,同步开拓汽车智能其他新的产品线。
(2)工控显示模组。中小尺寸手机显示模组业务竞争激烈,公司的手机显示模组业务逐步转向拓展无人机、POS/PDA、充电桩等工控模组领域,并积极发展IOT物联网业务。报告期,显示模组与IOT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9亿元,同比下降59.99%。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拓展新客户,提高营销接单能力,并加快行业新产品的技术布局和市场开拓。
(三)运营服务业务
报告期,公司运营服务实现营收3.92亿元,同比增长20.88%,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4.51%。主要包括:(1)售后增值等服务:售后服务从标准化向精细化延伸,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业务覆盖国内外运营商市场;(2)安装及运维业务:聚焦光伏、储能电站等行业,提供安装及运维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稳健经营并积极拓展新业务,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公司未发生核心经营管理团队或核心关键技术骨干人员的离职,公司持续的技术升级换代,带来未来发展的新机遇。基于新产业与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及产品迭代升级。报告期,虽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但公司的综合实力、市场覆盖率、市场占有率等在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除体现在无形资产,包括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件、商标、系统、技术诀窍等科研成果外,公司几个主要核心竞争优势如下:
1、研发与转型创新优势
公司在2024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和新市场的开发。公司在深圳、武汉、北京、成都、荷兰的五大研发机构持续发力,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公司在国内数字智能机顶盒行业中是专利积累(尤其是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及“深圳标准创新基地”。
公司多项技术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荣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数款产品凭借创新出色的设计、可靠突出的性能获得国际四大工业设计奖项的红点奖、iF奖、G-MARK奖和IDEA奖等。公司入选中国移动双A供应商,启动“面向AR移动终端的虚实协同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先后承担了“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VR重点专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项目”等国家及广东省、深圳市的多项科技研发项目。
公司主导的多模态机顶盒行业标准(ITU-TJ.298)和智能家居网关功能需求标准(ITU-TJ.1611)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导地位。公司是国家五部委发布的2022年(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还拥有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省级科技创新载体:广东省车载智能显示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物联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数字电视应用(创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广东省固态光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及深圳市获批的副省级科技创新载体。公司拥有在数字智能机顶盒、智能网关、智能组网路由、FTTR、固定无线接入(CPE)、XR虚拟/混合现实、车载人机交互显示总成系统、车载智能数字仪表显示系统等方面的各项核心技术。
人工智能(AI)技术方向,公司AI团队有广泛及深入研究,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超级分辨率重建、图像低照度增强、人脸检测及识别、通用目标检测、ReID重识别、动作识别、异常行为检测等诸多算法;在虚拟现实6DOF/SLAM算法;在摄像标定、IMU联合标定、视觉惯性定位、视觉重定位等自主算法上有深度积累及应用;CMOS和TOF对焦、梯校及避障等算法应用于公司产品中。
公司在AI、VR/MR、智能终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AI算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智能机顶盒、智能摄像机和VR/MR产品的用户体验。2024年,公司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如支持AI功能的智能机顶盒和VR/MR设备。公司在智能信息系统技术的系统、软件、驱动、NPUAI、HDR、AIPQ、AISR、WiFi、蓝牙、NLP、计算机视觉、6DOF、SLAM、CMOS和TOF、MCU、算法、云VR快速编解码、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拥有核心技术及平台。
2、国际化与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国际化布局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公司在南非拥有自建工厂,在土耳其,巴西,印度,泰国,墨西哥等地均有合作的加工厂。
