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杰普特(688025)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始终专注主业,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在2024年公司愈加体会到客户对于产品使用成本、加工精度、检测精度、交付时效、产品良率等多维度考核标准的提升,这促使公司进一步明确专注目前已有业务线条,持续做精做专的战略发展方向。
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了营业收入14.54亿元,较2023年增长18.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较2023年增长23.53%。
营业收入增长的原因如下:
(一)基于公司与客户在光电检测方面的业务合作持续深入,公司研发用于客户手机摄像头模组相关光学检测与校准设备收入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
(二)得益于公司在动力电池激光加工领域产品研发与业务持续拓展,来自动力电池激光加工相关激光器、激光加工系统收入增加;
(三)公司向消费电子头部客户提供的激光精密加工设备获得客户认可,相关产品收入较去年有所提升。
净利润增长的原因如下:
(一)全公司持续实施降本增效、聚焦主业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控制各项费用支出;
(二)公司在动力电池、光伏以及光学检测方面提供的新激光器产品、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使用了更高功率激光器产品、更新的激光/光学技术,新产品利润水平相较于传统消费电子激光加工设备有所提升。
(三)2024年客户进一步提升在国内消费电子产品产能布局,公司可用于该产品生产的光学检测设备形成一定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总体利润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在多方面、多领域取得成果:
(一)在锂电激光加工方面,公司持续关注锂电行业最新动向,积极配合客户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所需的激光器产品,确保公司产品能够持续满足客户需求。2024年,公司向客户大批量交付500瓦MOPA脉冲激光器产品。该产品较之前向客户交付的350W激光器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加工效率,进一步为客户降本增效。
2024年,公司为客户研发出用于其激光焊接加工工艺的焊接实时监控系统获得了行业头部客户订单且完成了订单交付。该系统包括功率反馈、温度反馈、熔深监测等功能,为客户进一步提升其焊接工艺段加工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公司研发的新能源扁线电机激光清洗设备,凭借自身优异的加工效率获得多家行业知名客户批量订单。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该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三)在被动元器件方面公司在前代激光调阻机产品取得市场充分认可后着手开发第二代产品。公司预计新一代激光调阻机可进一步提升调阻效率与精度,满足客户对生产效率与良率更高追求。同时公司在2024年进一步完善电容测试分选机产品,目前已将产品交予客户试用,客户试用情况良好。
2024年,被动元器件行业需求有所回暖,公司将持续在该领域投入研发力量,不断提升现有产品性能的同时持续研发更多品类的自动化设备。
(四)光电模组检测方面,公司持续配合客户研发、完善多款XR相关检测设备。目前多个项目为独家供应。另一方面,得益于客户在国内快速铺设手机摄像头生产产线,公司手机摄像头相关检测设备相关订单与收入增长迅速。2024年公司持续获得手机摄像头相关检测设备相关项目订单,部分2024年下半年获取订单需在2025年陆续完成交付验收。
(五)光伏钙钛矿方面,公司持续获得行业客户关于公司光伏钙钛矿领域的激光模切设备订单,部分订单已完成验收。公司生产的光伏钙钛矿领域的激光模切设备目前使用于客户钙钛矿百兆瓦量产线。公司的光伏钙钛矿领域的激光模切设备用于钙钛矿生产中P1至P4的激光模切以及激光清边工艺。行业内有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钙钛矿电池技术领域,目前公司密切跟踪行业多个客户未来GW级量产线招标信息,相信钙钛矿技术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未来行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六)报告期内,公司激光微纳加工设备相关收入有所增加,主要得益于公司长期激光技术积累、与客户长期合作获得客户认可以及客户所需加工设备有所放量等原因。目前双方合作项目仍在增加,主要围绕其手机、手表、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做激光精密加工应用。
(七)在PCB行业为印刷电路板打孔的设备当中,打通孔的设备大多为刀具打孔——接触式加工方式,在打盲孔领域基本由进口激光打孔设备垄断整个行业。公司研制的FPCB激光钻孔机可用于柔性电路板打通孔与打盲孔的加工需求。相较于刀具打孔的方式,激光打孔没有耗材,进一步降低使用者长期使用成本。另外激光作为非接触式加工方式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的可能性。相较于进口打盲孔设备,公司的产品更具有性价比,加之公司激光加工设备多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光源,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稳定性以及产品加工良率。上述参数的提升在工业加工领域意味着使用者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目前公司的产品已发往部分行业知名企业现场进行试用且已在客户现场实现进口设备相同加工效果,公司将持续推动产品创新,推进PCB激光钻孔设备领域实现更多技术替代及国产替代。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激光器以及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光电相关器件精密检测及微加工的智能装备。公司是中国首家商用“脉宽可调高功率脉冲光纤激光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生产制造商和领先的光电精密检测及激光加工智能装备提供商。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以激光器研发为基础,打造激光与光学、测试与测量、运动控制与自动化、机器视觉等技术平台。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支以深圳和新加坡为中心的国际化研发、销售团队,产品和服务覆盖亚洲、北美、欧洲等地区的众多知名客户。公司生产的各类核心激光器及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产品已获得A公司、M公司、英特尔、国巨股份、厚声电子、意法半导体、顺络电子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一汽弗迪等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半导体、光电元器件及动力电池头部厂商的认可。
