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硅烷科技(838402)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本公司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公司主营业务为氢硅材料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是河南省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涵盖氢气(包括工业氢和高纯氢)以及电子级硅烷气。产品应用领域包括光伏、液晶面板、半导体、硅碳负极、氢能源汽车、尼龙化工等市场。
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负责统筹技术研发,并与国内知名高校进行研发合作,为公司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公司设有省市级研发中心,负责一线技术研发,在实践中改进技术工艺。公司拥有“ZSN法高纯硅烷生产技术”,形成了一支具有研发、改造、生产能力的技术团队。
u3000公司研发设计流程遵循ISO9000标准流程,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持续地改进整套生产工艺,在工艺、装备、转化率上混合了多项技术,产生了大量的应用性发明。
u3000公司一方面掌握市场客观需求,另一方面参照国际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同时结合相关国际、国家标准,形成了从市场、技术、工艺等多方面参与的研发体系。
u30002.生产模式
u3000公司氢气生产装置、硅烷生产系统运行平稳,公司的生产主要是利用焦炉煤气生产氢气;利用硅粉、氢气、四氯化硅等生产高纯硅烷。
u3000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产品市场趋势、客户订单需求、产品和原材料库存等因素,下达生产任务,组织生产,生产线连续化、不间断生产,充分保障产品的交付。
u3000公司结合市场整体情况、自身生产能力和经营目标确定下一年度主要产品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企管部组织编制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生产管理部组织编制具体生产计划,同时根据销售部门反馈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整产品生产数量及具体型号。在生产过程中,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生产工艺管理,制定产品工艺技术文件;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操作程序,控制各项工艺指标,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环保问题进行全程监督;质量管理部按相关标准对原材料-中间品-产成品的全流程质量控制进行管理。
u30003.销售模式
u3000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面对客户的销售模式。公司根据不同区域市场情况组织成立专业化的销售团队,公司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行情、生产计划及客户实际需求,与客户签订框架合同,合同主要对销售期限、产品规格、数量和单价确认方法、结算方式和期限、送货和运输方式、产品验收方式等进行约定。公司根据产品综合成本、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原材料供应情况等因素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
u3000公司的主营产品具有较强的品牌公信力和行业影响力,已在下游的行业中建立了良好口碑,形成了一大批稳定的优质客户。
u30004.盈利模式
u3000公司主要是通过销售特种电子及工业气体来满足下游客户的生产需求盈利,同时提供技术服务也是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之一。下游客户如有技术上的需求,公司会指派业务员给予帮助,让客户满意。随着公司技术工艺的提升和产能的扩大,公司将进一步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u3000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可持续性。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5,432,483.79元,同比下降37.05%;营业成本535,472,710.25元,同比下降21.59%;毛利率24.09%,下降14.97个百分点;净利润77,673,266.94元,同比下降74.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0,394,790.33元,同比下降75.03%。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产品硅烷气受到国内产能扩张、下游需求增速减缓的影响,产品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产品毛利同比收窄,加之公司新建项目建成投产折旧费用增加、存货跌价计提资产减值等因素,导致公司收入、利润出现下滑。未来,公司将紧密围绕主营业务,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坚持创新驱动和技改提质,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多举措提升管理效能,着力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u30002024年主要经营情况回顾:
u3000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按照董事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和落实各项经营工作,并对市场和客户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快速动态调整相关经营和管理措施。
u3000在生产组织方面,持之以恒筑好安全生产防线,坚定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不动摇,全面开展降本增效和全成本管控活动。积极研判市场情况,充分利用硅烷三期投产产能,合理安排生产负荷,着力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公司三期3500吨/年硅烷项目完成试生产,正式建成投产。
u3000在市场销售方面,在价格下行期间,多措并举,稳定产品价格,提升产品销量,防范化解应收账款回款风险;提升服务质量,制定“一客一策”措施,提升客户粘度。与上海磐德物流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拓宽公司高纯氢销售渠道。
u3000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先后制定了《科技管理与奖励办法》《“五小”创新管理实施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搭建创新平台、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践行责任实践,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瞄准科技产业前沿攻关,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已与上海交大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推进硅基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细分行业“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氢气和电子级硅烷气,属于气体行业。氢是主要的工业原料,也是最重要的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加工、浮法玻璃、精细有机合成、航空航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子级硅烷气下游的行业包括半导体行业、显示面板行业、光伏行业、硅碳负极材料等。