公司聚焦电信或综合业务运营商,与全球多家电信及综合运营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深耕数字智能机顶盒、宽带网络通信连接设备、VR/MR/AR、多模态AI终端产品等业务,实施全球产业链及国际化合作,配置国际化人才及团队,密切关注各国政策变化和消费者偏好,通过本地化策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实施专业售前系统解决方案与产品交付,具有全球海外本地化人才、供应链、制造、交付及服务能力,是全球海外行业解决方案的主流系统集成供应商,具有国际化的优势。
根据格兰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公司机顶盒系列产品在该行业海外销量规模、国内电信通信运营商市场、国内广电运营商市场、国内ToC零售OTT终端市场均居前列,是全球及国内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有较好的口碑及品牌认可度,具有客户资源优势。
3、工业化能力与规模优势
公司基于对产业、行业生态的全面、系统的理解,以及基于全球国际化的视野,动态的专业研究及系统性的研判,对市场行情实施预判及动态把控,公司不断增强了研发、供应链、质量控制等统筹、协同能力,2024年Ecovadis评估审核获得金牌认证。基于夯实、拓展及建立紧密的生态产业联盟与战略合作,公司与利益相关企业互利共生,互相赋能,提升了合作质量及效率。
基于公司大供应链及大计划的组织体系,公司推行研发设计优选、物料标准化与归一化机制、自动化测试、国产替代、海外本地化供应。智能化制造及高标准品质控制,健全技术知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实施深入、周密的成本规划,系统性提升成本控制的目标及组织效率。凭借强劲的研发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技术方案升级与资源扩充,落实降成本的新技术、新方案替代应用。结合新需求、新应用,应用创新及预研新技术,实施提升新元素、高毛利产品的供应比重。系统性的策略及措施带来订单上游供应的保障及规模化效益,公司产品成本优势不断增强。
4、治理机制与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谨,战略规划缜密并保持持续性,组织机构的运作及决策科学、高效,治理结构规范且透明。公司整体运作规范,经营质量及风险管控具有制度性、系统性、持续性,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既防止权力滥用,又有效地激发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作为一家技术研发与营销驱动型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持续坚持自主研发及科技创新,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合规管理机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秉持言行一致的价值观及战略聚焦,注重组织效率的持续提升及交易费用的降低,使得公司的组织扁平,并快速及务实的运作,具有治理机制优势;同时,公司秉持“成长共享、价值分享”的企业理念,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吸引并留住了大量创新型人才,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具有人力资源及团队组织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6.93亿,较上年减少18.20%,营业成本较上年减少16.49%,主要原因为智能终端业务产品单价下滑及中小尺寸模组业务大幅下滑;销售费用4.67亿,较上年减少0.34%;管理费用1.67亿,较上年减少6.34%;研发费用5.13亿,较上年减少14.84%,主要原因为本期员工薪酬减少;财务费用较上年减少收益55.63%,主要系公司本期利息收入减少,利息支出增加,同时因汇率变动,汇兑损失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4亿,较上年减少29.80%,主要原因为公司本年营业收入减少,销售回款减少。
未来展望:
(一)2025年工作规划
2025年,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虽仍复杂多变,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及行业应用生态等在积极、持续的深入发展。大语言模型时代,开源推理等大模型引爆行业及生态应用,AI大模型、生成式AI赋能AIGC应用的全景在持续创新、加速迭代,AIAgent应用的新业态、新场景与新模式已初显端倪,机遇与挑战并存。
产业链中,一方面,基于云端算力的智算中心底座及全球范围内5G-A、全光网络建设仍在加速,千兆及以上宽带网络连接PON网关、智能组网(含FTTR、wifi7路由)、5GFWA&MBB等网络连接设备的需求在提升;另一方面,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在深度学习计算、神经网络算法优化设计、深度学习推理等方面实现更加高效率、低能耗、低延迟等特点与能力,目前在端侧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等设备上能高效实现复杂的神经网络处理任务与服务,“云边端”智能终端的边缘计算能力在增配,智能终端基于AI与NPU等算力,其智能化提升。同时,公司智慧研究院将已经积累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语音识别算法、AI画质增强算法、手势识别算法、边缘计算等差异化的AI应用技术在推进智能终端AI生态的应用落地,积极推动“云网智”融合发展。
公司规划以智能系统技术支撑公司“智能终端”、“专业显示”和“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深度推进智能化、国际化、低碳化,为全球用户提供系统的数智终端及生态应用、宽带网络连接、超高清内容呈现、车载交互显示等解决方案与服务。
1、智能终端业务
(1)多形态、多功能、融合型智能机顶盒系列
融合广角摄像头与算法及NPU边端算力的AI体感游戏盒子,配置摄像头与健身内容的AI盒子,AI中屏机顶盒,“4KIPTV+网关+融合”机顶盒,8K智能网络机顶盒,AI中屏一体机,3.2-6.0TopsNPU算力8K腾讯极光盒子等。海内外核心市场,基于“份额优先”;高价值市场,实施差异化价值溢价;规模扩张与场景生态商业应用落地并举,在性能、用户体验、生态创新及全球规模形成进一步的竞争优势。结合国内外大语言模型、具身智能、Matter协议、电商与影视内容等,继续拓展家庭AI智能体终端多功能商业生态应用落地。