2、公司的主要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器、激光/光学智能装备和光纤器件。公司的激光器产品包括脉冲光纤激光器、连续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等。公司自主研发的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批量生产和销售,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近年来,公司紧密围绕客户对激光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开发了智能光谱检测机、激光调阻机、一体成型电感自动化加工检测设备、电容测试分选机、芯片激光标识追溯系统、激光划线机、VCSEL激光模组检测系统、硅光晶圆测试系统、基于透明脆性材料的激光二维码激光微加工设备、MR眼镜检测系统、手机摄像头光电检测/校准设备、钙钛矿模切设备、新能源动力电池激光焊接整体解决方案等多款激光/光学智能装备,广泛应用于激光精密加工、光谱检测、光学检测、消费电子产品制造、贴片元器件制造、光伏电池片制造等领域。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专注于激光器及激光/光学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营销与研发体系,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向国内外客户销售激光器、激光/光学智能装备、光纤器件等产品实现收入。在激光器方面,公司综合考虑客户实际需求和库存管理进行生产交付;在激光/光学智能装备方面,公司通过参与客户产品的前期研发过程,结合客户应用场景进行研发和生产并交付;在光纤器件方面,公司结合客户订单需求和库存情况进行生产,并批量供货。
公司在采购、销售、生产等基本业务模式和相关业务开展情况方面,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新型产品实现销售前的环节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独特性。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物料等由供应链管理中心集中采购。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基于生产计划并结合实际研发、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由供应链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采购实施;在生产设备、检测仪器采购方面,由相关部门做出评估并经总经理确定后,由供应链管理中心进行采购。公司通过资信备案、样品认证、批量认证等严格把关,通过询价、比价及谈判确定采购价格,依客户交货日期要求与供应商协调交期,对供货质量严格实行到货检验。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制订了规范的供应商遴选制度,核心物料最少有2家以上供应商供料并按评定分数分配采购额度,在降低供货风险的同时确保供货的质量及时效性。同时,公司对供应商建立了考评制度,及时淘汰不合格供应商,挑选新的优质供应商。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生产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和“订单式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其中激光器产品根据客户需求,以销定产并分批次进行生产;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产品研发生产周期较长,结合订单需求进行生产;光纤器件标准化程度较高、单次需求量较大,以批量生产为主。
整体而言,公司依据客户需求并结合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并依照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制度文件执行生产计划。激光器的生产主要涉及测试、组装等工序;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产品的生产主要涉及研发、测试、组装等工序;光纤器件的生产主要涉及裁缆、固化、组装、研磨、端检等工序。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OracleEBS管理系统分别进行生产前准备、生产执行、半成品管制与成品入库等工作。
4、营销模式
公司在国内外市场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销体系。
在激光器方面,公司主要通过专业展会树立企业形象,通过应邀参与行业沙龙、论坛等活动介绍公司技术优势和产品特点,并通过完善的售前与售后服务提升既有客户粘性。在新兴的应用领域,公司会与客户深入研究材料与激光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效果,利用技术优势开发更适合特定领域的产品。
在激光/光学智能装备方面,鉴于产品构成的复杂程度较高,且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较多,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客户的生产应用场景,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经过充分的方案沟通,形成最终产品研发设计方案并进行生产,实现产品销售。
在光纤器件方面,针对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光纤通信连接线产品以批量定制为主的销售特点,公司主要采取了持续开发和巩固大客户的营销策略。
5、研发模式