u30001.行业政策情况
u3000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氢能及电子特种气体的支持政策,比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氢能,《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推动氢能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完善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等设施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都包含了电子特种气体,《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电子气等新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列入“第一类鼓励类”产业。
u30002.市场竞争现状
u3000公司主要产品为氢气和电子级硅烷气。公司的氢气多为相邻区域“中国尼龙城”尼龙产业聚集区的关联客户,市场较为稳定。电子级硅烷气从产品质量上来看,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可以满足目前下游市场对硅烷气质量的要求。下游的行业包括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负极材料等行业,随着光伏、硅碳负极材料的发展,对高质量气体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电子级硅烷气行业产能有所扩张。
u30003.行业发展情况
u3000报告期内,随着下游光伏电池片行业技术迭代带来的产线改造等因素,导致太阳能电池片产量增速有所放缓,叠加电子级硅烷气行业产能扩张,电子级硅烷气价格逐步从高位回落。另一方面,随着硅碳负极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项目的落地,电子级硅烷气作为硅碳负极原料之一,未来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需求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工业气体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材料,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主要应用于光刻、刻蚀、成膜、清洗、掺杂、沉积等工艺环节。工业气体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空气、工业废气、基础化学原料等,其下游领域包括半导体、液晶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医疗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行业以及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
公司核心产品电子级硅烷气属于电子特种气体。电子特种气体是工业气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具体产品包括硅烷气、氟碳类、氟氮类、气磷/砷烷、氢化物、光刻气(稀有气体)等,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IC)、平面显示器件(LCD、LED、OLED)、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u3000集成电路及显示面板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特种气体需求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逐年提高,2024年产量创下新高,达到4514.2亿块,较2023年增长14.4%。同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根据前瞻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4313亿元,同比增长11.9%。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将引领我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Forst&Sullivan资料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6.34%,市场规模扩大带动了整体产业链进入快速上升通道,进一步带动电子特种气体市场稳健发展。光伏行业也是电子特气重要应用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光伏装机容量显示,2021-2024年,我国光伏行业新增装机量复合增长率约为73.6%,累计装机量复合增长率约为42.7%,制造环节各细分领域复合增长率在10.6%-23.6%之间。
市场容量方面,根据TECHCET数据,全球电子特种气体的市场规模2017年约为36.91亿美元,2021年增长至45.38亿美元,2017年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5.30%,预计2025年市场容量将超过60亿美元,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3%。根据SEMI数据,2017年我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为109.3亿元,2021年增长至195.8亿元。随着双碳趋势下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领域的增长,有望推动我国电子气体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2025中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将提升到316.60亿元,2021年到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12.77%,增速显著高于全球电子气体增长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规划,确定了硅、氢两条线的战略定位,逐步构建以工业气体为基础、以电子级硅烷气为龙头,向特种气体行业扩张,通过硅、氢延链补链,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业务。公司在光伏、液晶面板、半导体等客户领域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将全面拓展硅碳负极、氢能源等市场,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先进技术,最终实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硅氢材料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公司围绕硅烷主业做大、做强开展工作,继续扩大市场影响力,保持行业地位,做优“硅烷科技”品牌。硅烷气产量逐步提升,硅烷产品在硅基负极材料领域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加快电子级多晶硅下游客户认证及销售;与高校继续开展硅基负极材料等研究,做好研发和技术储备;同时积极探索氢能领域的发展模式。
(四)不确定性因素
1、公司区熔硅虽然已经投料试生产,但是认证过程环节较多,要求极高,对公司硬件和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在厂家的认证进展具有不确定性;
2、公司主要产品硅烷气受到国内产能扩张、下游需求增速减缓的影响,产品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产品毛利同比收窄,存在未来公司收入、利润下滑的不确定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