(2)AI眼镜、MR/VR终端、AR眼镜
AI眼镜从视频防抖、音质拾音、降噪优化、语音识别、功耗散热、电池续航、佩戴舒适等维度优化产品能力,具备拍照录像、通话听音、智能助手等功能,实现量产并于渠道内批量销售。MR/VR终端基于公司已有的研发、供应链和整机生产等方面能力,重点面向海外B端行业应用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除目前已开拓的印度、日本、美国、中东、中国大陆等区域之外,积极拓展欧洲、拉美、大洋洲等行业应用市场。结合AI眼镜,对MicroLED光波导的AR智能眼镜实施进一步预研。
(3)云电脑
基于公司组合式一体机、云电脑一体机、云笔记本电脑及5G云平板电脑产品,帮助用户建立“一云、多屏、多场景”的云电脑运营及服务生态,继续推动公司在通讯业务、互联网运营及增值服务上的增长。结合大模型的系列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等结合,为用户带来更高效、便捷、智能的云服务体验。
(4)光网络连接设备(智能网关、FTTR、路由器、FWA&MBB等)
基于国内三大运营商,及海外各国通信与电信综合运营商光网络建设增量的需求,提升公司智能网关PON、Wi-Fi路由器、FTTR、5GFWA&MBB的市场占有率及市场份额。尤其抓住国内FTTR及FTTR-B组网的新增长机遇,基于成熟的端到端的场景化网络解决方案与产品,为运营商、园区及政企客户等提供优质服务。
(5)IPC极黑光摄像头
发挥公司AI算法,结合具有超清分辨率,搭配高感光传感器,精准识别人形及告警,远程实时通话及沟通,将移动追踪,智能跟拍,夜晚无光环境清晰呈现,在家庭安防、店铺监控、办公室监控等场景上扩大市场份额,并积极拓展海外代理商市场。
(6)储能设备
基于渠道及市场共享,结合公司在BMS、EMS、用户端APP及后台系统等能力,拓展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等市场,除国内市场外,扩大欧洲、非洲等区域市场份额。
2、专业显示业务
(1)汽车车载显示系统业务
作为品牌车厂Tier1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保持产品技术领先,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方面,满足品牌车厂对显示系统类产品进一步极致的高标准要求,并在现有20多个品牌车厂的定点下,拓展日韩、欧美等车企市场,也进一步提升Mini-LED显示总成产品的渗透率;同时,另一方面,倾注更多资源深度研发,开拓新的产品线,满足品牌车厂在自动驾驶背景下的智能化、安全性、新型显示和娱乐性等新需求。
(2)工控显示模组及IOT物联网业务
深耕无人机、POS机/PDA、新能源充电桩等工控显示模组业务,扩大销售规模。结合端侧传感技术与AI小微模型算法等为客户赋能,在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及AI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仪表一体化AI解决方案、智能显示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基于“显示模组+PCBA+软件全套IOT解决方案”拓展IOT物联网市场,实现IOT物联网业务增量的大力发展。
3、售后与增值服务业务
进一步加深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实施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大力开拓海外客户的保外付费翻新服务及海外客户配件服务业务,支持公司海外业务大力发展;配合公司零售战略,以服务运维为基础,增强ToC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新增长点。拓展新能源领域的售后服务。同时,内部通过AI技术、AIGC大模型、推理模型等的应用,提升维修服务技术指导和问题检索能力、AI客服电话应答及在线回复能力、AI数据统计分析等效率。
4、研发、经营与管理方针、措施
(1)从战略洞察、差异化、关键技术、核心生态伙伴、AI技术赋能及商业场景应用落地,全力提升公司产品力,提高产品及服务溢价空间;(2)夯实技术委员会及各类专职前沿技术创新团队,抓住AI对行业“赋能”和“升级”的重大机遇,加大在AI领域内的技术和研发投入,深入发掘和尝试基于AI的应用场景和创新产品,打造更多有特色的产品与标杆技术;(3)渐进、稳妥的布局及积极扩大、推动ToC零售市场,建立国内与海外共享的零售渠道平台;(4)基于提升核心人才队伍的创新变革能力、商业能力及团队影响力,从战略规划、人才凝聚、培养发展、激励机制、文化塑造等实施分层培养及培育计划,落实梯队核心人才建设;(5)进一步促进及实施良性的商业模式,系统性实施客户应收账款、存货等风险管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增强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6)利用AI技术赋能,提升研发、制造及职能等效率,提升公司信息化和数据治理能力;(7)全球多币种资产与负债的状况下,确保公司经营利润,基于全球范围内可能的各类金融、财务等风险,实施多样化金融产品及外汇套期保值等业务,全面规避外汇风险;(8)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化智慧工厂,实现智慧园区、数字化及智能化工厂投入运营。
(二)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1、数字智能机顶盒行业
全球海外各个国家及地区的IP化、宽带化、高清化等进程在加快,基于机顶盒芯片目前均可内置2TOPS~6TOPS不同算力的NPU,具有边缘端侧计算能力。基于AI大模型、AI画质提升、语言交互、手势操作、云游戏、双频WiFi、投屏、视频通话等系列能力,公司陆续推出融合广角摄像头与算法及NPU边端算力的AI体感游戏盒子、配置摄像头与健身内容的AIFitness盒子、AI中屏机顶盒、“4KIPTV+网关+融合”机顶盒、8K智能网络机顶盒,3.2-6.0TopsNPU算力8K腾讯极光盒子等。