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自主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同时对具有商业化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生产。
公司的核心研发方向主要为各类激光器和激光/光学智能装备。根据项目研发难度,研发周期约为4个月至3年不等,报告期内年均研发课题约六十个。在项目研发初期,研发部门通过对市场情况与客户需求进行调研,形成项目可行性的初步分析结论,进而建立项目研发小组对具体产品进行研发。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研发小组负责产品各部分参数的设计、原材料购买、元器件加工、安装调试,并在各环节进行必要的参数测试与参数优化,完成整机调试,确立最终参数。在产品研发完成后,新产品将交由生产部门进行小批量的试产试销,并为大批量生产销售做准备。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结合公司的业务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10月26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于制造业(C)—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制造业(C)—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
激光技术在工业领域最主要的应用是激光材料加工,其是利用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一种加工技术。激光加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半导体、电子、航空、冶金、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自动化以及减少材料消耗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1)消费电子、半导体
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内多个细分领域都有发展亮点:
1)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PC全年出货量3970万台,下降了4%。不过AIPC出货量在2024年稳步增长,达到580万台,占去年中国大陆PC总出货量的15%。Canalys预测,到2025年,预计大中华区PC出货量中,AIPC将占34%。
2)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85亿台,同比增长4%。同期,全球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为12.2亿台,同比增长7%。
(2)新能源动力电池
公司生产的脉冲光纤激光器、连续光纤激光器以及配套的激光模组产品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加工中切割、清洗与焊接行业,将主要受益于全球汽车电动化。
工信部公布2024年中国锂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总产量达到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增长,销量突破1,720万辆,同比增长26%。中国车企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60%以上。
(3)光伏钙钛矿
钙钛矿电池作为新一代光伏电池有许多优势:高光电转换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业链集中度。上述优势都是钙钛矿电池被光伏行业看中且纷纷开始布局的因素。随着世界对环保方面要求越来越严苛,光伏行业作为获得清洁能源的一种技术方向已经成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政策上明确大力扶持的行业。光伏行业也是我国整体具有行业领先性的行业之一,当前国内钙钛矿企业正不断刷新钙钛矿技术光电转换效率,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完善,钙钛矿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经过十余年的科研积累和业务发展,公司搭建了国际化的研发营销平台,积累了丰富的专利技术、研发经验和客户资源,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成为中国首家商业化批量生产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厂商。公司的激光器产品品类丰富,包含MOPA脉冲激光器、连续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超快激光器。2024年,公司持续为客户更新激光器产品,公司为客户提供的500W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进一步提升客户激光清洗加工效率,助力客户实现生产力提升。
在激光/光学智能装备领域,激光精密检测和微加工智能装备产品主要被少数几家国际知名公司垄断,国内进入厂家相对较少。公司基于客户需求和自身在激光光源领域的技术积淀,以及差异化竞争策略,成功研发出智能光谱检测机和激光调阻机。基于上述两款产品,公司进入到A公司的产品供应链与被动元器件行业,根据对于客户以及行业的需求公司进行新产品研发拓展。
智能光谱检测机于2014年进入A公司供应链,订单快速增长。基于公司产品优良的检测效率,客户进一步提出更多定制化设备需求,公司近年陆续为客户提供玻璃面板二维码标刻设备、VCSEL模组检测设备、MR眼镜多款检测设备以及手机摄像头相关检测、校准设备等多品类激光/光学智能装备。2024年,公司手机摄像头相关检测设备获得客户认可,获得大批量订单。
得益于公司早期在钙钛矿行业布局,2022年公司研发出第二代钙钛矿激光模切设备,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以及适用于更多钙钛矿设计方案。2023年,公司第二代钙钛矿激光模切设备获得行业头部客户订单,该设备应用于客户钙钛矿百兆瓦量产线。目前公司持续关注客户GW级量产线招标情况。
公司掌握了激光调阻机高精度的量测技术和激光光源技术,生产的激光调阻机系列产品自2015年以来陆续服务于风华高科、顺络电子、国巨股份、厚声电子、乾坤科技、华新科技等知名被动元器件厂家,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近年大部分被动元器件行业加工设备主要仍由海外设备厂商垄断,公司在2021年布局扩展被动元器件行业自动化设备品类。公司以自主研发、合资设立控股公司、参投公司等方式研发了电感剥漆设备、电感绕线设备、测包机以及电容测试分选机产品。2024年电容测试分选机已送往客户现场验证。未来该产品有望实现国产替代,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