公司机顶盒业务在非洲、印度、中东、东南亚、拉美及欧洲等全球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于欧洲运营商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欧洲Strong品牌ToC零售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公司机顶盒业务在全球具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行业中的其他友商有Sagemcom、Commscope、Vantiva、ZTE、SDMC、SEI等。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明确,到2025年底,全国IPTV标清频道信号基本关停,高清超高清机顶盒全面普及,全国有线电视网络高清超高清机顶盒普及率显著提升。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指南,推动数字智能机顶盒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双治理”工作深化;推动“一个遥控器看电视”,简化用户操作,推行微型机顶盒。广电总局会同工信部制订“便捷看电视”团体标准,完善互联网电视管理体系,确保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4年,我国数字智能机顶盒行业呈现显著复苏态势,行业重新赢得用户信任,电视大屏吸引力显著增强,优质内容供给增加。国家鼓励加快高清超高清电视机、电视机顶盒推广普及和智能化更新迭代,未来机顶盒往拥有更高阶处理能力,有核心内容资源的游戏盒子、教育盒子、健身盒子及超高清盒子(8K)等方向发展。
随着千兆以上宽带网络、超高清、IoT、AI、AIGC等技术的应用发展,家庭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结合NLP(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AIGC等技术能力及国际、国内大模型与行业模型等的应用成熟,搭载相关应用系统、商业生态,除电视直播与超高清视频之外,智能盒子渐变为智慧家庭的AI智慧助手、智能控制中心、物联网中心和多媒体信息中心,并衍生新的商业生态。
公司机顶盒除全球海外市场之外,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公司、ToC零售OTT等市场,市场覆盖率、市场占用率及销售数量等,均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AI眼镜与XR(VR/MR/AR)终端行业
大模型的全面深度应用,拉开了AI眼镜行业序幕。AI眼镜融合了AI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可分为接入AI、不带显示的拍照眼镜和音频眼镜以及带显示的AR眼镜。AI眼镜通过内置的处理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功能,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提供智能化的交互体验。
当前,各品牌纷纷入局,行业百花齐放。Ray-BanMeta智能眼镜推动了AI眼镜行业爆发,搭载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和DuerOSAI操作系统的百度AI眼镜,搭载AI助手Memo的Looktech智能眼镜,而RokidGlasses开启了AI+AR眼镜的消费时代,借助光波导技术的支持,通过透明镜片展示出清晰细腻的虚拟界面,实现信息叠加显示效果,开辟了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雷鸟发布的AI拍摄眼镜V3是国内首个搭载定制大模型的AI眼镜等等。小米、三星、Meta、苹果、华为、雷鸟等行业巨头纷纷入局,积极筹备AI眼镜的发布。
公司在XR领域深耕多年,AI结合AR/MR方面,公司基于海外客户的相关需求,研发了轻交互的A1AR眼镜,并积极投身AI智能眼镜的研发,由公司自研集拍摄录像、音频(通话/听音乐)、蓝牙耳机、语音助手等于一体的AI眼镜也将按既定的计划时间上市。
当前,MicroOLED凭借高像素密度、广色域、低功耗等特性,逐渐成为AR/VR/MR设备的首选显示技术。2024年,MicroOLED在AR市场的应用占比超过54%,并逐步向VR/MR领域扩展。光学方面,主流品牌厂商都采用pancake光机作为VR/MR产品的光学方案,支持更宽的视场角和更高的透光率的衍射光波导技术,逐渐替代BB方案运用到AR眼镜上,实现多模态交互技术,手势识别、眼动追踪和自然语音交互的深度融合。AI算法将进一步提升交互的智能化水平,AI绘画、AI写作等工具的发展,为VR/AR内容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生态系统构建。内容方面,VR/MR/AR技术将更多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业设计等非游戏内容领域,未来设备将更注重跨平台兼容性,以实现内容共享和生态互联。
展望2025年,VR/MR/AR行业将迎来技术和市场的双重突破。苹果计划推出搭载M3芯片、更高分辨率的MicroOLED显示屏的VisionPro,Meta将推出更轻量化的设计、更高刷新率的显示屏以及更先进的眼动追踪和手势识别技术的Quest4,雷鸟将推出MicroLED+衍射光波导技术、支持双目全彩显示和AI语音助手的X2LiteAR眼镜等,新品的发布将推动硬件性能的提升和内容生态的扩展,而未来技术路径的发展趋势则指向更轻量化、智能化和多样化的方向。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深化,VR/MR/AR设备未来有望在消费级和商用领域实现大规模普及,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3、宽带接入网的智能连接设备行业
《2024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国内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7亿户,全年净增3,352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6.36亿户,全年净增3,433万户,占总用户数的94.9%,占比较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2.07亿户,全年净增4,355万户,占总用户数的30.9%,占比较上年末提高5.2个百分点。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2.02亿个,比上年末净增6,612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1.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6,570万个,占比由上年末的96.3%提升至96.5%。截至2024年底,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数达2,820万个,比上年末净增518.3万个,千兆光网建设正有序推进。