在PCB生产领域,公司研发出用于柔性电路板打通孔与打盲孔的FPCB激光钻孔机,该产品已在客户现场通过验证,未来有望逐步替代进口设备,助力公司营收增长。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新能源行业技术改进,带动激光加工设备更新
根据上述新能源行业相关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空间较大。而新能源动力电池正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新能源汽车厂商持续进行技术优化,提升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满足新加工要求的激光加工设备的需求亦随之而来。
(2)激光加工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提高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国内激光行业企业大力推动,更多的客户有更强的意愿选择国产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客户在实际评估、使用后发现,国产激光器在性能、价格、服务等多方面均能做到优于进口激光器、进口激光加工设备。未来几年激光加工设备国产化率将持续走高。
(3)面对终端用户,紧贴需求,配套解决方案
激光行业发展需要紧跟大客户、终端客户最新激光加工需求,在与上述客户进行业务合作时,绝大部分客户需求不仅是公司提供激光器产品,而需要公司提供某道加工工序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拥有自制的激光器以及核心自动化技术,能够很好对接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激光器
公司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具有脉宽可调、频率范围广、响应速度快、首脉冲可用、全温度范围内输出功率波动小、体积小、噪声低等特点。产品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独立可控,通过两项激光参数调整搭配,可实现恒定的高峰值功率输出。
公司2021年推出新MOPA脉冲激光器M8系列产品,首次使用光纤激光器实现玻璃钻孔应用,进一步降低激光加工玻璃制品的成本。2022年公司开始与玻璃行业头部客户合作,验证公司车载玻璃激光加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2022年公司为动力电池行业客户定向研发用于电池极片切割的MOPA脉冲激光器,率先实现了动力电池行业脉冲激光器的国产替代。
2024年公司进一步为动力电池行业客户定向研发用于电池极片切割与清洗的500WMOPA脉冲激光器,进一步提升上述工艺加工效率。
上述两款激光器产品系列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方面的技术优势。
公司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2022年根据动力电池客户激光焊接需求定向研发环形光斑激光器,根据客户的需求公司定制化研发了激光焊接工作站,为客户完成动力电池部分焊接工序激光器国产替代。2024年公司进一步提升单模连续光纤激光器功率以及稳定性,同时向客户交付焊接中实时监控模块,进一步提升激光焊接加工良率。
公司固体紫外/绿光激光器内置空气自净化系统,使得激光器拥有更高水准的品质保障,一体化设计使得激光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密封及防水性,重复频率范围较宽,应用效率较高。2024年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向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激光器产品。
(2)激光/光学智能装备
公司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产品中包括激光光学模组、电路量测系统、运动控制模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自行研制的核心模组。通过对核心模组技术的掌握,公司得以在技术协同和利润率层面具有竞争优势。公司应用在被动元件领域的激光调阻机系统利用了公司自行研制的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其脉宽可调的功能使得激光调阻机可以兼容不同型别的厚膜电阻、薄膜电阻、超高阻值电阻、超低阻值电阻等,从而更加灵活高效地服务客户。2023年公司在被动元器件拓展的电感绕线设备、六面检测机、测包机等产品都在客户现场取得较高的客户评价且获得订单。2024年公司将用于电容生产的电容测试分选机送样至客户现场试用。
公司的VCSEL激光模组检测系统中利用了自行研发的VCSEL驱动电路以及脉冲测试电路模块,在测试效率方面更具竞争优势。
公司为客户定制用于其手机摄像头的相关检测、校准设备,开始批量获得客户订单。目前双方在该领域合作态势呈现逐步增强的态势。
公司在2024年持续研发拓展新产品,在各条产品线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其定向研发相应的激光光源、激光加工设备和光学检测设备。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生产的激光器、激光/光学智能装备均由公司自主研发。
2024年1月-12月,公司共申请知识产权49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7项,2024年1月-12月共授权知识产权68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9项。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已申请知识产权800项,其中发明专利303项;实用新型专利287项;外观设计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165项;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已授权知识产权605项,其中发明专利126项;实用新型专利269项;外观设计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165项。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先进性
公司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基于自主研发的激光与光学、测试与测量、运动控制与自动化、机器视觉等技术开发了各类激光器、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与光纤器件产品。
公司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具有脉宽可调、频率范围广、响应速度快、首脉冲可用、全温度范围内输出功率波动小、体积小、噪声低等特点。产品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独立可控,通过两项激光参数调整搭配,可实现恒定的高峰值功率输出。
公司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自带软件可对激光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报警提示,并对运行数据进行收集记录,选择不同的输出头可实现单模和多模输出。从设计上具有可扩展性,通过多个模块(谐振腔)的合束可实现更高功率输出。
准连续(QCW)光纤激光器为全风冷结构,避免了使用体积庞大、功耗较大的水冷系统,使得设备结构更为紧凑,同时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各项核心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环形光斑可调光纤激光器是采用自产高功率合束系统,将激光分别导入多包层传输光纤的包层和纤芯,实现环形光斑可调;该产品是高端激光设备制造的核心部件,专为解决高反材料焊接的一款光纤激光器,是激光系统最重要的光源,广泛用于锂电、电子元器件、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激光切割/焊接应用。
公司固体紫外/绿光激光器内置空气自净化系统,使得激光器拥有更高水准的品质保障,一体化设计使得激光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密封及防水性,重复频率范围较宽,应用效率较高。公司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产品中包括激光光学模组、电路量测系统、运动控制模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自行研制的核心模组。通过对核心模组技术的掌握,公司得以在技术协同和利润率层面具有竞争优势。
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光学智能装备当中包含多项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精密量测、运动控制、机器视觉、软件算法、核心光源、光学设计。这些自动化关键技术紧密结合能够使得公司研发的智能装备具有更优的性能表现,从多维度解决客户痛点问题。
2、模式创新性
公司采用支持成就战略合作客户的业务模式,即利用公司在激光光源及光学检测等方面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客户的重大项目早期研发过程中提供全面协助,在中后期提供必要的商务支持,从而获得业务订单。这种全程技术、商务跟踪参与的业务模式为战略客户提供了高效率的支持,使得客户与公司在业务上深度绑定,合作关系持续深入。
3、产品互补性
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器在为客户提供激光一体化解决方案时,能够有成本更低、整体效率更高的优势;公司为终端客户提供激光一体化解决方案,有利于公司持续追踪行业最新激光加工需求,从而定向研发或定制更适合客户实际应用所需的激光器。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激光器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激光器+核心模块解决方案,并在策略性选择的赛道上提供关键设备”的发展战略,集中资源以实现公司从有质量的活着到有质量的增长转变。公司制定了明晰的发展规划:
1、激光器方面:以客户实际加工应用需求为导向,重点研发锂电、光伏、消费电子精密加工、被动元器件精密加工、钙钛矿激光加工、柔性电路板激光加工领域所需脉冲光纤激光器、连续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产品。
2、激光/光学智能装备方面:公司以激光器研发为基础,打造激光与光学、测试与测量、运动控制与自动化、机器视觉等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研发高端激光/光学智能装备,向超高精度调阻机、柔性及脆性材料微加工设备、芯片检测设备等细分领域拓展。
(二)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继续利用原有人才技术方面先发优势,坚持科技创新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和提升公司治理能力,主要经营计划如下:
市场方面:加紧销售网络布局,确保激光器行业内市场占有率。
研发方面:紧跟客户需求,定向为客户研发能够解决客户痛点问题的产品。同时公司将继续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努力提升研发团队能力,继续提高研发效率,积极开展研发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进度,同时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紧贴客户需求,为客户定制激光/光学智能装备。激光器方面向更高功率及超快方向进行研发;在激光/光学智能装备方面向动力电池、储能、光伏、泛半导体及半导体行业发展,往模组检测、金属材料、脆性材料、电阻、电容、电感精密加工方面进行研发。
生产与质量方面:作为激光器制造商,公司将继续贯彻“高精度、高可靠性,高质量”的方针。一是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不断提升产品的加工精密度和智能化水平。二是通过内部制度加强品质管控,在所有关键工序都设置品质管控措施,设置复检环节,确保每一个工序质量都可控。三是加强供应商管理,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人才建设方面:加强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提升干部的学习能力及管理能力。持续招聘光学、激光、机械控制等方面的人才,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人员保证。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