公司宽带接入网产品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国内广电网络公司拥有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且市占率在逐步提升,与中兴通讯、烽火通信、华为等共同服务三大电信运营商,为数字中国的建设贡献企业的技术与力量。
F5G以10GPON技术为核心,具备超高带宽、全光联接和极致体验三大特征,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和工业场景。千兆宽带和F5G通信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海外全球各个国家的千兆宽带及F5G通信等业务也在逐步普及。北美、欧洲的F5G技术推广和千兆宽带建设发展较快,如美国、葡萄牙等多个城市已实现千兆宽带全覆盖,并在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了大量应用试点。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也在加速千兆宽带部署,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了光纤网络的普及。拉美、非洲和中东地区,千兆宽带和F5G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也在加速发展。
公司海外宽带接入网产品依托公司海外多年来与主流电信、通信及综合运营商以机顶盒为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公司强有力的供应链和高效研发运营体系,已积极拓展了海外的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区域电信、通信运营商市场及欧洲ToC零售渠道市场。海外未来WiFi6,WiFi7、XSGPON、5GCPE等产品需求会逐渐的升级,公司将持续努力,共同推动千兆宽带和F5G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4、汽车电子车载显示行业
随着汽车向以人为中心的“第三生活空间”演变,人车交互会逐渐扩大至智能驾驶和娱乐资讯等。除中控屏、液晶仪表、副驾娱乐屏、后排娱乐屏、AR-HUD、电子后视镜等传统显示之外,增量的2数据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通信业统计公报》后风挡玻璃窗透明演播系统(RWD)、车顶天窗透明显示(RSD)、车门窗口演示(DWD)、两侧角窗提示(CWD)等车载新型显示会层出不穷,将会日益普及。同时,从座舱语音助手接入AI大模型,到车的底盘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均会引入AI,AllinAI将成为各大品牌车厂竞相布局的重要方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汽车产销情况,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随着2025年系列政策出台落地,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将会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潜力。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增长。
随着公司在行业内知名度的显著提升以及与主机厂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公司的车载显示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行业上下游的高度认可。2024年,公司通过大众汽车客户的ASPICE体系审核,有力证明创维汽车智能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管理成熟度及交付质量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具备为全球顶级客户提供高标准、高可靠性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硬实力。2024年美国CES展上,公司为吉利银河E8智能座舱打造的“超宽45英寸8K无界智慧霸屏”首次亮相,该超大尺寸一体屏同时集中控、仪表、副驾屏于一屏,可同时满足中控娱乐、仪表显示和副驾娱乐等多种使用场景,引领多屏归一的行业趋势,率先突破行业技术和工艺难题。该款产品也打破了日韩技术垄断,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
公司具备显示技术、视频图像、智能网联和工业设计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以显示系统为核心,可为汽车品牌主机厂客户提供智能驾驶舱的模块化集成方案,并已进入20多家品牌车厂的供应商目录。未来,公司将继续拓展和深挖核心客户,稳固并扩大基本盘,增强自制能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积极开发AR-HUD等新型显示、AI大语言模型下的娱乐系统等新产品种类,丰富产品线,以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增强抗风险能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更多增长点,以全球化的视野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三)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基于家庭与政企的数字智能、AI智能穿戴及新型显示生态、智能出行及IOT物联网等,公司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基于以下两个维度实施未来的发展战略:
1、内生性增长与深耕服务平台
基于智能系统技术、平台与应用,向智能系统技术方案提供商、智慧系统集成商、ToC用户运营服务商、智能驾驶服务商转型。公司已经布局并形成一定优势的产业,结合AI等应用,将主要围绕新一代数智融合终端、宽带接入网智能设备、新型专业显示以及与上述业务关联的运营与服务四大产业板块细分展开。
(1)10/50G-PON、WiFi7、FTTR、5GFWA&MBB等领域系统业务,借助全球光网络、宽带通信、AI及智慧家庭应用的大力发展、5G-A/6G技术、云网融合、AIGC算力及大规模的商用,围绕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加大技术投入、科技研发及生态伙伴合作,增加市场覆盖率,提高市场规模,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规划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第二支柱”业务;
(2)数字智能系列盒子、智能融合型终端系统业务,基于NPU边端算力,利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音处理、自动生成内容、Matter协议、仿真等技术,联合第三方商业生态应用及国际、国内AIGC大模型在智能家庭助手、智慧家庭控制、智能物联网等生态体系。借助4K/8K迭代升级实现增量销售的同时,加强国际市场与增强海外本地化供应链及制造能力,未来进一步扩大全球的市场规模与市场份额,规划发展成为全球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第一品牌;
(3)AI眼镜、AR眼镜、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新生态智能设备销售及运营,定位智能穿戴、空间计算及系统平台与内容分发为一体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在ToC消费端、B端运营商市场、国内外行业定制解决方案等实现AI眼镜、AR眼镜、MR/VR设备的销售及内容与应用的运营。增强视频防抖、音质拾音、降噪优化、语音识别、功耗散热、电池续航、佩戴舒适等维度的产品技术能力,基于丰富精准语音导航、智能路线规划、即时拍照、实时环境感知、便捷通话及听音互动、智能提示、健康监测等功能;跟进碳化硅MicroLED显示、衍射及阵列光波导技术、XR技术、空间感知算法、三维重建结构光、六自由度SLAM定位与交互技术等研发设计,构筑智能穿戴显示、空间计算平台与新场景、新空间应用的底层核心;
(4)专业显示业务领域中的汽车车载显示及智能娱乐系统、智能显示AI一体化IOT解决方案。基于汽车智能驾驶及智能电子与软件定义汽车、新型显示技术、超高清视听产业、沉浸车载娱乐视听系统、车载AR显示系统、5G-A/6G应用、IOT解决方案等的大力发展,规划发展成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及相关产业重点布局的业务板块。
2、外延式扩张与丰富生态链
基于AI、具身智能、AR等技术发展,把握新产品、新应用、新技术、新场景等的新质机遇,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业生态链,基于有效、务实、转型与创新,公司可采取投资、并购、战略联盟以及跨界合作等多方式,在产业布局上实施外延式发展扩张,具体规划以下领域:
(1)公司业务的产业链中,基于AI大语言模型应用、AIGC应用的软件及智能硬件体,以及绿色低碳等业务;
(2)基于汽车“第三生活空间”的智能业务,自动驾驶等,在车载娱乐域控制系统、AR-HUD技术显示、新型沉浸与增强的增量显示细分领域,扩展车载显示总成业务;
(3)基于公司ToC零售市场战略,第三方内容及应用领域,扩充云平台生态,提供第三方应用与服务,具体方向:AI应用的第三方商业服务平台,AI眼镜及AR眼镜的生态内容、云电脑及游戏的增值服务业务,直播服务业务,教育与健康等服务平台。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风险
基于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2023年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3年国家七部门《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年国家五部门《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2025年《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主营业务4K/8K数字智能机顶盒、IPTV智能盒子、千兆宽带智能融合终端、10GPON/GPON、WiFi6/7、FTTR、5GCPE、AI眼镜与XR终端等产品的相关业务及经营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市场风险、政策的具体落实和行业竞争加剧及外部不可抗力风险的影响,给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出现业务发展速度、业务应用等不及预期的情形。
2、经营风险
目前国际经济、政治及军事形势等纷繁复杂,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海外与国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全球通胀存在不确定性,外汇汇率的波动等,对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有部分影响,给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公司数字机顶盒智能终端、宽带网络智能融合终端、宽带网络接入设备、专业显示产品及系统、XR终端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半导体芯片、存储器等,软件、应用与系统之外的硬件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较为重要的比重,在个别关键元器件出现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等情况时,订单滚动的存货管控及获新订单可能产生偶发个案大量需求,会导致销售订单无法如期交付的风险,同时如果个别原材料采购价格持续上涨也会对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①密切关注全球各国贸易、投资、地缘政治、货币政策、外汇汇率等的动态,适时地制定相关预案,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多方式、多渠道地实现销售;②建立更紧密的产业联盟、生态战略合作,动态调整供应链布局,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及订单交付;③落实与客户合同、订单的动态调价机制;④进一步实施设计优选、归一化精简,借助强劲的研发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技术方案的优化,资源的扩充,落实降成本的新技术、新方案;⑤基于差异性,加大新技术与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财务风险
(1)信用风险
公司为客户提供智能终端产品及系列通信解决方案、专业显示产品等,由于公司业务开展迅速,客户群体繁多,各类客户的资信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资信状况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公司通过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不断监察信用风险的敞口,降低或规避财务损失的风险。具体措施有:实施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评价及管控、资信调查、资信评级与授信、信用额度管理及风险总量控制、对付款记录不良客户实施信用管控等内部信用管理措施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及通过购买信用保险、采用合适的融资工具转移信用风险等。
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主要存放于国有控股银行、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创维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管理层认为这些金融机构具备较高信誉和资产状况,不存在重大的信用风险,不会产生因对方单位违约而导致的任何重大损失。公司的政策是根据各知名金融机构的市场信誉、经营规模及财务背景来控制存放当中的存款金额,以限制对任何单个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金额。
(2)外汇风险
公司承受的外汇风险主要与美元、欧元等有关,公司除境外欧洲、非洲、印度、墨西哥、美国、马来西亚等子公司及境外采购和销售外,其他主要业务以人民币结算。公司海外业务持续增长,日常经营涉及到外汇收支,各国地缘政治和货币贸易政策均有可能影响汇率波动,对公司的汇兑损益造成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公司持续的采取如下措施:基于外汇风险预警系统,在充分分析外汇市场走势的前提下,秉持外汇风险中性管理原则,以规避风险为主要目的,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规避外汇市场的风险。加强汇困国家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积极推进海外项目的人民币计价及结算,以期长远降低汇率风险。
(3)商誉减值风险
2015年9月,公司通过子公司才智商店收购Strong集团80%权益,公司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78,179,759.18元确认为商誉。2017年3月,公司通过子公司才智商店下属子公司CalderoHoldingsLimited收购CalderoLimited100%权益,公司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13,469,041.36元确认为商誉。
公司在每年年末以及当商誉所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出现特定减值迹象时分别对Strong集团和CalderoLimited所在资产组进行了商誉减值测试。本报告期末,公司遵循中国证监会《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的相关提示,经测试后,确认收购Strong集团形成的商誉无需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收购CalderoLimited形成的商誉因子公司CalderoLimited本期经营策略调整正在办理注销清算,公司对原收购形成的商誉13,469,041.36元已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上述交易形成的商誉是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尽管目前收购Strong集团形成的商誉未出现商誉减值迹象,但如果标的资产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可能导致商誉减值,进而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4)理财产品收益波动风险
理财产品收益波动风险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虽然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发行、风险度低,但仍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且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不排除该项理财产品有受到市场波动影响的可能性。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银行等金融机构保证本金,风险度较低,但产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属于现金管理类产品,无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采取措施如下:做好投资理财产品前期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并根据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适量介入,防范公司投资风险,保证投资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增值;公司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环节也高度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积极防范理财产品投资风险。同时,内部审计、监事会定期或不定期对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